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转接卡测试异常现象及其失效机理分析

来源 :电子工艺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号转接卡作为不同模块间信号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板上连接器发生失效将导致整个信号传输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通过分析信号转接卡上插板连接器测试异常,深入剖析产生该类失效的原因及具体的失效机理.将失效机理和转接卡的工艺过程结合起来,再对单板的工艺设计方案及装联工艺参数进行精准优化,进而达到降低信号转接卡的失效风险和提升良率的目的 .
其他文献
脑电信号幅度弱、频率低,容易受环境及其他内源性电生理信号干扰.电极作为头皮脑电记录的首要关键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随着脑机接口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在实验室中使用的传统湿电极尽管信号质量好,但佩戴和安放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使用后的设备需要清洗和晾晒等维护,大大限制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为配合满足应用场景下脑电采集的应用需求,脑机接口用电极器件需要在电学性能、佩戴舒适度和使用便捷性三个方面满足要求.同时,脑电电极的设计和制备,要满足头皮有发区域的脑电采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
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的脑机接口中,识别算法所用的导联通常是固定的.然而,被试间存在个体性差异,针对不同被试使用个性化导联组合有助于提升算法识别SSVEP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谱的导联选择算法,它利用SSVEP双谱和参考信号双谱之间的欧氏距离作为度量指标,对所有导联进行排序,并使用模糊系统融合SSVEP产生区域的先验知识,自主决定是否使用个性化导联.实验结果表明,被试使用本算法选择的个性化导联组合能够实现更高的SSVEP分类准确率和信息传输速率.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目前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是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良好的康复训练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但传统的被动式康复训练方法主要针对患者肢体训练,无法对受损的大脑运动神经中枢进行康复训练.基于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技术的运动想象康复训练方法实现了患者主动的康复训练,直接对患者的运动神经中枢进行康复训练,这对于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面向脑卒中疾病的运动想象康复治疗的系统原理和实现方法,分析了目前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在康复训练上存在的问题,并
目的:探讨人工视网膜系统的原理、现状和关键技术.方法:研究分析当前人工视网膜技术路线的优缺点,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诺尔康VS-10A人工视网膜系统的可行性.结果:每只动物试验眼在术后各观察期观察结果良好,仅在术后1周内出现轻微炎症反应,之后恢复正常.结论:人工视网膜动物眼植入手术方法可行,半年随访期内安全稳定.
脑机接口是人机交互领域中迅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在系统交互速率和指令集数量等方面已经取得较大突破,但现有脑机接口技术多基于高鲁棒性的脑电特征进行编解码,欠缺舒适性和交互友好性,导致目前该技术的应用场景受限且不利于用户进行多线程作业,限制了脑机接口技术走向实际应用.面向脑机交互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需求,需要开发基于极微弱脑电的编解码技术,挖掘蕴含更深层、更复杂大脑信息的脑电特征.为此,一方面需设计提升用户体验的极微弱刺激编码范式,一方面需研发提高极微弱特征识别精度的解码算法,实现更加实用化、人性化的新型脑机接口系统
楔形焊接具有焊接密度高、焊点尺寸小的特点,适用于金丝深腔焊接,其高频段寄生效应相对较小,广泛应用于微组装领域.目前,锲形劈刀全部依赖进口,随时面临断供的风险,国产化研发需求迫切.结合国内劈刀研发现状,同步开展国产化楔形劈刀的考核验证工作,研究其考核验证方法,使国产楔形劈刀快速应用在微组装工艺领域中.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Motor Imagery bas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MI-BCI)对运动康复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现有MI-BCI指令集有限,在高维精细运动控制时,运动意图与动作输出无法匹配,不利于构建反馈真实运动意图的闭环运动康复系统.近年来,精细运动想象编解码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与重视,在范式与解码方法两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范式方面,一些研究对想象单一肢体不同关节、同一关节不同自由度的动作进行了尝试;解码方法方面,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基于领域自适应的迁移
AlN作为陶瓷封装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性能和热性能.针对高功率、高频多芯片组件高密度组装的需要,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在AlN陶瓷基片上直接加工腔体结构成型.通过构建激光加工腔体的理论模型,对比试验结果,分析激光功率、频率、扫描速率及加工路径等工艺参数对腔体刻蚀速率、腔体底部粗糙度的影响规律.阐述激光加工遍数与刻蚀深度的线性关系,测试腔体底部的平面度,获得了预定深度的腔体结构.完成了芯片在腔体内埋置,结果表明,激光直接加工的腔体结构可以满足芯片埋置的应用要求.
液晶聚合物(LCP)具备介电性能优良、可靠性高、近气密性等优势,在高频高可靠封装领域有着一定的应用潜力.在非气密有机基板(聚苯醚)表面引入LCP层,制作了复合材料基板.无铅回流、温度冲击考核结果表明,该复合结构具备可靠性.强加速稳态湿热试验结果表明,与基于非气密有机基板的封装相比,基于表层LCP复合基板的封装具备更高的长期可靠性.
采用活性金属钎焊技术制备Cu/Si3N4/Cu陶瓷覆铜板,在-65~150℃温度条件下经历500次温度循环后,基板无裂纹、翘起、起皮等缺陷.对基板进行微电子组装和可靠性试验,基板与芯片的焊接浸润性较好,焊接强度及长期可靠性满足标准要求.基板粘接元器件后无渗胶现象,且环境组考核合格.在基板上键合4种常用规格的铝丝,键合后和N2环境中热存试验后的键合强度均符合标准要求.研究结果表明,高导热氮化硅覆铜板满足功率器件的高可靠性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