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亨利折刀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XIAOT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轻盈到放在口袋里甚至会忘记它的存在,开启有如羽毛飘舞般轻快,外观像钻石般典雅。” 这就是人们对威廉·亨利折刀的评价。
  威廉·亨利刀具公司(William Hen ry Knives Inc)坐落于美国加利弗尼亚州,由马特·威廉·肯耐博(Mattew William Conable)及投资者迈克尔·亨利·哈纳克(Michael Henry Honack) 于1997年共同创立经营。公司创立之时,马特已是一位具有12年从业经验的制刀者,而迈克尔不仅是资深艺术家,同时还是擅长商业运作的企业家。这对奇妙的组合各取了名字中间的字将公司定名为“威廉·亨利”,短短数年之间,“威廉·亨利”便凭借出色的品质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威廉·亨利刀具公司是一家工作室性质的公司,工作室中的每个人都是这个行业的专业工匠。与传统的刀具生产商不同,这个充满艺术家特质的团队,自始至终都不肯因商业利益而迁就产品的品质。他们总是竭尽所能制造出尽可能完美的刀具,然后再考虑怎么把它们卖出去。令人折服的是,威廉·亨利的刀具从来不愁没有市场。其年增长率保持在60%,月产量最高到3900把,仍不能满足爱好者的需求。每一把刀都几乎达到手工刀的质量标准,更具诱惑力的是,具有订制刀具品质的产品却只有批量生产刀具的价格!难怪在全美最权威的“亚特兰大刀锋展”上,威廉·亨利折刀曾5次获奖。这在行业里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奇迹。
  
  威廉·亨利折刀生产好几种系列产品,其中“T”系列折刀是最抢眼的。“T” 系列又叫限定特制系列,爱好者把这个系列称为“合作者”,其每一道工序都遵循自定的严格标准,选材、组装、打磨等各个环节都力争精益求精,各个部件分别选择最为合适且名贵的材料,然后再去请不同领域的名师来分别打造,最后组合在一起制成成品。
  “T”系列通常会用ATS-34、154CM、钛合金或大马士革钢作为刀身材质。刀柄及刀柄垫材使用钛合金、碳纤维、黄金、白银、象牙、珍珠母贝、钻石及颜色花纹各异的名贵奇材来装饰。根据不同的刀具风格选定合适的材质后,再进行打磨、雕刻加工,最后再精选出最好的进行组装,这样做虽然造成原材料的惊人损耗,但由此不仅保证了每把刀的品质,也使得其成为刀具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
  担任打磨技术支持的是来自日本关市的著名刀刃切割匠人 ——松田菊男。自日本廉仓时代(即中国的宋代)开始,日本歧阜县的关市就是制刀匠的聚集中心,同样这里也汇集了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技艺。松田菊男打磨的刀刃精确、完美,毫不逊色于机器流水线的产品,而且他的作品还具有机制刀具所不可比拟的艺术感。这种充满灵气的手工技艺极不容易得到传承,每一个作品都独具魅力。“T”系列的折刀多则生产100多把,少则生产25~50把,偶尔还会有1~5把的超级限量版精品。难怪每推出一款新刀都会让爱好者为之神魂颠倒。
  有人说威廉·亨利折刀是绅士刀具,是将现代时尚与古典韵味完美结合的产物,尊贵,优雅,谦和,却又不失威严。手握一把威廉·亨利折刀,内心会感受到它带来的那种独特的满足感。
其他文献
“认识票”和《军人手帖》     日军将军人用于确定身份的“军牌”称之为“认识票”。上面刻印有佩戴者所属联队、中队及个人的番号,军官还有姓名和军衔,以便在军人战死或面部受伤、军服破损的情况下确认其身份。“认识票”每个出征的官兵都有,为椭圆形金属制,用绳系于衣内右肩左肋下,也有将其镶在佩挂军刀用的腰带上,即所谓“略刀带”上的。这种“认识票”以往我国市面较少流通,军品收藏者们较为忽视,我仅在美国出版的
期刊
一个时期以来,“理念”成为家喻户晓、随处可见可闻的名词,比如“经营理念”、“办学理念”、“服务理念”、“健康理念”、“发展理念” 和“设计理念”等等。   《辞海》中,理念是“旧哲学名词。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观念指理性领域内的概念,有时也译作理念”。  实际上,理念和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理念是自在自为的真理,是概念和客观性的绝对统一”,突出的是理性思维;而
期刊
模型枪分类复杂,如按比例缩小的称为工艺模型枪,而本文在此专指仿真模型枪,即仿照真枪等比例制作的模型枪。仿真模型枪一般分为道具枪及CAP枪两大类。  道具模型枪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使用真枪只是去掉击针等关键部件,并把枪管封死。这种’情况一般多见于长枪。还有一种道具模型枪,其枪机动作是真枪的再现,但枪管被封死,可以装填一种质量同真枪弹相同的Dummy弹。这种模型枪一般做工精良,有足够的厚重感可模仿真枪的
期刊
编者按 在2006年第1期下半月版中,我们介绍了德军在一战时期使用的MP18I式冲锋枪。本期将介绍德军在二战时期使用的MP38/MP40 冲锋枪。MP38/MP40曾名噪一时,但作为历史产物,其也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全方位地审视这两支冲锋枪。     MP38/MP40冲锋枪是二战中使用最广泛、火力最猛烈的冲锋枪之一,也是纳粹德国冲锋队和党卫军的杀手锏。二战期间,其生产总量数以百
期刊
近年来我国警用武器装备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9mm、18.4mm、 38mm三种口径上先后开发了催泪弹、痛球弹、动能弹等数十个弹种,这些武器及弹药在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催泪弹和动能弹。然而所有动能弹目前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在较近距离上对生动目标有致命作用,这就大大限制了其作为非致命弹药使用的有效作用范围,并给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需要研制一种在枪口之外任何距离上,只要
期刊
二战后的苏/俄冲锋枪     当今世界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冲锋枪的设计和制造方面积累的经验能超过苏联/俄罗斯。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仅1941年式什帕金冲锋枪(俗称波波莎冲锋枪)就生产了超过500万支,投入战场后令敌人闻风丧胆。当时苏联红军的装备体系中不仅每个步兵连中有一个排全部装备冲锋枪,其他军种部队的军士、驾驶员以及后勤人员也都配发了冲锋枪,装备范围相当广。直到战后一段时期内,还有很多国家以仿制
期刊
地图是何时出现的已经很难精确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地图一出现就与战争联系在了一起。提起军事指挥所,人们就会想到墙上或桌上的大幅地图,现代军事指挥所则是以大型平面显示屏显示地图。如果没有地图,就不可能在战略和战术上指挥战斗。   战争游戏模拟实战,同样需要地图。从地图使用角度来分类,战争游戏有两大类。一类不需要地图,角色只能沿预定的路线走,走错了就走不通。像前一阵子的热门游戏《 半条命2 》。另一类
期刊
研制背景     在2005年5月10日的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及反恐技术装备展览会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展台上展出了2支9mm冲锋枪,除了建设集团军品研究所设计的JS 9mm冲锋枪外,还有一支是长风机器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新型9mm冲锋枪。 JS 9mm冲锋枪已经在本刊的2005年第6期(下)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下面我们把目光投向长风机器有限责任公司军品研究所设计的新型9mm冲锋枪上。为了方便介绍这支
期刊
匕首枪是特种兵在敌后或是执行特殊任务时使用的一种自卫武器,许多轻武器爱好者对于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QSB91式7.62mm4管匕首枪(简称91式) 都很关注,希望能从多方面了解这支武器。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毕竟只能是看其形,闻其声,很少有机会“零距离”去接触这支武器,更不要说体验它射击时的感受和较为全面的使用方法了。下面笔者就将自己射击时的感受和使用技巧与诸位轻武器爱好者一起分享。     功能展示  
期刊
德国巴拉贝鲁姆手枪剖面型    巴拉贝鲁姆(卢格P08)手枪在德国是非常有名气的收藏品,资深收藏家必然会投资该枪。所以尽管生产上费时费力,许多厂家还是试图再生产该枪。1960年代,毛瑟公司从瑞士获得生产模具,再生产了相当数量的卢格P08手枪。因为该枪之前曾停止生产,战后再生产的毛瑟制卢格P08手枪成为令人渴求的收藏品。其中包括为了推销而少量生产的剖面型,其作为收藏品价值也很高。    西班牙阿斯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