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音乐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这就需要创造一个全新的课堂,让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孩子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奥尔夫教学模式简约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简约为: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音乐课中,歌唱、演奏、欣赏音乐甚至表演都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音乐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例一:在学唱《茉莉花》这首歌曲时,启发学生想象满园茉莉花盛开是怎样一种景色。茉莉花分为南、北两种品种,北茉莉比南茉莉芳香味浓,而这首广为传唱的著名歌曲也有南、北两个版本,南方版有怎样的特点?北方版有又有何特色?在演唱两个不同版本时应用怎样的声音、力度、速度和演唱形式去演唱呢?即使是演唱过程中的技能技巧问题,也应启发学生的想象以便达到唱好歌的目的。
  例二:在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个京剧唱段时,在模仿京剧演员的表演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杨子荣的英雄形象;想象唱腔的抑扬顿挫;想象表演中的做派,这些活动也都是带有创造力的模仿。
  例三:在学唱《雪绒花》,看完电影片《音乐之声》后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剧的表演,甚至让学生创作音乐剧。
  例四:让学生自己动手改变歌曲节奏、变换节拍、给旋律加花等,创造自己喜爱的音乐形象。
  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这个过程里,学生获取了知识,激发了创新精神。(作者单位:江西师大附中)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所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合作学习,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关键。  1.挖掘教材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许多数学问题的答案是多种的,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目的: 探讨上颌骨缺损伴开口受限患者应用磁性附着体连接分段式赝复体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2007年5月在修复科门诊就诊的上颌骨缺损患者8例,依据术
功能性下颌偏斜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表现形式,临床上常伴发于单侧后牙反牙合。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在下颌的闭口运动过程中,常由于口内异常功能环境因素的存在,下颌发生侧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呢?    一、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氛围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
1.努力创造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应注重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情景中正确地使用语言。如在讲《How do you go to school》一课时,可请几位学生和老师一起扮演角色,进行各种不同上学方式的表演,创造一种真实的语言情景;也可采用放磁带让同步录音的语音、音调、语速伴随着学生的表演,提供自然吸收语言的条件,这样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
我刚从学校毕业就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班级情况还不甚了解,男生伟伟(化名)的名字就如雷贯耳了。伟伟不仅顽皮、谎话连篇,还总爱挑衅,惹是生非,学习成绩那就更是马尾串豆腐,提也不要提了。  开学不久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捧着作业本进教室,就见教室里乱成一锅粥。见我进来,一女生急促地说:“老师,伟伟跟同学打架了,还把窗玻璃打碎了。”地上果然有一堆碎玻璃,伟伟杵在那里一声不响。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似乎在
目的:通过在比格犬口内装戴Herbst功能矫治器以建立前伸下颌的动物实验模型,并在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外源性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以探讨外源性PGE2及其结合Herb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片段一】理解生字生词环节。  (卡片出示:你追我逐)  师:请同学们观察“追”“逐”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它们的部首都是走之儿。因为这两个字都和“走”有关。  师:同学们能用它说说话吗?  生: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你追我逐,玩得多开心呀。  师:那咱们就开开心心地读这个词。(生读)  生:昨天放学回家,我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