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来源 :养殖与饲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ping3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患病鸡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的损伤。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该病,应以加强饲养管理、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为治疗原则。预防该病应当加强饲养管理,如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保证鸡舍内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良好,同时注重日粮的配制、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补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等。
其他文献
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禽腺病毒是家禽常见传染病原之一,多为混合感染。鸡包涵体肝炎发病迅速,死亡率高,肉鸡多发,蛋鸡相对较少发生。由于禽腺病毒的血清型较多,至今无商品化的疫苗来防控鸡包涵体肝炎,所以对于鸡包涵体肝炎主要在于预防,通过改善饲养管理、做好疾病有效诊断、做好引种管理和消毒、补充微量元素和中药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鸡包涵体肝炎。
近日,30岁的印度尼西亚摄影师安德烈用相机记录了一只大胆的蜗牛爬过一只咸水鳄的鼻子的全过程。一开始,这只蜗牛只是爬到了咸水鳄的鼻子上休息。令人惊讶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爬向了咸水鳄的嘴巴,并将脑袋伸进去一探究竟。不过,这只咸水鳄似乎对蜗牛这种胆大包天的行为并不在意。最终,这只蜗牛从容地离开了。  (摘自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5-08/20/
我以前是个不够自信的男孩,但是,一年前,班里的大队委竞选彻底改变了我。  那天,老师告诉我们,新一届大队委竞选开始啦。各班自行举办竞选演讲,要选出两名同学成为大队委。我跃跃欲试,打算参加竞选。回到家里,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精心准备了演讲稿和PPT(演示文稿)。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练习,我已经可以十分流利地背诵稿子,同时在电脑上操作PPT的播放了。可在彩排时,我却结结巴巴,甚至有些地方还忘词了。竞选演讲的
为了给乌兰察布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鸡蛋、鸡肉产品,也为乌兰察布蛋鸡养殖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环境安全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提出了乌兰察布市蛋鸡养殖业发展的几点建议:饲养方式工厂化,管理模式现代化,养殖操作机械化,疫病防控程序化,饲料配比科学化,品种选育优良化,药物使用规范化。
本研究以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5大类18个指标中筛选12个指标作为主要植被类型森林健康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森林健康评价指数法对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487个小班的森林健康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优质及健康的森林小班有405个,占总面积的77.79%;亚健康及不健康的森林小班有82个,占总面积的22.21%.主要植被类型健康状态整体呈优良,但受社区活动的影响,靠近农田村寨
为了研究菘蓝林下种植是否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板蓝根药材的产出.以四倍体和二倍体菘蓝为试材,在不同郁闭度林下进行了一个完整生长周期的种植和研究:郁闭度在0.3以下为轻度郁闭(C1),郁闭度在0.3~0.6为中度郁闭(C2),郁闭度在0.6以上为重度郁闭(C3),以大田露地栽培为对照(C0).结果 表明:菘蓝属于阳生植物,但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宽,可适应30%郁闭以上的弱光环境.四倍体菘蓝光合能力强于二倍体菘蓝,但二倍体菘蓝更能适应弱光环境,更适合中度以上郁闭林地进行种植.在生产中,30%以下郁闭林地种植四倍体菘
试验利用亚临界萃取技术探究棉籽仁中游离棉酚萃取的合适提取工艺条件,为棉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以高酚棉籽为提取原料,分析前处理方式和萃取过程中温度、时间、料液比、次数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取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表明,预处理试验中,粉碎过40目筛轧胚提取率最高,为57.6%;单因素试验中,棉酚提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20℃时达到最高58.2%,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30 min后增长趋于平缓,随着次数的增加逐渐升高,4次后增长趋于平缓,随着料液比的增加逐渐变大,在1∶12后增长趋
试验旨在研究外源谷胱甘肽增强玉米幼苗防御低温胁迫的效应.选取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郑单958\'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法,设置6组处理,分别为CK、LT、G1、G2、G3、G4,每个处理3次重复.将培养至三叶一心的玉米幼苗分别进行叶面喷施3天后,在人工气候箱中采用10℃低温胁迫,并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喷施外源谷胱甘肽能够显著减轻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苗高、叶片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低温胁迫5天后,谷胱甘肽通过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的伤害,G3与LT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箭筈豌豆、玉米产量对单作和间作的响应,对于优化栽培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于2017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溉区进行,重点研究是不同施氮水平下箭筈豌豆、玉米在单作及间作模式中干物质累积、产量构成、产量表现.结果 表明,间作箭菩豌豆干物质累积量与单作相比在不施氮(N0)、减量施氮(N1)和常规施氮(N2)处理下分别提高44.0%、36.7%和37.2%;施氮水平间,间作模式下N1比N2和N0提高9.1%和25.5%,单作模式下提高9.4%和32.1%.间作玉米干物质累积量与单作相比
叶片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叶片的形成模式和发育涉及激素信号和转录因子间复杂遗传网络的调控.叶缘锯齿的产生是植物对不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对植物应对高温、干旱等逆境胁迫及响应光周期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植物叶缘锯齿的发育过程,本研究对植物叶缘锯齿形成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叶缘锯齿的发育受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植物激素,NAM/CUC、TCP、SPL等转录因子,KNOX基因家族及其他调节因子的调控,并在单叶和复叶植物中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调控模式.植物叶缘锯齿发育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