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内容、培养方式是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其中,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点和主要落脚点。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健。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条件 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020-02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效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
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1.1 培养方案的教学设置
专业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目标指向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学生形成数控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数控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建立“公共数控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数控机床程序设计与加工方向、数控多轴及高速加工技术方向、集成化数字制造技术方向、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方向及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方向)”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能运用CAD/CAM专业软件从事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编程设计、加工设备操作调试、维护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同时了解材料加工先进技术及理论,具有基本的从事技术革新能力。
重点培养三大专业能力和四项技能: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能力、机械产品加工设计能力;数控机床加工与编程能力、CAD绘图技能,通用机械工种的操作技能,计算机运用技能,特别是对CAD/CAM软件的应用;数控机床装调及维护维修技能。并获得CAD等级证书、数控中级、数控机床装调工中级和高级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按照本专业职业素质和技能培养要求,本专业教学计划(以10级为例)确定了11门核心课程:现代工程图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数控机床刀具、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多轴加工技术、机制工艺与夹具、数控加工工艺、CAD/CAM技术。
确定了10项实践实训项目: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技能实训、车工技能实训、铣工技能实训、数控机床与编程实训(中级)、数控机床与编程实训(高级)、数控特种加工实训、CAD/CAM综合实验、现代测量技术实训、数控多轴加工实训、数控技术毕业设计/校企合作顶岗实训。充分利用了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实践教学明显。
2 实践性环节实施专兼职教师共育的方案
学生培养方案中,3年设置了51周的实践性教学周,达到工程素质、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综合培养。
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机械制造基础技能实训,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让学生了解、认识专业,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基本的机械加工机床和知识。
在上海市职业鉴定中心和学校实训基地进行金属切削技能训练,由专职实训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结束后考普通铣床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在上海市职业鉴定中心和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进行顶岗训练,由专职实训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结束后考数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在上海市职业鉴定中心和上海市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进行数控技能(中级鉴定)(顶岗训练),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结束后考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在上海市职业鉴定中心和上海市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进行数控技能(高级鉴定)顶岗训练,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结束后考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已经就业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部分没有到企业顶岗的学生,由专兼职教师指导在校完成毕业设计。
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健康心理等选修课,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如聘请企业专家开办有关技术讲座和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才受企业欢迎等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当代科学技术和每年的国际模具展等;开展科技节活动﹑技能比赛;开展辩论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方式,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兼职教师人才共育的形式与途经
数控技术教学团队有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的兼职教师队伍,其包括参与职业院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和数控职业资格鉴定开发的知名专家,这支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开放的,动态的。
3.1 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数控专业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编写的教材中,兼职教师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教材编写大纲的讨论、参编教材或主审教材等,教材和毕业设计中,大量的设计与制造的案例均来自于教学团队中兼职教师的企业。每门精品课程成立课程组,必需有企业的兼职教师参与,必须有他们提供的课程实践案例。
3.2 共建校内外产学研合作基地
校企结合共建的产学研基地,数控技术教学团队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团队的兼职教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选择上海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或有特色的数字化制造企业为校外产学研基地,同时聘请企业的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管理经验、技术经验和方方面面的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聘请兼职教师参与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把现代数控技术的理念带给学生;在学生毕业答辩中,每个毕业答辩室人员组成中必须要有2位来自数字化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并担当答辩小组组长。 4 建设产学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建设,2008年和2010年得到上海市教委“085工程”项目支持,建成上海市数控技术实训开放中心和上海市模具设计与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在这两个基地的构架下,并以他们为基础结合学校数控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校企结合,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建设了高水平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工厂,校企结合开发实习实训教程,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实践教学特色明显。同时数控技术专业还建有一定数量的,弥补校内实践基地不能完成的或有缺陷的实习实训内容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由于有高水平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于培养目标中。
5 教学资源建设
5.1 图书情报资源
学校图书馆是“上海市高校优秀图书馆”,现有机械类图书资料约4000余种。电子图书使学生和教职工不仅可在图书馆阅览,也可在我校任何一个与校园网连通的地方方便地阅读电子图书,学生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登录中国知网,查阅科技资料,使图书馆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用。我校图书馆在不断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增加了开放时间。
5.2 网络资源
数控技术专业的全部教学管理已纳入学校网络管理体系。学生可通过校园网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专业和公共选修课的浏览和选择、考试成绩查询、电子图书阅读,了解学校近期建设重点,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获取就业信息以及与其网上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其它各类信息。教师可通过校园网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文件、资料下载。
6 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建设,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1)成立由系主任牵头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及督导小组,由数控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担任副组长,主抓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督察和教学管理工作。并且定期地举行有关数控专业教学研讨会,安排和研讨教学改革工作,使教改工作常抓不懈,教学管理有条不紊,教学质量常抓不懈。
(2)每学期末都要求教师按规范写出下学期的学期授课计划和实践性环节、实验计划,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审批后严格执行。
(3)进一步完善保证教学质量、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机制。在团队中专门成立加强学生管理、质量跟踪、实践环节的训练等小组。同时建立教研室老师相互听课、集体听课制度;学生座谈制度;导师制度等。这都给教学管理提供了信息的反馈,为数控专业的教改和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制定激励教师的政策,每年在数控专业教学改革中设定了2万元的专项奖励基金,对参加教改工作并做出成绩的教师及时兑现,发放一定津贴。系里每学期还发放了一定的教改活动经费,并在项目申报、评先进、晋升职称等方面,优先考虑积极参加教改和教学管理的老师。
(5)加大力度建设专业主干课程的试题库,全面执行教考分离。重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评价的考查,考核学生的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各个组成部分在成绩评估中都要占一定的比例。
(6)以科学规范、优质高效、开拓创新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教学工作制度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对教与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加强教学检查与质量监控,尤其是加强校外顶岗实习环节的监控管理力度,完善相应监控管理办法,确保教学质量。实行绩效考核,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成一支始终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7 结语
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力度,在科学明确的培养目标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围绕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培养出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当代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雄杰.高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规划与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2] 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姜大源.关于情景教学或情境教学:行为与行动[J].交通职业教育,2008(6).
[4] 陈锡德.两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4(4).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条件 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020-02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效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
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1.1 培养方案的教学设置
专业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目标指向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学生形成数控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数控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建立“公共数控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数控机床程序设计与加工方向、数控多轴及高速加工技术方向、集成化数字制造技术方向、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方向及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方向)”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能运用CAD/CAM专业软件从事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编程设计、加工设备操作调试、维护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同时了解材料加工先进技术及理论,具有基本的从事技术革新能力。
重点培养三大专业能力和四项技能: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能力、机械产品加工设计能力;数控机床加工与编程能力、CAD绘图技能,通用机械工种的操作技能,计算机运用技能,特别是对CAD/CAM软件的应用;数控机床装调及维护维修技能。并获得CAD等级证书、数控中级、数控机床装调工中级和高级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按照本专业职业素质和技能培养要求,本专业教学计划(以10级为例)确定了11门核心课程:现代工程图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数控机床刀具、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多轴加工技术、机制工艺与夹具、数控加工工艺、CAD/CAM技术。
确定了10项实践实训项目: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技能实训、车工技能实训、铣工技能实训、数控机床与编程实训(中级)、数控机床与编程实训(高级)、数控特种加工实训、CAD/CAM综合实验、现代测量技术实训、数控多轴加工实训、数控技术毕业设计/校企合作顶岗实训。充分利用了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实践教学明显。
2 实践性环节实施专兼职教师共育的方案
学生培养方案中,3年设置了51周的实践性教学周,达到工程素质、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综合培养。
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机械制造基础技能实训,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让学生了解、认识专业,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基本的机械加工机床和知识。
在上海市职业鉴定中心和学校实训基地进行金属切削技能训练,由专职实训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结束后考普通铣床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在上海市职业鉴定中心和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进行顶岗训练,由专职实训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结束后考数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在上海市职业鉴定中心和上海市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进行数控技能(中级鉴定)(顶岗训练),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结束后考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在上海市职业鉴定中心和上海市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进行数控技能(高级鉴定)顶岗训练,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结束后考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已经就业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部分没有到企业顶岗的学生,由专兼职教师指导在校完成毕业设计。
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健康心理等选修课,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如聘请企业专家开办有关技术讲座和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才受企业欢迎等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当代科学技术和每年的国际模具展等;开展科技节活动﹑技能比赛;开展辩论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方式,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兼职教师人才共育的形式与途经
数控技术教学团队有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的兼职教师队伍,其包括参与职业院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和数控职业资格鉴定开发的知名专家,这支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开放的,动态的。
3.1 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数控专业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编写的教材中,兼职教师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教材编写大纲的讨论、参编教材或主审教材等,教材和毕业设计中,大量的设计与制造的案例均来自于教学团队中兼职教师的企业。每门精品课程成立课程组,必需有企业的兼职教师参与,必须有他们提供的课程实践案例。
3.2 共建校内外产学研合作基地
校企结合共建的产学研基地,数控技术教学团队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团队的兼职教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选择上海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或有特色的数字化制造企业为校外产学研基地,同时聘请企业的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管理经验、技术经验和方方面面的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聘请兼职教师参与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把现代数控技术的理念带给学生;在学生毕业答辩中,每个毕业答辩室人员组成中必须要有2位来自数字化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并担当答辩小组组长。 4 建设产学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建设,2008年和2010年得到上海市教委“085工程”项目支持,建成上海市数控技术实训开放中心和上海市模具设计与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在这两个基地的构架下,并以他们为基础结合学校数控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校企结合,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建设了高水平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工厂,校企结合开发实习实训教程,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实践教学特色明显。同时数控技术专业还建有一定数量的,弥补校内实践基地不能完成的或有缺陷的实习实训内容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由于有高水平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于培养目标中。
5 教学资源建设
5.1 图书情报资源
学校图书馆是“上海市高校优秀图书馆”,现有机械类图书资料约4000余种。电子图书使学生和教职工不仅可在图书馆阅览,也可在我校任何一个与校园网连通的地方方便地阅读电子图书,学生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登录中国知网,查阅科技资料,使图书馆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用。我校图书馆在不断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增加了开放时间。
5.2 网络资源
数控技术专业的全部教学管理已纳入学校网络管理体系。学生可通过校园网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专业和公共选修课的浏览和选择、考试成绩查询、电子图书阅读,了解学校近期建设重点,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获取就业信息以及与其网上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其它各类信息。教师可通过校园网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文件、资料下载。
6 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建设,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1)成立由系主任牵头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及督导小组,由数控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担任副组长,主抓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督察和教学管理工作。并且定期地举行有关数控专业教学研讨会,安排和研讨教学改革工作,使教改工作常抓不懈,教学管理有条不紊,教学质量常抓不懈。
(2)每学期末都要求教师按规范写出下学期的学期授课计划和实践性环节、实验计划,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审批后严格执行。
(3)进一步完善保证教学质量、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机制。在团队中专门成立加强学生管理、质量跟踪、实践环节的训练等小组。同时建立教研室老师相互听课、集体听课制度;学生座谈制度;导师制度等。这都给教学管理提供了信息的反馈,为数控专业的教改和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制定激励教师的政策,每年在数控专业教学改革中设定了2万元的专项奖励基金,对参加教改工作并做出成绩的教师及时兑现,发放一定津贴。系里每学期还发放了一定的教改活动经费,并在项目申报、评先进、晋升职称等方面,优先考虑积极参加教改和教学管理的老师。
(5)加大力度建设专业主干课程的试题库,全面执行教考分离。重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评价的考查,考核学生的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各个组成部分在成绩评估中都要占一定的比例。
(6)以科学规范、优质高效、开拓创新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教学工作制度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对教与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加强教学检查与质量监控,尤其是加强校外顶岗实习环节的监控管理力度,完善相应监控管理办法,确保教学质量。实行绩效考核,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成一支始终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7 结语
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力度,在科学明确的培养目标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围绕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培养出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当代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雄杰.高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规划与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2] 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姜大源.关于情景教学或情境教学:行为与行动[J].交通职业教育,2008(6).
[4] 陈锡德.两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