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例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而思想政治课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修课.两者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对推动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意义重大.笔者巧用诗词歌赋,寓深刻于唯美;讲好齐鲁故事,厚植爱国文化土壤;传承儒家精神,培养青年济世情怀.通过积极尝试、有效探索,不断丰富思想政治课内容、创新思想政治课形式,以期收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中学思政课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往往内生于情境,迈向核心素养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看课堂教学情境能否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辨析、探索。一旦学生被情境所吸引,就会逐步走向情境世界去思考、去探寻、去实践。但课堂教学又不能把生活原原本本照搬过来,需要对生活进行加工,筛选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情境。因此,应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进行精心设计,创设有“魂”、有“情”、有“辨”、有“行”的情境,让思政课堂不但使学生感兴趣,而且富有思维张力,起到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阐明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为开设好思政课绘就了蓝图,在教育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在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上,思政课教研同样面临着新任务与新要求。教研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并探索出新思路和新机制,才能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探索出“一、三、二、五+”的思政课教研机制,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并助推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实施,2019年9月上海等全国多个省份开始试点采用部编新教材。新课改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改呼唤新课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通过精选主题情境,运用议题式教学;积极价值引领,选择辨析式教学;培育核心素养,开展混合式学习,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提升育人效果。
新课标倡导采用议题式教学以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及议题式教学特征,巧设议题、精设情境、魂体融合,使思想政治课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系统优化原理为逻辑支撑,以“一体化育人”为理念指导,衔接小学、中学和大学思政课,而高中思政课程能承前启后式地发挥好中学阶段关键环节的思政
议题式教学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使议题式教学更有效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大概念教学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重要路径.本文着重介绍大概念教学在议
哲学源于生活,哲学教学必须坚持生活化方向.文章结合教学案例,主张用学生日常生活作为哲学教学的逻辑起点、用学生学科知识作为哲学教学的理论支撑、用国家生活和国际视野作
听评课是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研制度.但是,构建适合思想政治学科听评课维度的相关研究还不多.基于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的“四维十二度”听评课标准正是针对这
基于主线解读教材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跳出模块编写体例,横向打通知识脉络,深入认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我们确认和提炼模块的主干知识、高位地理解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本文基于“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这条主线,从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个方面研究和分析统编教材必修3《政治与法治》。
大单元视域下的学习活动设计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学习活动设计?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站位,改变格局,从零碎的知识点走向结构化的单元。在学习活动设计中,应遵循规划性和整体性的统一、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统一、逻辑性和群体性的统一、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