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DA:内地富豪的超级财富杀手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cxj89041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6月,中国内地一名投资者赖建平向媒体披露,香港荷兰银行诱导他购买高风险金融衍生品KODA,致使他从2007年7月到2008年10月,先后投入的2100万港元化为乌有。
  而赖建平并非唯一受害者,去年以来,部分内地富豪被香港外资银行利用金融衍生品KODA大肆“血洗”,蒙受巨额财富损失。
  
  凶险的KODA
  
  Accumulator是累积购买股票挂钩票据之意,英文全称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KODA)。由于Accumulator与I kill you later谐音,于是人们就戏称它为“以后再杀你”。
  而Accumulator被香港投资界形容为:赢,只得一粒糖;但输,就失去一间厂。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它可以和外汇、股票、石油期货等挂钩,通常合约的期限为一年,一般最低认购额是百万美元。
  下面是又一个真实的KODA受害事例:
  经过在上海10多年的打拼,金亮成为一家网络公司老总。10年前,他的一家公司在香港被并购,由此跻身千万富翁行列。为稳健理财,他选择将出售公司获得的外汇存在以稳健著称的“百年老字号”香港汇丰银行。
  在客户经理的游说下,2000年以及2001年他总共将190万美元转至汇丰私人银行(瑞士)有限公司,以“享受”其专为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富人提供的理财服务。
  2007年10月12日,金亮想买一点港股,就请客户经理汤太太推荐。当天下午3点31分,汤太太发给他一封电子邮件,推荐了3只股票和1只基金。17分钟后,汤太太又拨通了金亮的电话,短短10分钟的通话将金亮的人生完全改写。
  金亮最终表示:“你觉得反正这个是比较安全的,对吗?那我想做一个吧,我觉得也没关系,反正就做一只,也无所谓。”对“比较安全”的说法,汤太太没有搭话。她说:“给你做1000股,你试一试吧。”
  金亮答:“给我做1000股试试看吧。”
  当时,金亮账户中现金只有24838港元以及987美元,其他约163万美元全部是票据产品和股票。他以为自己只是用现金买了1000股中国铝业,总额不过两万多港元,结果却是他的千万资产“试”没了。
  2008年1月22日,已经忘了这笔“小投资”的金亮突然接到汤太太电话,说他账户中的现金不够交割“2600(中国铝业)买股计划”。甚至卖出账户中所有其他资产,也不够支付合约总金额,要求他马上存钱。
  金亮一下子蒙了。自他在汇丰私人银行开户,先后存入近200万美元,其间极少操作,怎么钱就没了?
  了解后,他才得知汤太太推荐的“打折股票”原来是金融衍生产品FA(Forward Accumulator,即累算远期交易),该产品风险值高达5,为所有投资产品中的最高风险级别。该产品要求金亮在一年内,每天以合约当日股价79.6%的折扣购买1000股中国铝业股票,两周交割一次。FA合约在中国铝业股票涨到合约当日股价103%后中止,但保证向客户按照约定价格最少提供4个星期的股票。假如股票价格跌破79.6%折扣价时,金亮就必须每天双倍购买中国铝业股票,即2000股。也就是说,金亮在电话里认为的这项“比较安全的”投资,收益是有限的,即股票涨到103%合约中止;但风险是无限的,即股票跌破79.6%折扣价时就要每天双倍购进。
  2007年10月12日通话当日,汤太太帮金亮确定这一合约的中国铝业股价为24.45港元,其合约行使价为每股19.5356港元。就在合约执行几天后,中国铝业掉头向下,一年内跌幅高达87%。到合约最后一个交易日2008年10月10日时,中国铝业的股价仅为3.29港元,远超同期港股跌幅。致使金亮以每天2000股的速度,在一年里以19.5356港元的价位总共买入了约50万股中国铝业,其资产平均以每天3万多港元的速度蒸发。
  得知详情后,金亮立即要求取消合约、赔偿损失,但被告知合约不能终止。他只能一边与银行交涉,一边凑钱交割,否则就要被斩仓。
  “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想到今天好几万又没了,得赶紧想办法凑钱。”而汇丰私人银行的催款电话基本上每两周准时打来一次,他一听到电话铃响就头皮发麻。就这样,金亮只有不停把账户里的股票、票据等资产卖掉用来交割。原本计划的其他投资项目均因缺钱而流产。
  当金亮表示凑钱有困难时,汇丰私人银行称可以提供贷款。2008年10月10日合约结束,金亮向银行贷款375万港元,而此时他账户里的股票、票据市值约500万港元。然而10月24日以及27日,港股连续两天大跌,中国铝业股价跌到最低1.9港元,金亮账户股票市值缩水至不够贷款数额,从而被银行强行斩仓偿还贷款。
  至此,金亮的千万资产全部消失殆尽,现在还倒欠银行贷款23万港元。
  
  受害者的无奈
  
  Accumulator产品的特性就决定了营销过程中的问题。
  首先,产品销售带来的利润极其巨大。其次,产品设计非常复杂,容易形成销售机构和投资者之间极端的知识不对称性。这也是银行热衷于推销此产品的原因,就是要利用这种不对称来榨取巨额利润。再次,产品风险和收益极其不对称,极少利润封顶但亏损无限。如果这种不对称性彻底跟投资者解释清楚,很多投资者是不会投资的。
  那么,销售Accumulator的利润有多巨大?曾在摩根斯坦利任职9年的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假如客户有1000万美元,客户经理让其买1亿美元合约的Accumulator,按照毛利最好5个百分点计算,投行收入就有500万美元,而客户经理个人收入一般是投行利润的30%,即150万美元。
  担任香港上市公司主席、10多年前就已是股坛名嘴之一的香港投资者保障协会会长吕志华对这个产品的销售手法也不满。他说,一些私人银行在向客户推介Accumulator时,多数强调该产品是以折让价、以“每月储股票好过储钱”作为推销借口,而没有提及在股市下跌时,投资者须如何补付押金,使得不少人一直以为自己是购入一项稳健的投资产品,而对风险毫不知情。
  截至目前,因投资Accumulator而亏损的内地富人选择在媒体上曝光维权的仅金亮、赖建平等三人。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此事件绝非个案。投资KODA而蒙受损失的内地富人广泛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佛山、西安、天津、内蒙古等地。其交易总量虽然没人统计,但有业内人士称,2007年香港卖了1000亿美元,这些合约一半以上都卖给了内地投资者。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沉默呢?原来这些富人有三怕,怕政府追究财富的原罪问题;怕追究钱是怎么挪到香港去的;如果没有前面两个问题,那么就怕丢脸。
  “就算去起诉也很困难,目前仅有个别案例胜诉。”吕志华说。这样的案例处理起来,内地的投资人维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他们毕竟也签署了很多英文的法律文件,不管怎么说,合同是他们签的。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香港的投行在有目的地血洗内地富豪。经济学家黄明就认为很多民营企业家在金融领域的智商只相当于七八岁的孩子,却掌握着数千万乃至上亿的财富,自然成了国际投行和香港银行猎杀的目标。
  反过来说,Accumulator的销售已经是一种非常规范的程序,在规范的法律监管体系下,投资者有责任充分披露销售的整个过程,包括进行风险披露。实际上很多衍生产品的交易,用通俗的方法来讲更像赌博,最典型的赌徒心态就是:他会关注他的回报而不是关注他的风险,即便他知道他每下一次注,他的赔率比赢率要高,他仍然坚信他有机会去赢,不会看到他的赔率会有多少。
  说到最后,似乎买卖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
  编辑:卢劲杉lusiping1@gmail.com
  
  反思监管体系
  Accumulator暴露出来的对内地企业家财富的血洗,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这不是简单的“输打赢要”的个案,实际上涉及中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
  经过几十年奋斗,内地很多民营企业家积累了大量资本。然而,这些民间游资因投资渠道的极其匮乏,长期以来只能在楼市与股市之间游走。受逐利本能的驱动,他们向香港涌去,结果好不容易创造的财富,就在一两年间被国际投行掠夺了。这些钱如果没有被血洗,是可以花在国内促进经济增长的。每宰掉一个几千万,就有一个公司趴下了,宰掉的表面上看是他们的个人财富,实际上宰掉了就业机会,宰掉了中国的经济和国家的税收。
  在赖建平签署的众多英文文件中,他发现一份用来证明自己国籍身份的文件。后来才知道,签署这份文件的真实目的是为了确认投资者不是美国国籍。因为,美国有明确法律规定,禁止销售这种带有对赌性质的金融衍生品。
  事实上,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现在,大量金融机构因投资衍生品而亏损甚至倒闭,但没有报道过任何一起美国个人投资者因投资衍生品而巨亏。
  而在中国,大量民营甚至国有的企业却因投资KODA之类衍生品蒙受巨大损失,结果反过来会影响到实体经济。
  为了快速发展金融业,香港等亚洲地区金融市场监管比欧美更宽松,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结果让香港和内地的普通民众付出了惨重代价,给国际投行提供了一个合法合理洗劫他们财富的机会。金融监管部门应对此深刻反思。
  吕志华将Accumulator比喻成“专门给亚洲尤其是中国人设计的金融鸦片”。这个比喻很贴切,鸦片由欧美人发明,但不允许在自己的国土上出售。但鸦片是让人慢慢上瘾,而Accumulator的销售还带有强盗性的掠夺。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表示,坚决反对高杠杆率下的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必须遵循风险可控的原则。
  看来,管理层已深刻地认识到过度金融创新的危害性。
  而对富豪们而言,莫把理财当投机,还是应以慎重和稳健为主。
其他文献
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带领中心课题组对新《信访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过调查研究。面对时下的信访新形势,于建嵘说,要改变信访的困局,有必要进行制度改革。    信访制度陷入困境    作为党的一项重要政策,信访制度更是党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走“群众路线”最重要途径之一。信访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在当时法治不健全的情况下,给民众提供的一种权益诉求和救济的制度性渠道
近日,河南省新县县委宣传部证实,该县计生委主任郭世忠的个人三等功等荣誉称号已被撤销。十几天前,郭世忠在该县一娱乐城内饮酒猝死后,该县追授其荣誉称号,并号召干群向其学习。新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光明昨日回答称:“我们的工作太草率、不谨慎,他(郭世忠)的死亡地点毕竟不太适合。”(《新文化报》3月14日消息)  郭世忠事件爆发后,舆论哗然,新县的领导感到压力巨大,才出此“上策”。撤销了“三等功”,这大概算
京城特大金融诈骗案拷问企业家原罪  投资数家企业,出资拍摄电视剧,主办张信哲、王菲个人演唱会,购买和投资建设多栋大厦和房地产工程,到澳门赌博,贿赂银行人员……一笔笔数以亿计的资金去向清楚,来路却扑朔迷离。京城“飞单名骗”陆锋,成敬制造的2.25亿元诈骗案,经过北京两级法院6年的艰苦审理,终于在2006年12月20日审结。    谁与争锋,而立之年创下商战奇绩    本案主犯陆锋,北京人,40岁,他
2008年8月28日,湖南永州市原市委副书记周永亮因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没收财产260万元。此案的看点不在于周永亮受贿213万、巨额财产657万元来源不明的枯燥数字,也不在于其与妻子“夫唱妇随”搜刮民脂民膏,而在于他将19名佳丽收编为“铁杆情妇”,其手法之娴熟,令不少财色双收的贪官们叹为观止。    俗!情妇“公理”特赦强奸犯    1991年6月,41岁的周永亮出任湖南江华县委书
2007年10月5日,在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住了3个月院的黄国初终于出院回家了。看到他躲过了死神的威胁平安归来,乡邻们无不感叹道:“老黄这一辈子,多亏有个孝顺懂事的女儿。”  乡邻们这句不经意的话。再次勾起了黄国初和女儿黄美红之间在3个月前所发生的那一段难言的悲情故事。    网上发卖身帖,只为慈父生命告急    这是一场倔父亲与孝女儿之间的“贞操战争”。黄美红198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
对于人类,灾难的意义之一恐怕是在于它是个足够强烈的提醒,提醒容易麻木和健忘的人类重新审视自身的存在状况与心灵状况。那么,我们的存在状况与心灵状况究竟如何?在人世间,倘若没有灾难,我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对于我们共同生活在其间的这个社会,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我们每天都留一点时间关照自己的内心了吗?我们每天都挤一点时间温暖别人的内心了吗?这个社会的种种不公正,我们是制造者吗?如果不是,对于身边的不公正,我
2008年7月24日,安徽省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亳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兼总裁王效金受贿案。  上午8时30分,当法警押着身穿黑色条纹T恤、套着橙色囚衣的王效金出现在法庭上时,旁听席上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这个昔日的古井集团掌门人、中国白酒界风云人物在公众视野消失了一年多后终于出庭受审。熟悉他的旁听人员小声议论说“王效金头发白了,人比以前瘦了很多但精神还不错”
为了让自己的巨额私房钱安全又升值,妻子向丈夫不断灌输投资理念,怂恿丈夫进行全方位的投资。当投资出现资金紧缺时,妻子精心设局,屡屡向闺中密友“借款”,并要丈夫打下利息较高的借条。丈夫没有想到,这些“借款”其实全是妻子的私房钱!而真正的“债主”就是妻子本人!正当妻子为自己的精明暗暗自得时,她的“高明之举”却殃及无辜——闺中密友这笔借款与前夫发生争执,竟以一死一伤惨烈收场。知悉真相后,闺中密友将自己家庭
常青藤覆盖的院墙并不能将一切不良因素拒之门外,大学校园成为犯罪现象、社会问题的多发之地。    去年11月的一天深夜,再过几分钟就是午夜时分,辛辛那提大学的6名学生正在校内宿舍里观看电视节目。突然,3名男子破门而入,其中一个歹徒用枪指着在座的学生,其余两人立刻在房间里搜刮了价值约4400美元的物品,包括手提电脑、手机、掌上游戏机和现金。得手之后,三个家伙立刻遁入夜色之中。  几名学生在愤怒的情绪驱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  你赢了时间,你就赢了一切  “人生最重要是什么?”薛兆丰教授说:“是快乐,生命是拿来换各种快乐的。”可蔡康永却说:“是平静!”  蔡康永解释说:“成长之前的人最在乎以及最能享受的是快乐,小时候我们很容易快乐,我们第一次吃到冰淇淋,第一次去滑冰,第一次看电影,都能让人欣喜若狂,这是外来的东西给我们巨大的快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刺激下的快乐会越来越少,我们不再因为这些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