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徐州唢呐艺术”的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_flyi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唢呐艺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影响颇大,在农村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地位重要,影响特殊。遗憾的是,这一颇具特色的徐州地域文化现象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作者认为,对徐州唢呐艺术的研究,既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又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和增强文化软实力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州唢呐艺术 研究意义
  
  2010年,由徐州睢宁县赵庄唢呐班、丰县于家唢呐班、沛县曹家唢呐班等联合申报的“徐州唢呐艺术”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组织申报及保护单位为徐州市文化馆。我作为一名徐州人,确切地说,作为徐州民间唢呐世家的嫡系传人,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唢呐是我国一种重要民族乐器,见诸记载有上千年历史。新时期,在徐州农村,唢呐艺术迅速复苏,涌现出了众多唢呐班,对当前徐州农村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有600个唢呐班、6000多名唢呐艺人活跃在徐州辖区内的广大农村。在徐州地区,平均每年有唢呐班参与的农村民俗活动约6万场次,每年受众约1200万人次。唢呐班历史之久、数量之多、使用频率之高,足见其在农村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影响。遗憾的是,徐州唢呐艺术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我认为,在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倡导并逐步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背景下,在徐州唢呐艺术已经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利形势下,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并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背景下,应该重视对徐州唢呐艺术的深入研究。对徐州唢呐艺术的研究,既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又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和增强文化软实力有积极意义。其研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国家“十二五”规划就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明确要求:“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唢呐艺术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它与民俗活动一道,通过其特有的规范、维系、调节、教育等功能,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产生着积极影响。如唢呐班参与的“祝寿”、“葬礼”、“祭祖”等民俗活动强化了老百姓“尊老重孝”、“慎终追远”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与美德。对唢呐艺术的深入研究,既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又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和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国家“十二五”规划还指出,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要求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唢呐班源于农村并服务于农村,其表演内容与形式贴近农民的生产生活,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对唢呐班的研究,就是要努力探讨唢呐班作为政府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有益补充的可能性,并就如何发挥其在满足农村基层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优势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和总结,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而为其他可以作为政府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有益补充的民俗活动事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发掘唢呐班艺术价值,拓展江苏民间音乐的研究内容
  徐州唢呐艺术可谓我国民间音乐中的瑰宝,它有着相当高的艺术价值。首先体现在曲目方面。根据目前搜集到的资料统计,唢呐班曲目达到千首之多。按其年代属性来看,大致可分成传统与当代两个曲目系统。传统曲目系统包括传统器乐曲、民歌、戏曲、说唱体裁的作品,传统器乐曲有凡字调、喜柳金、百鸟朝凤、上北山调、中北山调、二迷子、下北山调、雁落沙滩、小抱台、六字开门、慢赶牛、到春来、三关赞、六开门、水龙饮、冒尖、小抱台、到夏来、小柳金、桃红、节节高、四关调、叫句子、中眼抱台、八板、大开门、小开门、朝天子、老五字、靠凡、抢字五、梅花三弄、佛祭、春天快乐、乙调抱台、尺调抱台、将军令、小五字、上合调、梅花落、对花、官调、下河调、走马令、四合四等近300首;民歌包括十劝郎、调情、光棍哭妻、十八摸、扣花针、王大娘探病、下盘棋、月儿渐渐高、四季游春、民兵舞、垛子、好吃大嫂子、三封信、拾棉花、十月怀胎、莲花鞍、五只小船、李四连迈大步、大五更、小五更、反五更、十二月调情、八段锦、四季美人、十杯酒、十二月探妹、十二恨、卖饺子、四季歌、王三姐赶集、孟姜女、摘石榴、四季相思、上河调、下河调、小放牛、蒙古舞、茉莉花、走西口、娃哈哈、阿里山的姑娘、卖油郎独占花魁、小寡妇上坟等近300首;当代曲目系统则主要含有建国以来各种流行歌曲改编曲及专业创编的唢呐曲逾400首。就曲目来源而言,传统曲目以器乐曲和民歌为主,其次是各地唱腔(主要有梆子戏、琴书、柳琴戏、黄梅戏、大鼓调、花鼓戏等)。而当代曲目则多数来自于较流行的影视歌曲及其它创作歌曲等,其次是专业创编作品。丰富的曲目无疑凸显了唢呐班音乐的传统性、继承性、广泛性。
  其次体现在演奏技法方面。唢呐班艺人除了会演奏一些常用技法外,还创用诸多特色技法。“特色”技法是相对于唢呐专业人员常用技法而言,即这些特色技法在专业技法中比较罕见,甚至有的技法是专业人员所反对的、听不惯的。如:(1)鼓腮式强奏,即充分鼓起双腮,以扩充口腔空间,同时加大气流量,奏出饱满、强有力的声音,此技法多用于中低音区。(2)超低音,即通过气息控制,口型变化,吹出比筒音还要低小二度甚至大三度音。(3)劈音,即吹奏时通过嘴唇摩擦发出的特殊音响。(4)哄音,即所有手指处于半开半闭状态,通过气息及口型变化奏出音调。因其音响效果很像当地妇道人家哄孩子睡觉时哼出的音调,我将其定为“哄音”。(5)喉沙音,即吹奏时,声带亦发音,形成人声、唢呐声混合音色。(6)牙颤音,即通过牙齿对哨片的颤击使唢呐发出颤音效果。(7)唇压音,即通过嘴唇抿压哨片使唢呐发出颤音效果。(8)臂颤音,即通过臂部抖动使唢呐发出颤音效果[1]。此外,唢呐班在乐器制作、音乐传承、训练方式等方面也颇具特色,为节约篇幅,将另文专述。
  江苏苏南地区的“江南丝竹”、“苏南十番锣鼓”、“苏南十番鼓”等乐种已广为人知,并不断引起海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在更广区域流行且一直保持民间化的徐州民间唢呐艺术却鲜为人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不利于全面认识江苏民间音乐。因此,对徐州唢呐艺术的研究就是对江苏地方民间音乐的研究的拓展。此外,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历程离不开各个地区民间乐种的发展,是由诸如徐州民间唢呐班这样的众多地方乐种所组成的“多元一体”发展格局。对徐州民间唢呐班进行的区域性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我国乐种研究内容。再者,就徐州唢呐艺术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和总结,提出今后保护、传承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也是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借鉴。
  三、发现唢呐班存在的问题,引领唢呐班更好地服务于民
  在整体上肯定唢呐班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其生存现状也的确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尽人意之处。如唢呐班艺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加上政府对唢呐班缺乏管理和扶植,对唢呐班活动放任自流。唢呐班处于自生自灭、无人规范的状态,演出市场混乱,时有封建迷信成分或在表演形式与内容上凸显出粗鄙的一面。如: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的苏北某地草台乐班“丧事上跳起脱衣舞”,此类事件的发生充分表明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乡村唢呐班与民俗活动的管理和引导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正因为唢呐班目前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才要努力探索唢呐班与各种文化生态环境因素真实而具体的关联,评估唢呐班音乐在农村文化中的真实地位和价值,客观真实地反映民间唢呐班音乐及其文化背景的全貌和本质特点,探寻民间唢呐班音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正常发展的轨迹,进而引导其不断向前健康发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结语
  总之,对徐州唢呐艺术的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徐州唢呐艺术的重要载体,唢呐班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在农村中健康良性地传承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正确把握徐州唢呐艺术在传承方面所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制定科学而富有人性化的保护政策,努力为唢呐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把保护徐州唢呐艺术和“十二五”规划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要求结合起来,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农村文化。我们坚信,在政府的关心与扶持下,只要唢呐班艺人能够以积极的姿态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与审美变化,徐州唢呐艺术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参考文献:
  [1]赵宴会.苏北赵庄唢呐班研究[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2).
  
  本文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苏北乡村乐班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编号:07SHB003)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和电视剧,在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媒介的银幕或者荧屏艺术,而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产品,一个打了包、品牌整合化了的以运动造型语言为主体,集互联网超文本、视频短片、在线漫画、在线短片、网页游戏等多种媒介元素为一体的多媒体叙事艺术。在叙事上结合使用多个不同属性的文本就是跨媒介叙事文本。  【关键词】新叙事 影视剧叙事 媒介思维 跨媒介《科洛弗档案》    叙事,通俗一点说来就
[摘要]《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传统主题的解构、寓言文体的改写、互文与反讽的运用,使戈尔丁的《蝇王》具有了超越当时审美经验的崭新元素,成为一部具有后现代萌芽的寓言杰作。  [关键词]《绳王》解析传统 改写寓言 互文 反讽 后现代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3),英国著名作家。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54年。他的长篇小说
[摘要] 目前在欧美大片压力下中国喜剧电影如何在更好地利用“山寨元素”闯出自己的新路方面既面临挑战也有机遇,这也是突破困境的新尝试。《大内密探灵灵狗》的成功与恰当融入以语言为主的“山寨元素”密切相关。语言落实在明星元素、草根路线元素、受众期待真善美元素上。这三结合使该剧有了突破,取得了成功。  [关键词]山寨元素 语言构成与思考 《大内密探零零狗》  [DOI] 10.3969/j.issn.10
篆刻作品的欣赏总讲金石气,但什么是金石气却很难说清。一般人认为金石气就是钟鼎彝铭、碑牌墓志这种器物所体现的气象,这种说法,错把金属石块的质地当作金石气;也有人认为,金石气是拓片的视觉效应,只有当金石文字被拓出来时,才有金石气。这个说法也不对,因为我们直接看钟鼎铭文,金石气的感觉还是存在的。可见关键不在拓不拓。金石气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感受,只能被感知。难以言说。金石气是八们对篆刻艺术形式一种特殊的审美
由乔奎因·科西纳(Joaquín Coci?a)和克里斯托弗·列昂(Cristóbal León)联合执导制作的定格动画电影《狼屋》(La casa lobo)于2018年2月22日亮相柏林国际电影节,入围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作品,并获2018年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长片动画评审特别奖”。《狼屋》以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纳粹余孽在智利建立起臭名昭著的“尊严殖民地”为背景,讲述了在
【摘要】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红色经典”在消费文化背景下普遍存在着被稀释和“泛娱乐化”的现象,鉴于其被戏说、误解及泛化,对“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进行一场保鲜运动实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红色经典改编    正如福柯先生所言:“一个语词只有进入特定话语的范畴才能获得意义,也才有被人说出的权力。否则,便要被贬入沉寂。特定的话语背后,总体现着某一时期的群体共识,一定的认知意愿。”“红色经典”作为特定时
图片故事是许多摄影人喜欢的一种拍摄类型,在读图时代,它也是颇受广大受众喜爱的一种阅读模式。  之所以称之为“故事”,自然不可能由一张照片说明问题,所以图片故事多以组照的形式出现。一般来讲,作为评选参展的组照,眼下通常规定为8~12幅。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能引起读者,甚至评委的兴趣,用图片打动他们?本期关注,就这一话题与您展开讨论。    “打眼”的照片放前面    喜欢拍组照的影友都有这样的经验。
[摘要] 美国电影《似是故人来》讲述的是一个曾经对妻子恶意相向的战俘犯人,战后归来冒名顶替农场主带领全镇人购买土地、种植烟草、发家致富,陷入两难抉择时,为维护大家的利益不惜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的感人故事。故事通过起伏跌宕、真假难辨、扣人心弦的生动情节,向人们展示一个道理:恶,有时可以变善,变善的条件是爱、信任和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舍生取义的“恶”人,照样能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永远值得敬仰。  [关
摘要 杨阳导演的艺术信仰和艺术水平的完美结合使其作品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我认为,悲剧精神、人文关怀与理性光辉是其作品的三个关键词。其一,其主人公虽然身处悲剧困境,但有着坚持反抗的悲剧精神;其二,对剧中的人生遭际、悲剧命运充满温暖的人性关怀:其三,在处理审美客体的时候,特别是在审视悲剧遭遇时,作为审美主体的杨阳秉持着理性的标杆。悲剧精神,人性关怀,理性光辉是杨阳电视剧作品的三个关键词。而且三者之间构成
[摘要]2007年由周防正行编剧并导演的电影《即使那样我也没干》讲述的是一个青年被误控诉并争取自己清白的故事。与一般的司法电影相比,该片并没有沉溺于“法官是正义的使者,最终冤屈得以昭雪”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大量细节控诉着日本的刑事司法体制的弊端。  [关键词]《即使那样我也没干》控诉 刑事司法体制 弊端    1996年,以《shall we dance?》一举囊括日本学院奖14个奖项的日本导演周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