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7日,土耳其政府宣布不再阻止难民进入欧洲。顷刻间,大批难民如开闸放水一般从土耳其涌向希腊。面对来势汹汹的难民潮 ,希腊除了采取强硬手段封堵之外,别无他法。
希腊政府计划在爱琴海水域设置浮动屏障,用于阻挡难民从海上涌入。这道海上屏障长2.7公里,高于海平面50厘米,带有灯光装置,以便在夜间可见。工程总成本约50万欧元,包括4年的维修费用。希腊政府计划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内完成相关的准备工作。该项目的招标计划显示,实施这项工程的目的是“紧急回应日益严峻的难民问题”。希腊国防部长帕纳约托普洛斯表示,设立浮动屏障的计划是正确的,希腊有信心凭借这项工程收到威慑效果,对阻挡难民涌入起到关键作用。希腊移民部长米达拉基斯称,该计划有利于希腊防范邻近土耳其的地区,同时向外界表明,希腊并非一个“可以随意出入的国家”。
据西班牙《每日报》报道,希腊这个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海上隔离墙”工程是违反国际法的。
报道指出,希腊与土耳其两国在爱琴海岛屿和海洋权益归属方面长期存在争端。土耳其认为,靠近土耳其的岛屿是该国大陆架“升出海平面的部分”,因此主张以爱琴海中线为界划分岛屿和海洋权益。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爱琴海3000多个岛屿中有2000多个归属希腊。虽然有些岛屿距土耳其只有1—2海里,但仍然由希腊方面控制。希腊政府认为,爱琴海上的岛屿向四周延伸岛屿架,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些岛屿周边12海里的海洋权益归属希腊,爱琴海上空的飞行区也应据此来划分,希腊不接受土耳其的“中间线”划分方案。
由于在海洋权益划分的问题上谈不拢,希土两国频频发生摩擦。1987年2月,希腊政府宣布将在争议海域勘探石油。当年3月,土耳其的一艘石油勘探船在军舰的护卫下进入争议海域,致使矛盾激化。1996年1月,希土两国又因距土耳其不远的伊米亚岛的主权问题发生冲突,在美国的调停下才暂时达成协议。
大量难民渡过爱琴海登上希腊岛屿标题
为缓和希土两国之间的海洋权益争端,1996年2月15日,欧洲议会召开会议,强调“希腊的边界是欧盟边界的一部分”,要求土耳其遵守国际条约,两国应通过国际仲裁或到海牙国际法院辩论的方式和平解决争端。同时,会议要求希腊遵守国际海洋纠纷的处理原则,即“不允许单方面改变争议岛屿和海域的现状”,特别是不得在岛屿上和海上构筑、部署具有防御功能的设施,更不能将它们用于军事目的。在这次会议之后的20多年中,希土两国没有发生大的摩擦。如今,如果希腊在爱琴海上部署隔离设施,那么无疑将违反国际法中“不允许单方面改变争议海域现状”的原则。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难民潮爆发以来,希腊当局在爱琴海“打擦边球”的行动越来越多,包括加大海上巡逻的力度,拦截船只,使用热成像仪等高科技设备对船只进行检察,等等。在有主权争议的海域实施这些行动,有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精神。另外,多个民间团体和慈善组织也质疑希腊政府的做法:“‘海上隔离墙’不可能阻止难民涌向希腊,只会增加难民船撞击、倾覆的风险,并影响救援行动。”此前,爱琴海曾多次发生难民船倾覆事件,造成上百人遇难。
设置“海上隔离墙”是希腊“严控边界、防范难民”的措施在海上的延伸。经由土耳其进入希腊是中东难民进入欧洲的主要通道。希腊社会高度关注难民冲击希土边界的情况。希腊政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国家边界”,调集大批防暴警察及军队前往希土边境地区。土耳其一侧的难民向希腊一侧的军警部队投掷石块、杂物、燃烧弹,希腊警方则使用催泪弹和闪光弹还击。陆上边界吃紧,希腊当然不希望海上边界再被难民潮攻破,于是就有了修建“海上隔離墙”的计划。
据土耳其《国民报》报道,“海上隔离墙”在人道主义层面遭到谴责。“大赦国际”抨击希腊政府:该计划对横渡爱琴海的难民而言,使原本非常凶险的路途更加危险。该组织的欧洲研究部主管莫拉提表示:“这会给那些迫切寻求安全的人带来更多危险。海上屏障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难民。”希腊主要反对党激进左翼联盟也谴责该计划是“人类之耻”。
单方面改变争议海域现状
希腊政府计划在爱琴海水域设置浮动屏障,用于阻挡难民从海上涌入。这道海上屏障长2.7公里,高于海平面50厘米,带有灯光装置,以便在夜间可见。工程总成本约50万欧元,包括4年的维修费用。希腊政府计划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内完成相关的准备工作。该项目的招标计划显示,实施这项工程的目的是“紧急回应日益严峻的难民问题”。希腊国防部长帕纳约托普洛斯表示,设立浮动屏障的计划是正确的,希腊有信心凭借这项工程收到威慑效果,对阻挡难民涌入起到关键作用。希腊移民部长米达拉基斯称,该计划有利于希腊防范邻近土耳其的地区,同时向外界表明,希腊并非一个“可以随意出入的国家”。
据西班牙《每日报》报道,希腊这个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海上隔离墙”工程是违反国际法的。
报道指出,希腊与土耳其两国在爱琴海岛屿和海洋权益归属方面长期存在争端。土耳其认为,靠近土耳其的岛屿是该国大陆架“升出海平面的部分”,因此主张以爱琴海中线为界划分岛屿和海洋权益。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爱琴海3000多个岛屿中有2000多个归属希腊。虽然有些岛屿距土耳其只有1—2海里,但仍然由希腊方面控制。希腊政府认为,爱琴海上的岛屿向四周延伸岛屿架,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些岛屿周边12海里的海洋权益归属希腊,爱琴海上空的飞行区也应据此来划分,希腊不接受土耳其的“中间线”划分方案。
由于在海洋权益划分的问题上谈不拢,希土两国频频发生摩擦。1987年2月,希腊政府宣布将在争议海域勘探石油。当年3月,土耳其的一艘石油勘探船在军舰的护卫下进入争议海域,致使矛盾激化。1996年1月,希土两国又因距土耳其不远的伊米亚岛的主权问题发生冲突,在美国的调停下才暂时达成协议。

为缓和希土两国之间的海洋权益争端,1996年2月15日,欧洲议会召开会议,强调“希腊的边界是欧盟边界的一部分”,要求土耳其遵守国际条约,两国应通过国际仲裁或到海牙国际法院辩论的方式和平解决争端。同时,会议要求希腊遵守国际海洋纠纷的处理原则,即“不允许单方面改变争议岛屿和海域的现状”,特别是不得在岛屿上和海上构筑、部署具有防御功能的设施,更不能将它们用于军事目的。在这次会议之后的20多年中,希土两国没有发生大的摩擦。如今,如果希腊在爱琴海上部署隔离设施,那么无疑将违反国际法中“不允许单方面改变争议海域现状”的原则。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难民潮爆发以来,希腊当局在爱琴海“打擦边球”的行动越来越多,包括加大海上巡逻的力度,拦截船只,使用热成像仪等高科技设备对船只进行检察,等等。在有主权争议的海域实施这些行动,有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精神。另外,多个民间团体和慈善组织也质疑希腊政府的做法:“‘海上隔离墙’不可能阻止难民涌向希腊,只会增加难民船撞击、倾覆的风险,并影响救援行动。”此前,爱琴海曾多次发生难民船倾覆事件,造成上百人遇难。
设置“海上隔离墙”是希腊“严控边界、防范难民”的措施在海上的延伸。经由土耳其进入希腊是中东难民进入欧洲的主要通道。希腊社会高度关注难民冲击希土边界的情况。希腊政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国家边界”,调集大批防暴警察及军队前往希土边境地区。土耳其一侧的难民向希腊一侧的军警部队投掷石块、杂物、燃烧弹,希腊警方则使用催泪弹和闪光弹还击。陆上边界吃紧,希腊当然不希望海上边界再被难民潮攻破,于是就有了修建“海上隔離墙”的计划。
据土耳其《国民报》报道,“海上隔离墙”在人道主义层面遭到谴责。“大赦国际”抨击希腊政府:该计划对横渡爱琴海的难民而言,使原本非常凶险的路途更加危险。该组织的欧洲研究部主管莫拉提表示:“这会给那些迫切寻求安全的人带来更多危险。海上屏障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难民。”希腊主要反对党激进左翼联盟也谴责该计划是“人类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