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打麦场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zh50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晚上,在公园遛弯,听到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朗诵白居易的诗歌:“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想,芒种已经过了三四天了,麦子也该熟了。于是我的脑际里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黄澄澄,齐刷刷,籽粒饱满的麦穗,在轻柔的夏风中摇曳多姿,给人们送来阵阵诱人的麦香。
  特别是儿时记忆中的打麦场,那一方平整光滑的场面,那热闹非凡的打麦场景,在我的梦里摇曳、回眸,散落一地故乡泥土的情味。
  故乡的打麦场就建在村南的河边上,宽敞而平坦。随着麦收的到来,一捆捆,一车车的麦子运进场内,麦场四周堆起一人多高的垛,看上去倒像是堆成的圆形小长城。它,承载着父老乡亲们对丰收的期盼,映衬着乡亲们的一张张笑脸……
  公鸡第一次打鸣,社员们就到了打麦场上,他们把四周的麦个子均匀地放到场内,一个个解开腰子,摊开,再用木杈子把它们挑得匀匀实实。之后,妇女们忙着回家做饭,男人们接着维修着碌碡、擦子等打麦的工具,忙得不亦乐乎。
  上午十点左右,毒辣辣的太阳炙烤着金灿灿的麦子,几个妇女手持木杈不停地翻动着麦子,一直干到中午才收工。人们回家赶紧吃罢午饭,就牵上毛驴或者黄牛进入麦场。黑蛋爷爷是公认的打场把式,他一手牵着牛缰绳,一手把皮鞭甩得啪啪作响,膘满肉肥的黄牛,拉着碌碡在打麦场上欢快地奔跑碾压,碌碡的木框子发出吱扭吱扭并带着韵律的声音;牵驴的女人秀英婶子握着缰绳,毛驴拉着擦子气宇轩昂地走在厚厚的麦秸上,还不时听到她“嗒嗒”的催促声。每压、擦一遍后,几个妇女麻利地把麦秸挑起来翻个身,抖落掉麦子,摊平展,再碾压、擦,三四遍之后,把打尽的麦秸挑到麦场边,码成麦垛。
  接下来是扬场,这可是个技术活,通常都是由多年的扬场把式来操作。扬场时,迎着风头,用木锨将铲起的麦子向空中扬成抛物线形,也叫扇面形状。麦粒重,直落下来,麦糠轻,被风一吹,飘到远处。扬几木锨后,两个妇女在两边用扫帚把麦粒与麦糠连接处掠一掠,使麦粒和麦糠分开。有时,白天没风,晚上有风,提上马灯去扬场。马灯闪烁着橘黄的灯光,照在几个面孔黝黑、满脸皱纹、光着脊梁的老农身上,仔细瞅瞅,他们把眼笑得眯成一条缝。
  麦子扬完之后,他们迅速到小河里洗个澡,洗去一天满身的尘埃,洗去多日的劳累,他们心里都是乐滋滋的,有时候还哼上几句丝弦,结果跑了调,引起一片哄笑声。
  打麦场边,几棵枝叶茂密的黑枣树和柿子树,张开绿色的大伞,给乡亲们送来一丝清凉,树上的斑鸠、布谷鸟、黄鹂等偶尔叫几声,像是对勤劳质朴乡亲们的赞美和讴歌。
  我清楚地记得,夜幕降临之后,队长派几个人去看场。夜色下的打麦场里,他们常常围坐在一起,一边吸着卷烟,一边聊着丰收的情景,还断不了相互间逗个乐子,朗朗的欢笑声打破了乡村的寂静,给宁静的夜晚平添了几分热闹和情趣。
  麦收时节,也就到了多雨的时候,有时候看着万里无云,猛然间就会有一阵疾风骤雨。记得有一年,刚碾完麦子,还没有起堆,突遇一场大雨的侵袭。乡亲们心里急呀,一年的希望,一年的热切盼头,绝对不能因为一场大雨,让所有的愿望都泡湯啊。于是全村的人们都出动了,带着扫帚、笤帚、簸箕和油布拥入麦场。有扫的,有推的,有盖的,有往布袋里装的,总算没有让大雨把麦子冲走。看吧,人们一个个快成了落汤鸡,真说不清那是雨水还是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流淌,但是一个个都是喜悦的笑脸。
  故乡的打麦场,碾走了曾经艰苦的岁月,碾碎了我思念故乡的愁绪,碾来了现在幸福的好日子。
  (编辑
其他文献
庄周贫贱,且这是他自找。可能庄周在当时名气就已非常之大,不然楚威王不会听说了他,并起了聘用他的念头。现代人若遇到这事,定会竭力附和楚威王,但庄周弃之若敝屣,恰表明,在他心中名利如粪土,自由值千金。  他是野马,龁草饮水,翘足而陆,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络头马缰。他知道物质财富、名誉声望这些一旦贪求,就等于给自己套上了络头马缰。他天性与这些格格不入。后又有陶潜,骨子里有庄周逸气,只是比较斯文,没他那般奔
下班的地铁上,我站在临窗的位置看一本书,疲累感再加上拥挤的人群,有些心不在焉。  突然,眼前豁地明亮了起来。地铁上到了地面,这一趟地铁有五六站都是在地面上行驶的。虽然每天都会乘坐这趟车,但这种熟悉的明亮感依旧惊艳到了我。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人间大地到处都生长着茂盛的植物,浓烈的绿意翻滚着,简直要沸腾了似的。这五六站要经过一片浓密的树林和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河流两岸是一眼看不到边的翠绿的草甸,地铁刷
对任何人来说,排队都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然而,日本人却非常热衷于排队。在日本,从车站、电梯、厕所、收银台,还有各种餐厅的外卖窗口,到处都是井井有条的队伍。更让人惊讶的是,在日本民众心里,排队不是负担,不是麻烦,而是一种“文化”。  不过,日本人喜欢排队也是有原因的。日本人的团队意识比较强,但要很好地维持一个团队的秩序就唯有“人人平等”。那如何达到这种人人心中都承认的“平等”呢?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豆类和豆制品,是一类重要的食物。我们常吃的豆芽、豆浆、豆粥、豆腐,都富含营养,不可或缺。  可是,你知道吗?在汉代以前,豆字通常指的是一种容器,而不是我们吃的各种豆类食品。豆字在汉代以前,字形是这样的: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作为容器的豆的真实形象,又是怎样的呢?是这样的:  不用说,你早已经看出来了,豆字是一个象形字。豆的样子像高脚的盘子,大多有盖子,也有
有一种小花叫“勿忘我”,多年生草本植物,耐旱喜凉,开有浅蓝色的小花,看起来貌不惊人,却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被寓以十分美好的寄托。相传中世纪一位德国骑士与恋人漫步在多瑙河畔,瞥见河畔绽放着蓝色小花。骑士不顾危险探身摘花,不料失足掉入急流中。自知无法获救的骑士说了一句“勿忘我”, 把那朵蓝色的花扔向恋人,随即消失在水中。此后,骑士的恋人日夜在发际佩戴蓝色小花,以表明对爱人的不忘与忠贞。而那朵蓝色的花
有个老太太叫姜淑梅,1937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今年已经82岁了。  1960年,姜淑梅跑盲流时落脚黑龙江省安达市,做了二十多年临时工。早年读过几天书,据姜淑梅的女儿作家张爱玲(艾苓)介绍,二舅办小学的时候,娘五六岁,姥姥跟二舅说:“让她到学校玩吧,别掉坑里就行。”学校就她一个女孩子,她只能自己玩。虽说不会写,国语课本的前几课,她现在还能背下来。因为战乱,上学的路刚刚开始就断了。  上小学的时候,
前几天端午节放假,七岁的儿子问我:“妈妈,我们还要去外公家吗?”外公家?只是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一下子让我湿了眼眶,嘴上淡淡回應他:“外公去世了,咱不去外公家了。”而心底深处,我早已泪语凝噎,岁月多么残忍,嘀嘀嗒嗒之间,便轻易带走了我最珍爱的人。  于是便不由想起很多以前的事,想起父亲活着的时候,不管是什么节日,只要知道我们放假,父亲便会提前给我们打电话,问我们回去吗?让我们具体哪一天回去早早地告
曾昭安  相传,唐代诗人贺知章、王之涣、李白、杜甫四人,一日在京城相遇。诗朋酒友,得以会聚,欢欣之情,自不必说,于是摆下酒宴,畅谈酣饮,不觉天色已晚。  此时,蓝蓝的天空挂着一轮玉盘。这皎洁的月色,美好的夜景,激发了诗人们吟诗的雅兴。贺知章提议:“今日我等以圆月、酒杯为题,按年龄大小为序,每人一句,联诗一首。接不上者……”王之涣插言:“接不上者,罚酒三杯。”贺知章摇摇头,瞅了李白一眼,笑道:“若按
摘 要:体操传习所是日本近代最早的体育师资培养和体育研究机构,结合史实及历史社会状况,分析体操传习所设立的历史背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在日本近代学校体育创立中的作用。认为其建立与明治时期文明开化、教育改革、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需求以及陆军体操研究所的启示有密切关系。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渐表现出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反映了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重要特点。传习所对促进日本传统身体教育的转型、改变儒家教育传统中身体教
1929年,苏联海参崴列宁学校创办,当时被称为苏联远东的“中国党校”。  列宁学校的教育经费、教職员的工资和学生助学金,都是由苏联少数民族教育部发给。  党校也培养军事情报人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苏联红军总参情报局命令伯力远东红军司令部第四科(情报科)在中国东北建立情报网,搜集日军的军事情报。为了共同抗日,中共满洲省委决定和苏军伯力情报科一起建立东北的情报网,以便获得日军的活动情报。  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