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光敏剂浓度和不同光照时间的TBO-PDT对大鼠口腔混合菌菌斑生物膜的抑制效果,确定最佳光敏剂参数和时间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TBO-PDT在抑制混合菌菌斑生物膜的作用优势,为PDT应用于龋病预防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以Wistar大鼠构建混合菌致龋模型。将其随机分组:A组为生理盐水阴性处理组;B组为洗必泰阳性对照组;其余组别根据光敏剂浓度的不同,分为C1组60μg/m L、D1组80μg/m L、E1组100μg/m L、F1组120μg/m L、G1组140μg/m L,避光孵育5min后用波长为630nm,输出强度为105m W/cm2的二极管激光器照射9min;根据照射时间的不同,分为C2组3min、D2组6min、E2组9min、F2组12min、G2组15min,光敏剂浓度100mg/L避光孵育5min后用波长为630nm,输出强度为105m W/cm2的二极管激光器照射;实验处理后取样,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观察各组对大鼠口腔混合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动力疗法作用后大鼠口腔混合菌生物膜的钙离子溶出量,评价TBO-PDT对大鼠口腔混合菌菌斑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结果:不同光敏剂浓度下TBO-PDT对大鼠口腔混合菌菌斑生物膜抑菌效果的影响。平板菌落计数结果显示:不同光敏剂浓度的各组抑菌率随光敏剂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C1组、D1组、E1组、F1组和G1组的抑菌率显著提高,E1组、F1组和G1抑菌率高于阳性对照组,而F1和G1两组间抑菌率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光照时间下TBO-PDT对大鼠口腔混合菌菌斑生物膜抑菌效果的影响。平板菌落计数结果显示:不同光照时间的各组抑菌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C2组、D2组、E2组、F2组和G2组的抑菌率显著提高,E2组、F2组和G2抑菌率高于阳性对照组,而F2和G2两组间抑菌率没有明显差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钙离子溶出量结果显示,在48h内,各组钙离子溶出量(ug/mL)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DT组各时间点的钙离子溶出量均显著减小(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DT组与阳性对照组均能使钙离子溶出量减小(P<0.05),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BO-PDT对大鼠混合菌菌斑生物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证实TBO-PDT最佳光敏剂浓度为100μg/mL,最佳光照时间为9min。光动力疗法能有效抑制大鼠混合菌菌斑生物膜中的致龋菌,可减少早期龋病的钙离子溶出量,不但阻止了釉质继续脱矿,而且促进了釉质的再矿化。PDT在龋病的预防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