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处理剩余污泥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生活用水,在经过污水厂的处理之后,其中很多有机物、重金属堆积于剩余污泥里。剩余污泥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生态处理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作为分解者的蚯蚓开始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蚯蚓生活习性与种类及其目前应用情况的了解,探索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蚯蚓;剩余污泥;蚓粪;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52-0205-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垃圾日渐增多。处理它们的同时,剩余污泥泛滥成灾。很多的有机物、重金属,在处理过程中都浓缩于剩余污泥之中。如何对剩余污泥做进一步处理,成为很多科研人员关注的问题。
  1剩余污泥的处理方法
  查阅资料,可以发现,各个国家的污泥处理方式都不尽相同。
  为了对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污泥处理/处置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总结出各个国家和地区今后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国际水协(IWA)组织各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编辑、出版了一份调查报告:《废水污泥——全球现状描述与未来展望》。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消化、焚烧、堆肥、灰分利用成为大多数国家的选择方案。
  由于污泥本身的性质因素,其处理技术往往是物化生结合的产物。其主要有:湿化氧化法、厌氧消化和热干燥法、生物处理法、污泥减容化技术。这些技术利用物理化学及微生物各自不同的作用,对剩余污泥进行消化处理,综合使用。但物理处理需消耗一定的能量,生物氧化法需占用一定的地面面积,化学净化法成本高且易带来二次污染。因此,需要新方法的出现来更好地解决问题。
  2蚯蚓的种类与用途
  蚯蚓又名地尤,俗称蛐蟮。在动物分类学上,蚯蚓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分陆生和水生,以陆生与人类的关系最为紧密。
  2.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喜湿、喜暗,怕光、怕震。它是变温性动物,活动温度范围是5℃~30℃,在0℃~5℃休眠,32℃以上停止生长,40℃以上或者0℃以下则死亡,它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15℃~25℃。蚯蚓喜欢在有充分的食物,经腐蚀分解的有机物的环境下生活。适宜的土壤pH为6~7.4。
  2.2蚯蚓的种类与用途
  作中药材,适宜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参环毛蚓。
  产粪肥农田,适宜的蚯蚓为白颈环毛蚓。在菜地、红薯地中生活,能松土,所产的粪具有很好的肥田效果。
  作水产饵料,相适宜的蚯蚓为湖北环毛蚓。喜潮湿环境,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
  林业用蚯蚓,主要是威廉环毛蚓。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地。
  生产蚯蚓肉、蚯蚓粪,主要是爱胜属类蚯蚓,常见为赤子爱胜蚓。喜吃垃圾和禽畜粪。
  以上蚯蚓均为适宜人工繁殖的蚯蚓,根据不同的目的,可选取不同的蚯蚓进行培养利用。
  3蚯蚓在处理剩余污泥中的应用研究情况
  20世纪70年代,Hartenstein等将利用蚯蚓分解处理污泥的方法称为蚯蚓生物分解处理技术以来,在我国,关于蚯蚓处理污泥的研究也慢慢展开。
  1977年《内蒙古农业科技》发表了名为《养殖蚯蚓,化废为宝》的文章。1983年,肖映勤进行了脱水活性污泥及生活废弃物养殖蚯蚓的实验;同年,岳清泉做了蚯蚓处理固体废物试验报告;1984年,鲜方明进行了饵料湿度、厚度和养殖密度对蚯蚓生长的影响研究;1985年,龚建国提出用蚯蚓处理化工、化纤废水生化剩余污泥。之后是从2000年开始,对蚯蚓的研究才得以继续,涌现了一批研究人员,得出很多结论与新技术。
  浙江万里学院环境科学系的白春节进行了蚯蚓直接处理城市剩余污泥的研究,他采用宁波江东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作为试验污泥,浙江嘉兴春霖环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品种为“太平二号”的蚯蚓作为试验蚯蚓,运用室内箱式养殖的方法进行蚯蚓养殖。通过对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及蚯蚓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研究城市剩余污泥的重金属在蚯蚓体内的转移规律,探明剩余污泥直接饲养蚯蚓的可行性。通过研究发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不通过发酵过程直接饲养蚯蚓是可行的;同龄蚯蚓对剩余污泥中的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与其饲养时间有关,时间越长,蚯蚓体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越大,富集效果越好。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院的杨健等人提出了蚯蚓生态床处理剩余污泥,他们采用上海曲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作为试验污泥,爱胜蚯蚓作为驯化蚯蚓,污泥床填料采用具有高透气度、高透水性的混合型惰性载体,通过对投加污泥及滤出液的悬浮物浓度与COD浓度的检测,得出进入生态床的剩余污泥绝大部分可被蚯蚓生态滤床吸收和稳定的结论。
  4蚯蚓处理剩余污泥展望
  目前,在处理城市剩余污泥方面,主要研究的是污泥碳氮比的调整,蚯蚓密度的选择,试验温度的控制,蚯蚓生物反应器指数,蚯蚓可富集的重金属以及污泥增减量效果等方面。在污泥碳氮比的调整上,可以通过蔬菜等有机物的堆肥,利用一定的比例加以调整,从而解决市场里烂菜烂叶的问题。在重金属富集方面,需要对蚯蚓进行前期的训化,找出适应性强、富集能力强的蚯蚓作为试验蚯蚓,这仍需进一步研究。由于蚯蚓具有提供饲料的作用,对它的后期处理可以得到经济效应。具体如何使用处理过剩余污泥的蚯蚓,目前很少有研究成果。但对那些已经经过处理的,重金属含量不高的剩余污泥,用赤子爱胜蚓处理之后,富集微量重金属的蚯蚓,在控制用量的条件下可作为生物饲料使用。处理高重金属含量污泥的蚯蚓用途仍需进一步的探究。蚯蚓处理剩余污泥后的蚓粪同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可以作为生物有机肥用在农作物、园林植株里,也可以代替部分能量饲料喂养禽畜。由于蚓粪的团粒结构,孔隙大,可以吸附臭气作为除臭剂使用。
  随着人们对蚯蚓的不断了解与研究,蚯蚓的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日趋明显。它在处理剩余污泥方面,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流程简单,管理方便,造价低廉,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使其逐渐成为一个处理污泥的新技术,并且带动一系列的相关行业,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晓地,张璐平,兰荔.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的全球概览,中国给水排水,2007,10.
  [2]黄超,徐嘉怿.剩余污泥处理技术进展,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6.
  [3]卢芹,刘晓东,李俊良.蚯蚓粪作为花卉基质的应用研究,山东林业科技,2006,1.
  [4]吴彤东,王海候,陆长婴,刘风军.蚓粪复合基质氮肥施用量对番茄穴盘幼苗生长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10,4.
  [5]林淑芬,李辉信,胡锋.蚓粪对黑麦草吸收污染土壤重金属铜的影响,土壤学报,2006,11.
  [6]白春节.蚯蚓直接处理城市剩余污泥的研究,污染防治技术,2006,6月
  [7]吴敏,杨健.蚯蚓生态床处理剩余污泥,中国给水排水,2003,9.
  [8]杨健,易当皓,赵丽敏,邓德汉.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剩余污泥的效果,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0.
  [9]高红莉,周文宗,张硌,李洪涛.城市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5.
其他文献
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坚持贴近社会实际、生活实际、未成年人实际的基本原则。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应着眼于规范人的最起码、最基本、最必需的社会生活行为,在正视人
摘 要:电力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广,设施众多,信息数据多,在全部的体系中,电力设施的装置以及调节都是很关键的,本文讲述了电力设施装置调节的重点以及建筑工艺。  关键词:发电厂;电力设备;安装;调试  电力系统是一个分布面广,设备量大,信息参数多的系统,发电厂发出电能供级用户,必须经几级奕坟器变压才能传输,各级电压通过输电线路向用户供电,电压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以利于能量的传送。电压的变换,形成不同的
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及设计思路进行阐析。
摘 要:针对汽车的防盗问题,提出了基于GPS接收模块和GSM网络的防盗报警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法利用STC15L2K60S2作为控制器,采用震动传感器接收汽车防盗信号,利用GPS接收器所接收的坐标信号,通过GSM网络向车主发送短信息报警。车主接收到汽车防盗报警信号后,可发送短信来远程切断汽车的供油回路。模拟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预期的防盗报警性能。  关键词:汽车防盗报警,GPS; GSM;振动传感器
摘 要:文章介绍了电力设备状态维修的概念。一次设备状态检修特点以及一次设备的内容等。  关键词: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稳定经济运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计划停电检修已不能满足电力发展的要求,即用最低的成本,建设具有足够可靠水平的输送电能的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势在必行。  1 电力状态检修的概念  状态检修可以简单定义为:在设备状态监测的基
高中语文教学只有强化4个意识即问题意识、分享意识、平等意识和尊重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目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准与教育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已是学校管理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如何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如何通过校本管理建立一个高效的学习型组织,就成为校长必须
1999年6月,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迈进。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毛入学率为21%,高等
乾安县幼儿园始建于1958年10月,现有校园面积477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楼内有9个教学班,每个班均有教室、寝室、衣帽柜、洗手间、卫生间。配备幼儿活动室、舞蹈室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是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对于精神价值的守护,对于生活意义的追寻,应该是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最崇高的使命。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在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