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J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B9阳性纤维样肾小球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和分析DNAJ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B9(DNAJ heat shock protein family member B9,DNAJB9)阳性的纤维样肾小球病(fibr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FGN)患者临床病理改变的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诊断的5例DNAJB9阳性FG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改变特征。

结果

5例FGN患者入选本研究,性别比为4∶1(女∶男),中位年龄29岁(24~71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例,蛋白尿3例;1例肉眼血尿,4例轻度镜下血尿。5例患者均无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证据。FGN肾脏病理表现多样,光镜下可表现为系膜增生性、系膜结节状硬化、膜增生性、不典型膜性肾病样改变,可伴有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以IgG和C3在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云雾颗粒样、条带样沉积为主,IgG亚型以IgG1和IgG4为主;电镜下可见直径8~30 nm纤维样物质,主要沉积于系膜区和内皮下,可伴有基底膜内沉积,少见上皮下沉积。FGN患者肾脏预后不佳,2例起病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中,1例患者于起病1周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1例患者经积极免疫抑制剂治疗后1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3例起病时尿蛋白量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肩袖撕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预测效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肩袖撕裂患者(肩袖撕裂组)和51例志愿者及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34~77岁[(58.2±7.2)岁]。体重指数(BMI)19.5~32.4kg/m2[(25.4±2.5)kg/m2]。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病史、糖尿病病史、BMI、肱骨大结节角及肱骨大结节切迹角与肩袖撕裂的相关性,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
目的探讨miR-20b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和TBI miR-20b激动剂(Agomir-20b)组,每组20只。采用控制性脑皮质损伤法构建重型TBI模型。伤后TBI组尾静脉立刻注射50μmol/LAgomir阴性对照溶液200μl,TBI Agomir-20b组尾静脉立刻注射50μmol/LAgomir-20b溶液200μl。伤后3,7d,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比例;Westernblo
皮肤、肌肉、骨及神经等组织损伤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为恢复受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各种免疫细胞和组织细胞先后参与了组织修复过程。中性粒细胞作为终末分化的白细胞,在组织损伤发生后可通过吞噬作用及分泌抗菌物清除病原体和组织碎片,为后续的组织修复创造条件,但是过度的中性粒细胞募集和炎症反应可能加重组织损伤。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存在异质性和可塑性,并且在启动组织修复、促进血管生成、调节细胞增殖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就中性粒细胞在组织修复中的募集、表型与功能、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是目前骨组织工程主要的细胞来源,可用于多种骨骼疾病的治疗。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可以通过调控成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进而影响骨质疏松、骨坏死等创伤相关骨病的发生、发展。笔者从DNA甲基化的概述、DNA甲基化调控MSCs成骨分化影响创伤相关骨病的机制及相关治疗措施等方面,对近些年DNA甲基化调节MSCs成骨分化调控上述骨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创伤相关骨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机体受到感染、外伤后发生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炎症应答,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介导炎症应答。然而HMGB1在炎症中的生物学功能因蛋白修饰种类和细胞中定位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其在细胞核中发生赖氨酸残基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甲基化、半胱氨酸残基氧化、丝氨酸残基磷酸化、天冬酰胺残基糖基化、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及赖氨酸残基乳酸化修饰,蛋白修饰后由细胞核迁移到细胞质,并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外游离的HMGB1可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oll样受体结合,活化细胞和调控炎症应答。笔者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尿毒症患者短期并发症、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大连瑞凯尔肾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血液净化模式将患者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hemodialysis,HFHD)组(HFHD组)、HFHD 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1次/月组(HDF1次/月组)和HFHD HDF1次/周组(HDF1次/周组),按照HDF1
目的分析木村病患者肾脏改变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木村病肾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20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断明确且资料详细的木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有无肾脏受累分为肾脏损害组与无肾脏损害组,进行对照比较,对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共经病理诊断明确木村病60例,男性48例,中位年龄33(3,62)岁,中位病程36(12,111)个月。完善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测的49例患者中,合并肾脏损害18例,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和/或镜下血尿。肾脏损害组(n=18)和无
目的分析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的临床病理改变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接受过肾活检且随访时间≥5年的HSPN患儿临床病理资料。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目的探讨儿童至中年期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轨迹与成年期亚临床肾损伤(subclinicalrenaldamage,SRD)的发生关系。方法1987年在陕西汉中三个镇选取4623名6~18岁儿童和青少年建立"汉中青少年高血压研究队列",并分别于1989年、1992年、1995年、2005年、2013年和2017年进行随访,基于群体轨迹模型,根据不同BMI轨迹变化对人群进行分组,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不同BMI轨迹与中年期SRD发生的关系。结果共纳入从儿童到中年期随访的2678名受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s,AAV)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肾脏风湿病中心3例抗甲状腺药物致儿童AAV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和转归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共纳入3例患儿,女2例,男1例,年龄分别为12.6岁、13.9岁和13.1岁。3例患儿起病前均有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