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襄汾县地处临汾盆地南部,土地资源广阔发展林业潜力大。介绍了襄汾县地理气象条件和工程建设现状,分析了水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在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如何管好水的对策。
【关键词】襄汾县;造林绿化;水;对策
近年来,随着林业工程建设投资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成林率,推进全县林业健康、有序、持续、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为此,笔者针对水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
1.地理气象条件
襄汾县地处临汾盆地南部,最高海拔塔儿山1490米,最低海拔永固西吉村450米,地形东西高、南北中间低,汾河流经的新城镇、南贾镇又是典型的侵蚀沟壑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我县属于暖温带和半干旱气候区,气象资料记载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18.3℃,年均降水量519毫米,年蒸发量1780.3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3.9倍,年均空气湿度为6.2%,这种低降水高蒸发的不利气候条件,在众多影响造林工程质量的技术要求中,水显得尤为重要。
2.工程建设现状
2.1立地条件差异对比
汾河护岸林工程成活率高于水源涵养林工程,分析原因主要是护岸林工程区地下水位高、空气湿度大有良好的树木成活所需的水资源条件;(不同立地条件差异成活率的比较)。
退耕还林工程大邓乡周家庄项目区成林率好于新城镇小李家庄项目区、南贾镇上鲁东刘项目区,周家庄项目区刺槐直径达8cm以上已郁闭成林,而新城镇小李家庄项目区刺槐变成了小老树,南贾镇上鲁、东刘项目区部分刺槐栽植初期成活很好,后期缺水,生长三、四年后却干枯死亡。分析原因主要是不同工程区土壤的含量水存在差异。(不同立地条件差异成林率的比较)。
2.2管护水平差异对比
2007年实施的赵四线通道绿化扩宽工程,部分香花槐苗木为从北京远距离外调,造林后成活几乎为零,分析其原因在于起苗、运苗环节繁琐,且整个过程没有对苗木采取必要的保水措施。(不同管护水平成活率的比较)。
汾河护岸林工程永固段五个标段中西吉标段树木生长量明显差于其它四个标段,分析原因是其它标段采用了开渠浇水、大水漫灌的浇水方式,底水充足;而第九标段采用人工挖穴、每穴淋浇的浇水方式,底水不足。(不同管护水平树木生长量的比较)。
2009年实施的霍候路提高标准绿化工程解村坡标段栽植雪松、白皮松等常绿树,目前树木翠绿景观效果明显好于其它标段,调查分析,主要是在树木栽植后工程队管护及时,坚持长时间及时连续的对植株进行根部灌水、树冠喷水,当年就变为了强势树;(不同管护水平景观效果的比较)。
3.水在树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1输送物质的作用
细胞间代谢物质、根系吸收的无机营养物质以及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在树体内的传输,都是以水作为介质进行的。水不同于树体吸收的其它物质,大量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耗失体外,大约只有1%的水分在生物量中被保留下来。当土壤干燥时,土壤与根系的水分张力梯度减小,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急剧下降或停止,叶片发生萎蔫、气孔关闭、蒸腾停止;如果土壤水分补给上升或水分蒸腾速率降低,树体会恢复原状;但当土壤水分进一步降低时,则达永久萎蔫,导致树体死亡。
3.2稳定结构的作用
水对细胞壁产生的膨压,得以支持树木维持其结构状态,当枝叶细胞失去膨压即发生萎蔫并失去生理功能,如果萎蔫时间过长则导致器官或树体最终死亡。
3.3化学反应的作用
水又是一个优良的溶剂,它为生命提供了一个合适的介质环境,其中的pH值、离子种类和离子强度决定着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和反应速度。水还是光合作用、葡萄糖酵解等多种重要反应的直接参加者。
4.在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如何管好水的对策
4.1规、苗、载、管观念改变
随着绿化标准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模式,不断改进建设思路,树立由栽景向长景改变、由苗木投资向管护投资改变、由短期管护向长期管护改变、由传统管护向技术管护改变的新观念。
4.2浇、喷、输、保措施到位
4.2.1浇水
树木栽后,应立即浇水,无雨天不要超过24小时就应浇上头遍定根水(12天内要连浇三次水),夏秋季视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浇生长水,11月初对树木灌一次 “越冻水”,来年地温超过3℃、最好达到5℃浇返青水;每一次水一定要浇透浇足,并结合运用生根粉、根宝、菌剂等新技术,浇水条件好的要开渠浇、大水漫灌,浇水后视情况及时对树盘松土、覆土保护,减少和降低水分的蒸发、流失。
4.2.2喷水
在浇水的同时,对针叶树、带冠树还要进行早(太阳升起前)、晚(太阳落山后)喷洒,使枝叶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树个部位和周围空间。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喷水时间不少于15天。
4.2.3输水
一是吊针输液,大树移植在植株基部钻2-4个输液孔,深至木质部,根据树体大小按吊针液配比浓度,配好溶液给树体吊针输液,输液次数及相隔时间,视天气情况,一般情况4月份开始至9月份植株完全脱离危险期后,可结束输液,针孔要用愈伤膏抹刷处理。二是泡苗,栽植前对裸根乔木苗木进行根部或全身浸泡,时间一般为24小时。
4.2.4保水
采用叶面喷施蒸腾抑制剂、裹杆保湿、树穴覆盖防止水分大量蒸发。
通过课题调研,不但使我们认识了水在造林绿化工程质量中的重要性,更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在“转型跨越”中增加农民收入、引导碳汇造林、提升宜居宜业的任务,增强了我们改变观念、总结经验、创新工作的动力。
【关键词】襄汾县;造林绿化;水;对策
近年来,随着林业工程建设投资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成林率,推进全县林业健康、有序、持续、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为此,笔者针对水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
1.地理气象条件
襄汾县地处临汾盆地南部,最高海拔塔儿山1490米,最低海拔永固西吉村450米,地形东西高、南北中间低,汾河流经的新城镇、南贾镇又是典型的侵蚀沟壑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我县属于暖温带和半干旱气候区,气象资料记载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18.3℃,年均降水量519毫米,年蒸发量1780.3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3.9倍,年均空气湿度为6.2%,这种低降水高蒸发的不利气候条件,在众多影响造林工程质量的技术要求中,水显得尤为重要。
2.工程建设现状
2.1立地条件差异对比
汾河护岸林工程成活率高于水源涵养林工程,分析原因主要是护岸林工程区地下水位高、空气湿度大有良好的树木成活所需的水资源条件;(不同立地条件差异成活率的比较)。
退耕还林工程大邓乡周家庄项目区成林率好于新城镇小李家庄项目区、南贾镇上鲁东刘项目区,周家庄项目区刺槐直径达8cm以上已郁闭成林,而新城镇小李家庄项目区刺槐变成了小老树,南贾镇上鲁、东刘项目区部分刺槐栽植初期成活很好,后期缺水,生长三、四年后却干枯死亡。分析原因主要是不同工程区土壤的含量水存在差异。(不同立地条件差异成林率的比较)。
2.2管护水平差异对比
2007年实施的赵四线通道绿化扩宽工程,部分香花槐苗木为从北京远距离外调,造林后成活几乎为零,分析其原因在于起苗、运苗环节繁琐,且整个过程没有对苗木采取必要的保水措施。(不同管护水平成活率的比较)。
汾河护岸林工程永固段五个标段中西吉标段树木生长量明显差于其它四个标段,分析原因是其它标段采用了开渠浇水、大水漫灌的浇水方式,底水充足;而第九标段采用人工挖穴、每穴淋浇的浇水方式,底水不足。(不同管护水平树木生长量的比较)。
2009年实施的霍候路提高标准绿化工程解村坡标段栽植雪松、白皮松等常绿树,目前树木翠绿景观效果明显好于其它标段,调查分析,主要是在树木栽植后工程队管护及时,坚持长时间及时连续的对植株进行根部灌水、树冠喷水,当年就变为了强势树;(不同管护水平景观效果的比较)。
3.水在树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1输送物质的作用
细胞间代谢物质、根系吸收的无机营养物质以及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在树体内的传输,都是以水作为介质进行的。水不同于树体吸收的其它物质,大量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耗失体外,大约只有1%的水分在生物量中被保留下来。当土壤干燥时,土壤与根系的水分张力梯度减小,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急剧下降或停止,叶片发生萎蔫、气孔关闭、蒸腾停止;如果土壤水分补给上升或水分蒸腾速率降低,树体会恢复原状;但当土壤水分进一步降低时,则达永久萎蔫,导致树体死亡。
3.2稳定结构的作用
水对细胞壁产生的膨压,得以支持树木维持其结构状态,当枝叶细胞失去膨压即发生萎蔫并失去生理功能,如果萎蔫时间过长则导致器官或树体最终死亡。
3.3化学反应的作用
水又是一个优良的溶剂,它为生命提供了一个合适的介质环境,其中的pH值、离子种类和离子强度决定着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和反应速度。水还是光合作用、葡萄糖酵解等多种重要反应的直接参加者。
4.在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如何管好水的对策
4.1规、苗、载、管观念改变
随着绿化标准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模式,不断改进建设思路,树立由栽景向长景改变、由苗木投资向管护投资改变、由短期管护向长期管护改变、由传统管护向技术管护改变的新观念。
4.2浇、喷、输、保措施到位
4.2.1浇水
树木栽后,应立即浇水,无雨天不要超过24小时就应浇上头遍定根水(12天内要连浇三次水),夏秋季视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浇生长水,11月初对树木灌一次 “越冻水”,来年地温超过3℃、最好达到5℃浇返青水;每一次水一定要浇透浇足,并结合运用生根粉、根宝、菌剂等新技术,浇水条件好的要开渠浇、大水漫灌,浇水后视情况及时对树盘松土、覆土保护,减少和降低水分的蒸发、流失。
4.2.2喷水
在浇水的同时,对针叶树、带冠树还要进行早(太阳升起前)、晚(太阳落山后)喷洒,使枝叶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树个部位和周围空间。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喷水时间不少于15天。
4.2.3输水
一是吊针输液,大树移植在植株基部钻2-4个输液孔,深至木质部,根据树体大小按吊针液配比浓度,配好溶液给树体吊针输液,输液次数及相隔时间,视天气情况,一般情况4月份开始至9月份植株完全脱离危险期后,可结束输液,针孔要用愈伤膏抹刷处理。二是泡苗,栽植前对裸根乔木苗木进行根部或全身浸泡,时间一般为24小时。
4.2.4保水
采用叶面喷施蒸腾抑制剂、裹杆保湿、树穴覆盖防止水分大量蒸发。
通过课题调研,不但使我们认识了水在造林绿化工程质量中的重要性,更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在“转型跨越”中增加农民收入、引导碳汇造林、提升宜居宜业的任务,增强了我们改变观念、总结经验、创新工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