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用高抗冲耐化学PC/PBT合金材料制备与性能

来源 :工程塑料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onba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摩托车塑料件材料需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刚性及较高耐化学性的要求,开发了摩托车用高抗冲耐化学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合金材料.探究了PC种类、含量,增韧剂种类、含量对PC/PBT合金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用硅氧烷PC AG2030,PBT 1100A作基材,且PC/PBT质量比为1:1,复配质量分数为9%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类增韧剂E920、质量分数为3%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类增韧剂AX8900时,PC/PBT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55.7,80.8 MPa和70.3 kJ/m2,能满足摩托车塑料件产品的韧性和刚性要求.将该材料注塑成产品后进行耐油漆试验,发现材料力学性能在试验后的保持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保持率分别为99.62%,97.21%,98.96%,表现出良好的耐化学性.该材料及注塑产品均通过了全面的试验验证,并已成功应用于摩托车塑料盖板产品中.
其他文献
传统的信号系统建设、运维管理复杂烦琐,存在各专业消息闭塞等问题,可能产生极大的资源浪费.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信号系统管理方法亟待更新.论文在BIM技术的基础上对信号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进行研究.
以棕榈酰氯为酯化剂改性秸秆粉,探究了不同酯化反应条件下秸秆粉取代度的变化,并对改性前后秸秆粉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及接触角测试,进一步验证了酯化反应的成功.制备了基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和改性前后秸秆粉的复合材料,考察了秸秆粉的不同酯化处理条件对复合材料拉伸、冲击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可得,当反应时间为8 h、酯化剂用量为秸秆粉质量150%、反应温度为100℃、催化剂用量为秸秆粉质量1%、秸秆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5%时,PBAT/改性秸秆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其拉伸强度、断裂伸
高速铁路建设项目中,简支箱梁标准跨以32m和24m居多,40m简支箱梁的应用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事业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40m简支箱梁运架为例,结合现场实测法和资料统计法,测定分析40m简支箱梁运架一体式定额水平,为编制相应定额提供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行业不断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确保造价管理的质量达标,已经成为广大的建筑单位需要处理的首要问题.论文以建筑工程造价作为研究对象,概述了动态管控的意义,对造价管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造价动态管控措施,以期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借鉴.
采用原位聚合法和流延成膜法制备了系列纳米钛系粒子含量的聚酰亚胺(PI)/TiO2和PI/BaTiO3杂化膜,以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KH590)对纳米钛系粒子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有机-无机相之间的界面相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对杂化膜的结构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TiO2和BaTiO3对杂化膜热性能、亲水性、介电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杂化膜结构研究表明,原位聚合法成功地将纳米钛系粒子引入PI基体中,纳米钛系粒子的掺杂没有破坏PI分子链的有序排列;PI/TiO2杂化膜的热失重5%温度(T
综合考虑打印精度、试件强度及时间效率等指标,研究了立体光固化(SLA)光敏树脂的3D打印工艺,开发应用于不同需求的智能工艺策略包.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成型试件进行成型误差测量、拉伸强度测试、打印时间统计,基于响应面法以激光功率(设备最大激光功率百分数)、扫描速度、扫描间距三个关键的工艺参数为输入变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采用逐步回归法剔除不显著的变量,拟合出二次回归方程,以便对试验结果进行多目标预测分析,从而得出三种不同的工艺策略.结果表明,在质量模式下(优先考虑成型误差和拉伸强度
以不同种类聚乙烯(PE)回收料复配为树脂基体,添加一定量助剂,包括乙烯-乙酸乙烯酯塑料、主抗氧剂1010、辅抗氧剂168、炭黑和三组分润滑剂体系(白油或二甲基硅油、芥酸酰胺和乙烯基双硬脂酰胺),通过高速混合机均匀混合及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最终得到黑色再生PE护套料.对再生PE护套料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当吹塑化工桶回收料与棚膜回收料的质量比为25:60,液体润滑剂为二甲基硅油时,得到的再生PE护套料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该再生PE电缆护套料密度为0.95 g/cm3,炭黑含量为2.46
将循环流化床粉煤灰(CFBFA)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热压成型法制备成PE-LLD/CFBFA复合材料板材,在CFBFA质量分数为60%时,探讨了成型压力、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PE-LLD/CFBF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探讨了CFBFA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随成型压力、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的增加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冲击性能则大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过高的CFBFA添加量会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严重下降.在成型压力6 MP
通过溶液-熔融共混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材料,辅以透射电子显微镜对MWCNTs在PMMA基体中的分散性进行表征,发现MWCNTs分散性良好,直径约为10 nm,平均长度约为200 nm.通过超临界流体发泡工艺对PMMA/MWCNTs复合材料导电网络进行调控,从而获得具有不同电导率的微孔发泡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发泡工艺下复合材料的泡孔形貌并表征其发泡行为,研究了发泡工艺对不同MWCNTs含量的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温度从135℃增加
使用碳纤维斜纹布与聚苯硫醚(PPS)薄膜通过热压成型制备了碳纤维增强PPS(PPS/CF)复合材料层压板,通过在保温保压过程中设置不同的等温结晶温度,对复合材料中PPS结晶结构进行调控,系统讨论了不同等温结晶温度下,PPS结晶度及晶粒尺寸对PPS/C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仪观察了复合材料中PPS的晶体结构,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并利用动态机械分析测试探究了复合材料的黏弹性与PPS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等温结晶温度为230℃时,复合材料中PPS在保持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