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叶面施肥

来源 :吉林农业·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daoki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面施肥又叫根外施肥,是把作物(这里说的作物是包括果树、蔬菜等在内的广义作物)所需的营养类、调解类物质施用于作物叶面,通过叶表皮细胞和气孔进入植物体的施肥方法。叶面营养是植物根外营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叶面施肥可以较少量的肥料起到较大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叶面施肥的好处、增产机制、叶面肥的使用方法,从而对农业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叶面施肥;增产机制;喷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S1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10-1
  1 叶面施肥的好处
  叶面施肥可以补充植物后期由于土壤中吸收养分不足而带来的养分亏缺,保证作物的增产;可以在植物根系受到严重影响时,及时弥补作物所遭受到的损失,如磷、锌、硼、铁等易被土壤固定而使植物难以利用的养分通过叶面施用可以为植物较快吸收,发挥更好的增产效果;叶面肥可以在作物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种植密度和高度下进行,有利于集约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施肥操作。
  2 叶面施肥增产机制
  作物开花结实的时候,正是需要大量养分的关键时刻。但是,这时茎高叶茂,田间施肥作业很不方便,作物的根开始衰老,吸收能力相对减弱,而有些肥料(如过磷酸钙、微量元素肥料)又不适于直接施于田里。通过叶面喷肥,把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喷到叶子上,及时弥补根部供肥不足,起到显著增产作用。
  氮是构成作物的蛋白质、酶、核酸、葉绿素、某些生长素和维生素的主要成分,促进茎叶、根的生长和形成种子。氮素不足,光合作用就下降。在作物生长后期进行叶面喷施氮肥(如尿素),不能提高其生活力,增强光合作用,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如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每亩以尿素1㎏,对水100㎏喷施,可增产3-7%。
  磷是组成作物原生质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是构成酶的主要元素之一,它对细胞分裂、有机物质的转化、籽实的成熟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作物开始结实阶段,进行叶面喷施磷肥,有利于养分向花粉粒和籽粒中运转,使作物受精良好,籽实饱满,促进提早成熟。
  钾是对植物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能促进茎秆粗壮。虽然一般土壤中含钾较多,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叶面喷施钾肥,对作物增强抗病、抗旱、抗寒、抗倒伏都有显著的作用。如在玉米拔节和孕穗期喷施0.1%的磷酸二氢钾,则茎秆粗壮、穗大粒饱,增产10%左右。
  微量元素肥料包括硼、锰、锌、钼、铜等,它们对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花粉粒发芽,保证种子形成,提高粒重有一定的效果。如大豆开花前每亩喷施10g左右钼肥,平均增产10%左右。此外,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增产灵、矮壮素等,也都可以进行叶面喷施。如水稻在抽穗扬花期用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五的增产灵和矮壮素进行叶面喷施,空秕率下降,籽粒饱满,增产达15%。
  3 叶面施肥方法
  3.1 选择适宜的生育
  实践表明,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期进行叶面喷肥,效果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在孕穗、扬花、灌浆等时期进行叶面喷肥效果最好。
  3.2 选择恰当的喷洒时间
  叶面喷肥效果受高温、光照强度、雨水等因素的影响。喷肥应选择露水干后的早晨和傍晚进行,上午10时前及下午4时后喷施。一定不要在中午喷施,因为这时气温高,肥液干得快,既不利于吸收又容易引起烧伤叶片。风天、雨天也不宜进行。喷洒时外界气温以18-20℃,低于这个温度,叶片上的气孔就会收缩,甚至关闭,影响肥液渗入,从而降低肥料的利用率。喷施后如果下雨需要补喷。
  3.3 掌握好肥液浓度
  根据不同作物需要施用肥料种类,配制适宜的浓度。过稀,起不到追肥的效果;过浓,则易烧伤作物的茎叶。一般尿素1-2%,磷酸二氢钾0.3-0.4%,硼砂0.1-0.3%,钼酸铵为0.2-0.3%。玉米应用硫酸锌适宜浓度0.2-0.3%。一般每亩喷洒液量40-60kg为宜,整个生育期喷施2-3次,每次相隔7-10d。
  3.4 注意肥料配合
  一是碱性与酸性肥料不能混用;二是有些挥发性强、含有氯离子、难溶于水的化肥不能做叶面肥使用;三是合理混喷:磷、锌应分别喷施,铜肥不能与磷酸二氢钾混喷,磷、钼给豆科作物喷肥可以混喷。一般各种微肥不可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一般在微量元素中加入尿素可以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磷、氮混喷对三类苗有挽救作用。
  3.5 掌握喷施方法
  要求喷洒均匀,不要漏喷,也不能重喷,雾化良好,尽量做到叶片正、背面喷均匀为好,尤其重视叶背面。因为叶面肥主要通过气孔扩散被叶面吸收的,而气孔在叶面上的分布是背面多于正面。肥料中要添加活性剂。如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可提高肥液在叶片上的附着力,利于肥料的布展和渗透,利于养分的吸收。
  参考文献
  [1] 方喜和,周春梅,李红艳,翟景超,张春喜,王志强,王勇.浅谈叶面施肥在作物上的应用.吉林农业,2005,(06).
  [2] 怎样使用磷酸二氢钾叶面施肥?[J].新疆农垦科技, 1984,(03).
  [3] 袁立海,李艳杰,刘显辉,孙广玉.尿素叶面施肥的效果[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85(01).
  [4] 梅守荣,姚乃华,金星耀.作物营养与叶面施肥[J].上海农业科技,1985,(06).
  [5] 広瀬真一,黄华涛.叶面施肥及其方法[J].茶叶,1987, (03).
  [6] 黄少贤.叶面施肥的正确应用[J].福建农业科技,1988, (05).
  [7] 孙云秀.怎样才能正确地进行叶面施肥[J].新疆农垦科技,1991,(02).
  [8] 丁文,林芗华.作物叶面施肥的科学性和局限性[J].福建热作科技,1998,(02).
  [9] 于广武.叶面肥及其发展趋势[A].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
  [10] 黄永.叶面施肥对改善果树树体营养提高产量的效应[J].西南园艺,1985,(01).
  作者简介:王素丽(1972-),女,公主岭市人,大专学历,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助理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其他文献
以宁夏平罗县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设103个采样点,进行试验分析及盐分数据的处理,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盐分进行空间特征变异分析,并采用克里格插值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水稻居于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首,保证水稻产量,挖掘水稻总产量的增长潜力,在粮食安全中有
利用遥感调查数据成果,论述了土壤侵蚀面积的变化,两头侵蚀强度面积减少、中间侵蚀强度面积增大的原因及土壤侵蚀量的变化,对六大流域进行了动态监测分析,获得了满意结果.
噬菌体是指一类能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分枝杆菌等微生物的病毒,为1915年英国生物学家和1917年加拿大微生物学家各自独立发现的。噬菌体只感染细菌,对人畜无害。利用噬菌
确立一套适合自身产品特点的、运行完整的、操作性强且置信度高的验泵油量基准传递系统,是保证验泵质量和提高校泵效率的基础,而油量基准的准确性和油量基准传递过程的不失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但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指简单的新村建设,而是指农业和农村的整体发展。这都需要通过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来实施。因此只有做好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做好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在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要把确保耕地总量
在珲春盆地现有地质、构造、煤层、煤层气资料基础上,分析研究煤储层及其围岩的物性特征、煤层气含量、成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分析煤层气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