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迷障:跨国婚姻AB面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国婚姻既存在浪漫爱情,也存在盘算和陷阱—有人为了移民,有人为了满足结婚生子的需求。
  两者的社会属性差别巨大,但背后的欲望机制是相似的。这其中又关涉阶级、种族、性别和全球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而有欲望的地方,就有骗局,这是人类不变的定律。

“黄热病”和绿卡婚姻


  纪录片《娶个亚洲新娘》里,美国华裔导演林立仁记录了一个美国男人与一个中国女人如何走向幸福。
  美国男人史蒂芬是个狂热的“黄热病”患者,中国女孩珊蒂来自安徽乡下,两人年龄差距20岁。他们通过网络聊天,相遇并相恋了。
  在这个“爱情奇迹”里,一开始却充满了种种非爱情因素的动机。史蒂芬所患的“黄热病”,是指一种对黄皮肤亚裔女性的种族性痴迷。史蒂芬爱着珊蒂身上的“中国味”、她身上的种族特征,而不是眼前这个女孩。在他眼里,珊蒂只是一个文化和生理的象征。当然,打工女孩珊蒂也只是为了一张绿卡,这是更实际的物质需求。她常常念叨着,等稳定下来,马上就离开他。
  史蒂芬和珊蒂跨过了自身的重重屏障,最终走进了彼此的内心。但也有一些跨国婚姻,中间的巨大鸿沟,埋下了数不清的冲突、扭曲、阴谋、诈骗,构成了社会新闻的基本叙事元素。
  一些“黄热病”患者将亞裔女性看作猎物和战利品,他们试图掌控“乖顺东方女性”的命运,以满足近乎扭曲的种族偏好。类似“中国女子被骗婚到美国,惨遭毒打强暴性虐”这样的新闻,看似极端个案,却也代表着一种广泛的潜在共性。这是刻板的种族想象和蠢蠢欲动的物质需求所造成的。
  婚姻的圈套里,沦陷是相互的,中招者必是有所企图—比起一桩美好婚姻更值得想象的,是绿卡。《娶个亚洲新娘》中的女主角,尽管并未直接对着镜头坦露心声,但种种行为难掩她的潜在动机。根据美国移民局的数据,每年有几十万人通过结婚申请绿卡,其中有30%涉及欺诈。
  2015年,美国一个名叫凯文的程序员在交友网站上认识了“打黑工”的中国女孩茉莉。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得到凯文要为她解决签证的承诺后,两人便结婚了,并很快育有一个漂亮的混血小孩。
《娶个亚洲新娘》剧照

  婚姻的圈套里,沦陷是相互的,中招者必是有所企图。

  幸福的生活看似一往直前。但没多久,茉莉报警称,凯文有家暴行为,且非法持枪。茉莉这一出举报电话,让凯文差点身陷囹圄。茉莉带着孩子消失了,凯文在社交网站上控诉她,并成了绿卡改革的支持者。
  无论是“黄热病”还是绿卡婚姻,在“财”和“色”的驱动下,普通人和上流阶层均未能免俗。最近,中国富豪饶陆华,一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便身陷跨国重婚的丑闻。在国内有妻儿的饶陆华,与加拿大籍华裔李佩佩于2016年4月在美国举办婚礼,但2019年,双方对簿公堂,巨额财产成了争议焦点。饶陆华发公告称,这是李佩佩团伙设计的骗局。但真相为何,只有当事人才心知肚明。

跨国婚恋骗局


  信息的极度不对等,是导致跨国婚姻骗局的最大原因。尽管网络变得发达,专业化的犯罪集团还是迅猛生长。
  其中,最具辨识度的一种跨国婚恋骗局,便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尼日利亚骗局”。不过,尼日利亚骗徒并不为婚骗而生,这种起源于尼日利亚的诈骗形式,早先以转移资产为名。最典型的是假美金,骗徒们声称要从尼日利亚非法转移一批涂上特制黑油的美金,以避过海关的检查。贪小便宜的人,难免上当受骗,买下他们手里的假美金。
  这些年,亚洲经济起飞,骗徒们将注意力从欧美转移到了东亚。而随着网络交友日益发达,跨国婚恋骗局也花样百出。
  据2019年《红星新闻》报道,一名中国女性跟“美国四星上将”谈恋爱,对彼此许诺要共度余生,最后被骗走40万元。这种利用崇洋媚外心理和移民梦所设的骗局,背后大多是尼日利亚骗徒,骗术拙劣,但中招者不在少数。
1996年,26岁的越南女子D a n gMinh Thuy嫁给了一个她不认识的中国香港男子

  当然,身在尼日利亚的骗徒,并不能直接获取中国受害女性的资料,他们还需要一个身在中国、帮他们入侵交友网站的黑客。也就是说,每一桩婚骗后面,往往有一个成规模的诈骗团伙。
  事实上,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针对移民梦的专业化骗局,早就无孔不入。比起骗徒们亲自下场苦心营造自己的身份,以专业跨国婚姻中介的身份出场,看上去要更“靠谱”一些。
  “跨国婚骗团伙”猖獗,专盯一些大龄单身“剩女”,或是急着通过结婚移民海外的女性。早些年,有家“加州草地国际婚恋”的网站,宣称只接收40岁左右的大龄“剩女”,帮她们钓国外的金龟婿。他们以收取高额会员费的方式吸纳会员,并承诺介绍国外条件好的男性。但交了钱的人发现,最终只等来3个“外国男性”的邮件。最后警方调查发现,他们原来是3个大学生,这个网站也是在西安注册的。全国有200多名女性受骗,涉案金额高达60万元。
  尽管警方打击力度加大,但类似的骗局从未销声匿迹。去年,澳洲电视台的中文频道报道了一起复杂的跨国婚介案。7名中国女子通过一名澳洲华人婚介寻找澳洲男友,共涉及76万元人民币,却无一成功。双方打了官司,在电视台的采访中,双方也各执一词。   其中一位名叫兰兰的江苏单亲母亲,做红酒生意,因一个做“婚姻介绍”的网络主播的吹嘘,产生了移民海外、让儿子接受西方教育的念头。主播承诺,只要给15万元介绍费,保准让她嫁个好老外,拿到绿卡。兰兰交了巨额介绍费,去了澳洲才发现,所谓未来老公,其实是网上临时找来、配合演戏的单身汉。
  移民梦,一场空。

异国娶亲陷阱


  除了移民“出去”,还有娶亲“进来”。中国过剩的单身男性,缺口高达3000多万,而组建家庭、传宗接代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压力,源源不断地加码,使中国男性(尤其是农村男性)急需另辟他径,娶妻生子。由此,越南新娘、朝鲜新娘,这种边境婚姻从20世纪90年代就流行开来。
  高额的婚姻成本,迫使中国男人们另谋出路。这背后是一笔经济账,与其说是“娶回来”,更通俗直白的叫法是“买回来”。
  几年前,有“中介”举办过越南新娘“团购”活动,只需20万元,来回6天,3个月包娶到家。这并非一场虚假闹剧。事实上,某些越南新娘的“团购”通道,还有1万~4万的“超低价”。
  当然,越南的经济相较于中国落后,当地女性选择“去中国”,也是一个摆脱命运的出路。她们被“养妈”(越南人对婚介的称呼)集中管理,学习中文、了解中国风土人情。吃住行等所有行动,都要听从婚介安排,以接受命运的挑选和安排。
  早在1994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涉外婚姻介绍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成立涉外婚姻介绍机构。也就是说,任何跨国婚姻的中介机构,都是违法的。
  越是灰色地带,骗局越容易滋生。一些中国人利用“边民”身份,在越南物色女性,哄骗她们来中国打工,并以低价将其拐卖。2015年6月,昆明铁路公安局昆明公安处成功破获了一起公安部全国打拐专项行动督办案件:一个18人的团伙先后将11名越南女性拐卖到湖南新化。被拐卖的同时,这些女性也遭受着分销团伙的非法拘禁、性侵等犯罪行为。
  随着公安部对“购买越南新娘”的打击,中国单身男性“买新娘”的势头,并没有就此消减,反而扩大了版图。近年来,去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地娶亲,正逐渐成为趋势。当然,骗局也始终相伴而生。
  去年《新京报》报道,曾有14人通过河南的“金世缘婚介所”去巴基斯坦娶亲,出发前先缴纳2万元费用,在巴基斯坦结婚后,再缴纳剩下的14万元。到了巴基斯坦后,他们与新娘“结了婚”,但新娘却以各种理由相继离开—“隔段时间回来,就是要shopping、要money,然后再次离开”。有“准丈夫”说:“在巴基斯坦,我们就像是一部提款机,在对方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中,送出了家中借来的钱。”

  每一桩婚骗后面,往往有一个成规模的诈骗团伙。
嫁到中国的老挝新娘

  20万元、30万元花出去,最后发现,他们的媳妇,根本不会被带回来。很多“媳妇”其实是已婚之妇,且育有儿女。不远万里前去娶亲的人,不仅娶不了媳妇,还把自己推进了险途,有人被囚禁,有人丧命,有人仓皇逃命。
  事实上,这样的跨国婚姻早就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产业链,一方是渴望娶亲的中国男性,另一方是贫穷的异国女孩。婚介、代理、宗教神职人员,层层参与,一环骗一环。他们利用信息的鸿沟,竭尽所能地从男性对婚姻的渴望中榨取价值。
  任何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跨国婚姻也一样。跨国婚骗不过是婚恋市场的一个缩影,爱情A面的背后,也同时存在欲望的B面。
其他文献
飞机下的墨西哥城  闭上眼睛,我仿佛穿越了时光。  那是1956年7月的一个周五晚上,我31岁的外婆刚刚走进了墨西哥城日内瓦酒店的大门,即将开启一个人的旅行。她从多伦多出发,坐了整整5天的大巴才到这里,整个人看起来都累极了。  60多年后的今天,26岁的我,也来到了同一家酒店,开启一段同样的旅行。  我到达墨西哥城已经好几个小时了,但还是没从飞行的疲惫中缓过劲来。真不敢想象在那个飞机还不普遍的年代
吕品  两年多前,我从爱丁堡大学附近的一家旧书店里,买到几幅A3大小的建筑和风景素描画。这些画的题材,都是爱丁堡中心和周边的景色,风格简约,线条清晰。仔细看说明,得知这些画都来自一本名为《旧时的爱丁堡》(Edinburgh in the Olden Time)的图册。  “旧时”在这里是指1717—1828年。我买下的那幅爱丁堡市中心圣吉尔斯(St Giles)大教堂的素描,原作于1803年。  
美《科学》12月13日  近日,美国几位科学家在位于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巴芬岛10米深的水下和泥土之下,发现了罕见的地球过去的生命奥秘。他们在一个名为CF8的小湖的深层沉积物中,发现了含有古代花粉和植物的化石。但现在看来,淤泥中还隐藏着一些其他东西,它们最早可以追溯到12.5万年前的艾木间冰期。位于博尔德的科罗拉多大学的古气象学家莎拉·克伦普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发现,相信我们正在得到真相。不过,她承认
一年一度的2019 年廣东国际旅游产业展览会在广州琶洲展馆拉下帷幕。云顶邮轮集团再度参展亮相,作为这次旅展唯一一家参展的邮轮品牌公司,始终坚持为业内人士、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旅客带来独特航线及产品。  自进驻华南邮轮市场以来,短短三年期间,华南邮轮旅行的渗透率快速提高,今年还创新推出“一日梦享·大湾邮”产品,不仅为邮轮产业进一步培育更多的新客源奠定了基础,也让越来越多的旅客将邮轮旅行视为日常休闲度假
3月1日,疫情期间,法国敦刻尔克举行狂欢节  新冠疫情大流行,各国的防控措施因地制宜,但管制人口流动性仍是关键,如关闭公共场所、发布“社交距离”指示和“居家令”等等。这种硬干预措施,凸显出全球城市化正遭遇弥散、复杂的系统性风险挑战。  过去我们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等环境议题,却对公共卫生有所忽略。此次疫情的深度冲击下,城市化进程除了遭遇短期震荡,还将有长期治理层面的适应性调整。系统反思城市化路径  城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向主张严打非法移民,不久前在白宫讨论移民政策时甚至用“粪坑”贬损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时又特意夸奖北欧国家挪威,称美国欢迎更多来自挪威这类国家的移民。  不过,挪威人可能要让特朗普失望了。  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数据统计,在2016财政年度,有来自世界各国的118万人成为美国的合法永久居民,其中只有362人来自挪威。一般来说,拿到“绿卡”就意味着外来移民距离成为真正的美国公民更近了一步。
2006年夏天,廷博·德雷森收拾行囊告别牛津大学,他要去谷歌公司工作。他的事业始于伦敦,参与制作一个快速发展的视频产品,正是这个产品最终将他带向了美国。然而到了2013年,德雷森离开了谷歌,飞越了大半个地球前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谷歌工作期间,我致力于在中东和非洲建立我们的开发者生态系统,”德雷森说,“我真的很享受这个工作,所以决定休息一段时间,在东非来一场科技之旅。一
電影《太空旅客》中的冬眠舱  新冠疫情下的生活,把人甩进了一个未曾经历的“黑洞”,熟悉的一切都在瓦解,包括时间,也包括睡眠。  芝加哥大学的行为睡眠医学专家丽莎·梅达莉表示:“在疫情期间,我发现人们的失眠情况到达了非常严重的高峰。”如果在半夜醒来就无法再次入睡,而且没有明显的障碍因素可以解释,这些都算失眠。失眠的定义中,也隐含着第二天因缺乏睡眠导致的负面影响。  如果类似的情况持续几天或几周,叫急
2018年5月30日,美国海军官网发表第三舰队公共事务部的消息,称第26届环太平洋演习(RIMPAC)将在6月27日到8月2日间举行。这次演习没有中国参加。同一天,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宣布,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稍早前的5月4日,美国海军司令约翰·理查森上将宣布,第二舰队在解散7年后将重建,负责执行在北大西洋的任务。  不难看出,美国海军与竞争对手的大戏正在徐徐拉开帷幕
一到夏天,广大消费者就会被教导无数次:每次外出时都要对皮肤进行保护,以便对抗可能致癌的紫外线—“可以用防晒喷雾,也可以用防晒乳液。不管怎么样,随便选一种吧!”  不用防晒就不能出门,在这一点上,医生、家长、YouTube上的美容博主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但是,防晒用品的使用正在“扩大化”。从每年在海滩上用一两周,发展到每天不间断使用,美国卫生监管机构希望更多地了解这些化学物质是如何与人的皮肤相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