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导学”打造物理课堂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hb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运用“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方法,探索通过问题导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设悬疑,激发兴趣
  问题导学并非要求所有的问题一定要教师或学生提出,也可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科。在导入新课时,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创设悬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上课刚开始,我什么都没说,直接做纸托杯水的实验。开始就给学生来个课堂留白,学生自然不知道老师要干嘛,都很好奇,各种猜测。当我将纸托杯水的实验呈现在课堂上时,学生直接就沸腾了,各种疑问随之而来。又如,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杯砂糖水端上讲台,杯子里还有半杯没溶解的砂糖,故意喝上一小口,正当学生摸不着头脑时,拿出激光笔,让激光水平地穿过接近杯底的糖水,只见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一条弧线,学生沸腾了,实验现象和现实认知的差异,碰撞出许多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参与。
  二、鼓励提问,引导归纳
  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给学生带来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与本节课有关,有的则严重偏题。此刻,教师应允许学生“胡说八道”、“胡思乱想”,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将问题分类总结,归纳出与本节课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将一些有价值的偏题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提升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做“光在糖水中沿弧线传播”的实验后,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光弯了?光的传播不是直的吗?还有的学生提出:水里面放的东西是什么?是不是水少了就这样?换了别的液体会不会这样?空气中有没有水中的这种现象。此时,我引导学生归纳,以上所提问题基本集中在:光能不能直线传播?什么情况下光沿直线传播?光为什么会发生弯折?什么情况下光不是直线传播?这样引导学生提问和归纳,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层层设问,共同探讨
  当一节课的主要问题提出后,教师要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共同解决第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导”,要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例如,在探究“光能不能沿直线传播”时,教师:刚刚光在糖水是沿传播吗?学生:不是。教师:你怎么知道?学生:看见的。教师:那你看得见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吗?边问边拿激光笔演示。学生:看不见。此刻部分学生已经冒出很多想法。教师:为什么刚刚在糖水中能看见?边问边做光的清水中的传播实验。学生还在思考着上一个问题,突然发现水中的光线也看不见。于是想到:糖水不干净,干净的看不见;透明的看不见,要不太透明,也不能不透明;雾天,车灯光好像能看见。经过讨论,学生想到显示光路的办法,探究出光在空气中和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就连光在固体中的传播,也想到可以用果冻做实验。在上面实验中,如果教师一上来就直接演示,学生就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少了很多发现问题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四、留有破绽,鼓励质疑
  问题导学的重点在于问题。不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学生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故意留下些破绽,让学生有发现这些破绽的机会,从而提出自己的疑惑。例如,在探究光在空气、水、玻璃中沿直线传播后,类似的,总结出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沿直线传播。这结论一出,马上有个别学生议论起来,其他学生见氛围不对,也回过神来,也开始思考或讨论起来。一会就有学生大胆地提出来:老师,你刚才做的糖水,光是弯的;光在不透明的固体里传不过去。肯定学生的质疑后,学生就更想弄清楚光到底在什么样的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说课堂留白很重要,那么课堂故意留下破绽也很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绽放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能力。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结合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物理授课模式,使物理课堂不再沉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导学比传统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要让物理课堂成为平等交流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他文献
今天是我们班的家长开放日,所有的家长都要来听课,我的妈妈也答应来的.爸妈离婚后,妈妈又结婚了,还生了个可爱的小弟弟,我就一直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我
健全师德教育长效机制。每年以直属学校(幼儿园)、乡镇中心学校为单位集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师德集训。主要方式为集中辅导、组织学习、个人剖析、重温承诺、评选标兵和师德考核。师德集训期间,林区教育局组织师德巡回报告组深入全区学校,讲教育的故事,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树立师德标杆,发挥榜样作用,传递正能量。每年编辑一本《师范》,将优秀教师的事迹报告编辑成册,组织全区教师学习。  建立普通高校毕业
期刊
随着微课的迅速兴起,我国传统教育的观念和模式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冲击。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优势,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运用策略。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研究对象,在简单介绍微课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并从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理解能力两个方面研究了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李靖华  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教育部“知行中国——初中班主任培训”优秀指导教师。坚信教育是“慢”的艺术,师者如“农”,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陪伴、等待每个生命舒缓诗意地成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步入了如今的不惑之年。从教24载,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就如同繁星一样在我的记忆中闪烁,我常怀着朝圣般的心情仰望教育
大家一定都知道什么是假唱吧!假唱一般是大腕、明星在演唱时,只对口形,而不出声.可是在我们班的音乐课上也有这种现象,你说奇怪不奇怪?
优化乡村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十二五”期间,安陆市共投入1.5亿元,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改造新建328套教师简易宿舍,完成第一
期刊
导数概念是高中数学中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概念,能够体现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对导数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能够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一、导数的概念教学片段  1。瞬时速度。我们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其实不能反映他在某一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应该怎样求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呢?例如,t=2时的瞬时速度是多少?观察t=2附近的情况并填表。学生小组内共同完成△t的计算并思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为载体进行物理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  物理学所分析的、研究的实际问题往往比较复杂,采用模型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用一种能反映原物本质特性的理想物质或假想结构去描述实际的事物,使物理模型成为物理学知识结构的最基本单元。  一、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我的父母也是这样.在他们的脑海中,只存在两个字--学习.
二月的春天,就像调皮的小姑娘,会不经意地来到你的面前.前两天刚下过几场雪,转眼间又变得这么暖和.春风拂面,这是一个放风筝的好天气.我和好朋友张一鸣约好,星期天下午两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