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侧侧吻合预防吻合口狭窄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使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连续收治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的患者160例,2例拒绝随机分组,3例不符合人选标准,其余155患者完全随机分组为食管胃侧侧吻合组、吻合器吻合组与手工吻合组,通过术后3个月食管造影测量吻合口直径确定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吻合口直径≤O.8 cm为吻合口狭窄).结果 术后死亡1例,行剖胸探查1例.术后并发吻合口漏4例(其中手工吻合3例,吻合器吻合1例).随访率为96.1%(失访6例,侧侧吻合组1例,手工吻合组3例,吻合器组2例).共144例患者进行了意向治疗分析(侧侧吻合组45例,手工吻合组52例,吻合器组47例).三组患者术前情况类似,侧侧吻合组术后吻合13狭窄率(0)低于手工吻合组(9.6%)及吻合器组(19.1%,Fisher 精确概率法,P=0.005),而三组之间的术后胃食管反流程度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1,P=0.432).结论 食管胃侧侧吻合术能够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狭窄,同时并不加重胃食管反流。

其他文献
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技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是一项颇具魅力、令人颇感新奇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通过自然存在的孔道建立的手术入路将病灶切除(或相关处理),在表面无可见的创口,因而使其成为近期国内外学术会议上的热点话题。
期刊
肿瘤样脱髓鞘病变(tumor-lik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s),又称肿块样脱髓鞘病变、脱髓鞘假瘤或肿块样多发性硬化.由于这类疾病在临床、影像甚至病理学上酷似脑肿瘤,但治疗上却截然不同,因此准确鉴别该病意义重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经病理学证实的16例TDL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病理学表现及预后,现报告如下。
期刊
自1994年Dake首次使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以来,血管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新选择.目前主动脉直茼型以及肾下腹主动脉-髂动脉分支型的隔绝移植物系统已经比较成熟,腔内隔绝术已进入分支区腔内隔绝术的探索阶段.若近端瘤颈距离重要分支(如左颈总动脉、头臂干、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等)的距离<15 mm,采用以往的直筒型腔内移植物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本文浅谈累及重要分支
期刊
患者 女性,39岁,因"下腹部疼痛不适4d"于2008年12月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4 d前中午突觉下腹胀痛,呈持续性,向会阴部放射,伴恶心无呕吐,晕厥1次,半分钟后即醒.无畏寒发热等其他特殊不适.否认手术、外伤及放射治疗史.入院体检:痛苦面容,腹部外形平坦,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左附件区可及一6cm×5 cm压痛肿块.辅助检查:B超检查示左侧盆腔内一6.9 cm×4.6 cm混合回声团块,内见不
期刊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5例P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8-73岁,平均51.6岁.按发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方法等项目进行分析.结果 15 例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物、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消瘦,血清肿瘤学指标均正常.15例均接受螺旋CT检查,
患者男性,29岁,因"进行性排便困难1年6个月,加重2个月"于2008年6月3日入我科.患者结婚3年,生育1男孩,既往体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未见异常。
期刊
患者 女性,12岁,因"发现右上肺肿块1个月"于2008年11月13入院.入院前1个月因发热咳嗽伴轻度气急在当地医院行胸部X线检查提示右上肺肿块。
期刊
开启新征程,迈好第一步。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中,农村道路交通治理肩负重大使命。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尤其需要用好用足信息化这一关键举措,驱动农村道路交通治理加速迈向现代化。  道路交通安全,农村系于一半。进入“十四五”,农村道路交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也面临农村群众出行转型升级与治理水平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道路安全设施不足、车辆安全状况参差不齐、群众安全意识不强等尚未完
期刊
双足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半刚性基柱为躯干提供牢固的支撑.从功能重要性出发~([1]),足踝关节可以分为必要关节、重要关节和不重要关节三大类.必要关节是双足直立行走所必需的,要尽量保留、避免融合,包括踝关节(背伸跖屈)、距下关节(内外翻和前后旋)、距舟关节(内外翻和前后旋;行走时缓冲力量)、第二至五跖趾关节(屈曲足趾;站立晚期足趾偏心性伸直分担跖骨头负重)。
期刊
目的 探讨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外科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脂肪脊髓脊膜膨出25例,年龄2个月~6岁,均行磁共振和肌电图检查,给予手术治疗.并采用Hoffman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功能分级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25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4年,18例术前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神经功能也正常.7例有神经症状者,术后神经症状改善,其中4例术后功能分级提高,另3例功能分级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