翻转课堂中的教师提问和总结技巧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转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和总结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究提问和总结的技巧。提问的技巧可以从深度、时机、线索、数量和方式五个方面入手,总结的技巧可以从层次性、深刻性和包容性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翻转课堂 提问 总结
  课题:本文系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TG20178093),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TSUJGB13),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大委托项目(XJK17ZDWT02),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XJK016BMZ003)研究成果。
  翻转课堂是一种由学生自己先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视频,然后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归纳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事先观看教师已经录制好的每个知识点的微视频,即微课。微课的设计中,教师必须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方向。在正式上课的过程中,学生针对已经观看的微课和教师已经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讲解的知识点和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点评。在整个翻转课堂中,微课制作环节的问题设计和学生答问环节的教师总结是至关重要的两个要点。那么,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应该主要掌握哪些提问和总结的技巧?本文拟针对这个现实问题,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翻转课堂为例,进行有价值的探讨。
  一、翻转课堂中的教师提问技巧
  1.提问的深度应该恰当
  在翻转课堂中,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够自己去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够太容易,更不能够太难。太容易的问题根本就不能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太难的问题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弹性知识点为例,如果教师问:“大米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这样的问题就显得深度不够,不应该作为一个问题去问。相反,如果教师还没有介绍什么是弹性,弹性如何计算等基本知识点,而是直接抛出一个问题:“请大家从弹性角度解释谷贱伤农的经济学道理。”这个问题最大的缺陷就是难度太大,太富有跳跃性。与其说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问题,还不如说它是一道考试题。教学的问题和考试题设计的目的是不同的,教学的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考试题的设计是为了考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某个知识点。所以,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提一些跳跃性太大的问题,而应该难度适中,真正做到水到渠成。
  2.提问的时机应该及时
  翻转课堂中,不但必须设计深度恰当的问题,而且应该在恰当的时候把这些问题一一展开。笔者的习惯就是,在设计微课的时候,每一堂微课都是在课堂内容讲解以前设计3~4个问题。开门见山地告诉学习者,本堂微课你们应该能够回答如下几个问题。以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知识点为例,笔者是如此设计开场白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明白:第一,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具备什么基本特征;第二,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市场参与者是如何行动的;第三,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的厂商如何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笔者会先介绍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到了学生听完对基本知识点的介绍以后,笔者会在这个恰当的时机让各个学习小组就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讨论。讨论完了以后,再让另外的学生继续讲解完全市场结构中市场参与者的典型行为,然后让同学们就刚才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讨论。第三个问题的展开环节与第一个和第二个环节是一样的。在展开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问题设计的时间节点。太早了让学生不知道说什么好,太迟了容易出现“答案原来就在刚才讲过的内容中”這样的现象。
  3.提问的线索应该明确
  在翻转课堂的提问过程中,教师提出的若干个问题应该是自成一个体系,有明显的线索。这条线索引导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把握知识点。提问过程中,切记太散,主题不集中,线索不明确,会令学生不能把握好学习的重点。例如,在讲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描述了一种怎么样的经济现象:第二,该现象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三,该现象在短期与长期中有什么不同的表象。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具有明确的线索感,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基本上回答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事实。
  4.提问的数量应该适宜
  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满堂灌,而主要是通过在微课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围绕这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白己的看法。一堂45分钟的课估计需要3~4个微课来支持,每个微课的时间为10~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重数量。笔者的经验是每堂课设计3~4个问题,这样一来,每节课约可以提10个问题。提问的数量如果太多,则分布在每个问题的时间势必就少,不能对每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问的数量如果太少,则显得太单薄,不能系统掌握知识点。
  5.提问的方式应该多样
  提问的方式包括判断式、选择式、讨论式和举例式等。每个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应用方向。翻转课堂中,一般来说,每一堂微课应该包含至少两种方式的提问。笔者最倾向于使用讨论式,因为讨论式具有最大程度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畅所欲言。例如,在“边际成本”这个知识点的微课上,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判断式:一般来说,边际成本会大于平均成本。第二,讨论式:边际成本不断变化的趋势应该是什么,请大家从尽量多的方面探讨理由。第三,举例式: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边际成本不断变小的例子。
  二、翻转课堂中的教师总结技巧
  翻转课堂中,学生的现场讲解和回答问题完毕以后,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现场总结或点评。总结的作用在于,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不同角度的评论,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些地方是成功的,哪些地方是失败的,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如果没有该环节,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会感到很迷茫,不知胜败如何,更不知胜败在何方。所以,一个全面、认真和到位的总结对翻转课堂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笔者每一堂翻转课堂都要做出总结归纳,在长期的实践中,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要点。   1.总结应该讲求层次性
  当学生讲解完毕后,笔者主要从形式、内容两个大的方面进行点评,每个方面又从优点、缺点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也就是说,形式和内容都应该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形式方面看,从学生的衣着、声音、台风、眼神、态度等几个方面考察优劣势。内容方面看,从内容的深度性、全面性、层次性、探索性、时代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点评。以微观经济学的垄断这个知识点为例,在内容方面,笔者可能要求讲解的学生能够把握垄断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垄断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现实地位,你认为垄断会产生哪些典型的经济后果,我国目前对垄断持有什么样的政策态度。这么几个问题一环扣一环,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层次感明显的总结。
  2.总结应该讲求深刻性
  在翻转课堂中,笔者发现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讲解的深度明显不够,基本连教材内容的精髓都不能够很好地把握,说他们照本宣科一点也不过分。即使是讨论一个问题,也存在明显的深度不够的问题。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借助总结的环节将学生的讨论深度提升。例如,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学生在讨论供求均衡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只会运用供求曲线图演示均衡的实现状态。能够运用供求曲线图演示均衡状态的学生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学生了,绝大多数学生连这个要求都达不到。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供求均衡”这个知识点,笔者在总结的时候,会补充这样一个观点:在现实生活中,供求其实是不均衡的。然后,笔者会结合一个例子說明,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供求是不均衡的。这样一来,通过对该问题的解构和提升,笔者让学生们对“供求均衡”知识点的理解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3.总结应该讲求包容性
  包容性在这里体现的就是对学生应该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对学生的错误恶言讽刺。本科生还没有走入社会,社会阅历不够,对很多问题的理解都是基于书本的一般见识,深度明显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在总结问题的时候,应该永远持有一颗包容的心。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原理都是非常现实的。以通货膨胀原理为例,学生对货币的发行数量、过程等基本没有感性认识的,对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几乎一无所知。教师不可能指望学生对这个问题讲解得很透彻。很多学生对货币的需求到底是怎么一个事实根本无法理解,只好胡乱编造一番。面对这些编造,教师千万不能勃然大怒。只要学生的态度是端正的,教师大可不必怒发冲冠。正确的做法是,先肯定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闪光点,然后慢慢地、不愠不火地指出学生在该知识点的不足,这样,学生会很容易接受的。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现状,介绍了信息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以期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阅读推广 图书馆  课题:本文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第六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yb011。  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人们行动起来,“走向阅读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
摘 要:深度学习是注重理解、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学习。本文以高职德育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论述了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备课、实施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在积极思维、达成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使学生实现认知的迁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德育课 深度学习 实践与思考  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融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
摘 要:伴随着实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师徒对接式的学习模式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实训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优越性。本文将以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实训教学为例,论述师徒对接式的教学模式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实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采取这种模式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中凸显出的优势。  关键词:师徒对接式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 教学模式 实训教学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是技工学校机电技师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摘 要:教育的发展为每位有志于教育事业者敞开了大门,搭建了大显身手的舞台。许多教师带着青春的赤诚与梦幻,带着理性的思想,构建出了理想的教育框架,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教师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三尺讲台一时之间多了许多烦恼,与日俱增的困乏取代了原本的心高气盛,单调、低效取代了原本的丰富。我们怎么了?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忙碌的我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
摘 要:笔者结合PLC应用技术课程在疫期在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素养本位的教育理念、数字虚拟的教学情境、线实一体的教学组织、教师团队的角色定位和多元“动”果的呈现方式五个方面做了思考和探索,旨在为专业课数字化教学及后疫期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线上教学 教学理念 PLC应用技术  2020年春节,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突袭武汉,并向全国蔓延,国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在我国技工院校中,钳工专业是一个老牌专业,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曾经辉煌过,也曾是一个热门专业。随着科技发展,各种机床的发展和普及,虽然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广泛应用的基本技能。其原因是:画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钳工作业,至今尚无适当的机械化设备可以全部代替;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仍需要依靠工人
2014年12月18日,第6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7月15日确定为“世界青年技能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提升青年技能水平、促进青年人就业创业的高度重视。2019年7月15日是第五个世界青年技能日,我们以技能扶贫为主题,隆重举行7·15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题活动,就是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贫困家庭学生和劳动者学习技能、拥有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创业,增加劳动收入,达
近年来,湖南省怀化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紧紧围绕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级重点课题《基于“中国精神教育”德育实施策略及途径研究》开展德育工作,同时结合省市“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爱国情怀。  一、发挥“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的主渠道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为学生形成爱国情怀打下理论基础。近几年来,学校结合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比赛及思政课
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优秀的职业素质?在职场中如何规划好发展路径、如何少走弯路、如何避免走错路?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渴望在职场成功的人士。笔者在多次关于职业化素质和人生规划的培训演讲中,面对很多开始时带着好奇、一脸茫然,听演讲过程中逐渐全身心投入,培训结束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美好希望的人们,更感觉到自己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学思想受益者、探索者、实践者、传播者的责任重大。  一、职业教育社会现状  在
职工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首先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如今因为有了“智能化系统”的助力,青岛市职工最快10天之内就可以拿到鉴定结果。  “沾了智能化的光,这鉴定流程实在是太方便了!”6月5日,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正在做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高先生告诉记者。  因为在工作期间受伤致右小腿骨折,高先生之前一度担心工伤鉴定程序烦琐。再加上疫情的原因,从申請到拿到鉴定结论必将会是一场跑断腿的“马拉松”。没想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