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医用膜应用于预防妇科术后盆腔粘连的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b8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估可吸收医用膜应用在预防妇科术后产生盆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2年8月期间的149例子宫肌瘤、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将可吸收医用膜放置在术中需要预防粘连的部位,对照组不需要放置可吸收医用膜。对比研究术后两组病例的盆腔B超、妇科及宫内宫外妊娠率等情况。结果放置可吸收医用膜后,术后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組产生盆腔积液的几率低(P<0.05),妇科检查也具有较低的异常率(P<0.05),2年内宫内妊娠率比对照组高(P<0.05),宫外妊娠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可吸收医用膜能够避免发生盆腔粘连。
  【关键词】生物膜;妇科手术;妇科粘连
  07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65-01
  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在这些年呈现不断升高及年轻化趋势,可在临床中采取药物、手术、射频消融等多种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中采取卵巢囊肿剥离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以将囊肿和肌瘤剔除,还能将卵巢与子宫保留,所以日益得到医生患者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在术后易发生组织粘连对手术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也加大了患者精神与经济负担。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外科腹腔手术后约有65%-91%的患者发生粘连,而且能造成肠梗阻、盆腔腹腔疼痛、不育症等严重后果,一般需要重新进行数次手术治疗。因粘连成因较为复杂,临床中尚未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其成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目前已逐渐成为腹盆腔外科的一个重点方向。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收集2009年8月——2012年8月期间的149例子宫肌瘤、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年龄在23-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9岁。通过体征、临床症状、妇科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最后根据术后病理予以确诊。随机将上述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78例,对照组为71例,患者年龄与病种在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对于两组病例都采取相同的术式,其中71例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8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实验组根据可吸收医用膜使用说明将其裁剪为适宜大小在子宫后壁、手术分离创面部位等需防止粘连位置紧贴,必要时采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固定。对照组没有放置可吸收医用膜,两组病例术后都采用抗生素进行处理。
  1.3统计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处理上述149例患者的有关数据,并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49例患者术后手术创口都正常愈合,住院时间都在一周内,平均为3天。术后都得到2个月至2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年。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内实验组B超检查没有出现盆腔积液、粘连及结构不清等情况的患者有2例,没有发生盆腔积液、粘连或结构不清等异常情况的患者有76例,对照组没有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有8例,产生异常情况的患者63例,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盆腔B超检查出现异常的比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中的育龄妇女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的宫内宫外妊娠情况,实验组有12例患者产生宫内妊娠;对照组有3例患者产生宫内妊娠,实验组比对照组出现宫内妊娠的几率高,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没有出现宫外妊娠的患者,对照组中有2例,实验组比对照组出现宫内妊娠几率低,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盆腔腹膜对损伤的生理反应过度是产生盆腔粘连的主要原因,同腹膜内纤维蛋白沉积与溶解之间的不平衡具有重要关系。盆腔粘连造成盆腔结构发生改变,对输卵管拾卵与受精卵运输造成干扰,并成为导致不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育妇女中约有18%左右是与盆腔粘连具有直接关系,盆腔手术后约有80%的患者产生腹膜粘连,并进而造成约18%的患者不育。防粘连材料中较为理想的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生物相容性良好,无炎症、无抗原反应、无致癌或毒副作用;二是对手术部位可以实现有效遮盖,降解速度达到防粘连要求,并可维持一段时间的完整性;三是材料植入后能够生物降解并吸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通过对上述149例患者的研究,在临床治疗中实施卵巢囊肿剥离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实验组将可吸收医用膜放置于创面等部位,术后患者发生盆腔B超及妇科检查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术后2年内宫内妊娠率比对照组高,没有发生宫外妊娠的患者。作为生物防粘连材料的可吸收医用膜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可靠有效,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莉,王国华,穆卫红,等.盆腔粘连形成的研究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10(13).
  [2]Lliopoulos J,Cornwall GB,Evans RO,et al.Evaluation of a bioabsorable polylactide film in a large animal model for the reduction of retrosternal adhesion[J].Surg Res,2009.8.
  [3]李大可,尤志学.可吸收聚乳酸医用膜预防妇科术后腹盆腔粘连[J].江苏医药,2011.7,33(8):825-82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冠心病心肌保护酶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患有冠心病的100位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为50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心内科的常规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选取的治疗方式为丹参注射液,30ml每天,两组患者都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1个疗程是2周,将两组患者治疗以前与治疗以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2011年收治的12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行乳腺癌根治术,9例行改良根治术。Ⅰ期患者5例,预后较好;Ⅱ期6例,Ⅲ期1例,预后差。12例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10例(83.3%),黏液腺癌2例。10例接受激素受体检测,8例(80%)ER阳性,8例(80%)PR阳性。腋窝淋巴结转移8例(66.7%)。获随访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及剖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8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进行剖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如卵巢功能状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术中出血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均未有任何一例出现脏器损伤、大出血、气肿及感染等现象。但是观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颅脑外伤后预防癫痫的临床方法。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儿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实验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联合苯妥英钠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5例(12.5%)及对照组19例(47.5%)有早期癫痫发作(伤后一周内);晚期癫痈发作实验组组5例(12.5%),对照组21例(52.5%)。两组间统计学差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手术后为患者进行X射线拍片检查,了解患者创口复合状况,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骨折的愈合效果。结果手术后6至24个月医院进行追踪观察,100例患者骨折治疗全部愈合,均在3至11个月愈合完毕。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