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淋巴瘤是一组生物学特点迥异疾病的总称,这些疾病的定义和识别,建立于对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特点综合认识的基础之上.WHO于2008年修订的第四版淋巴瘤分类(以下称2008年分类)与之前的第3版以及修订的欧美淋巴瘤(REAL)分类都采用这种多参数的方法来定义真正意义上的淋巴瘤病种.这种分类方法不但有助于人们诊断、鉴别已知疾病,而且还有助于人们发现、定义新的病种或深化对已知疾病的认识.200
【机 构】
: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淋巴瘤是一组生物学特点迥异疾病的总称,这些疾病的定义和识别,建立于对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特点综合认识的基础之上.WHO于2008年修订的第四版淋巴瘤分类(以下称2008年分类)与之前的第3版以及修订的欧美淋巴瘤(REAL)分类都采用这种多参数的方法来定义真正意义上的淋巴瘤病种.这种分类方法不但有助于人们诊断、鉴别已知疾病,而且还有助于人们发现、定义新的病种或深化对已知疾病的认识.2008年分类面世以来,淋巴瘤分类相关的新知识不断出现.以下分别就分类演进的动力、淋巴瘤早期病变与惰性克隆性淋巴组织增生、侵袭性淋巴瘤以及未来分类展望作一简介。
其他文献
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gastric carcinoma,LELC)最早发现发生于鼻咽.后来在胃中发现形态上与鼻咽部LELC相似的病变,称作胃LELC.胃LELC又称为伴致密淋巴细胞浸润的胃癌或髓样癌,在2010年版WHO 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开始单独列出.胃LELC少见,目前国内文献仅见少数个案报道.我们收集胃LELC共4例,并复习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以
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在40岁以后稳步上升,直至75岁开始下降.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地域的不同有显著差异,发达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欧洲和北美洲最高,非洲和亚洲最低,病死率则与之相反[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导致肾细胞癌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其中吸烟、肥胖及高血压与其关系最为密切[2].在临床方面,对于局限性肿瘤,肾癌根治术一直被作为最有效的手段.但仍有20% ~ 30%的患者在术中被发现,
目的 探讨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12作为良性病变的标记物对鉴别乳腺病变的意义.方法收集90例有随访活检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对照的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资料:良性病变50例, 包括非增生性病变30例和增生性病变20例、导管内癌10例和浸润癌30例,对其FNAC涂片和相应的石蜡切片作34βE12的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ABC)法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
患者男,26岁.因无意中发现右颌下淋巴结肿大3周于2012年8月10日入院.自诉右颌下淋巴结大小约1.0cmx0.9 cm ×0.9 cm,有轻压痛,伴发热,最高达37.5℃,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体检:B超示双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右侧较大者约2.1 cm ×0.9 cm,左侧较大者1.1 cm×0.5 cm;乳腺和甲状腺未见明确占位.其余常规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反应蛋白17.90 mg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前病变与结直肠腺癌免疫表型及基因突变特征,比较两种结直肠癌前病变癌变机制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间诊断的53例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包括30例增生性息肉、20例广基锯齿状腺瘤(SSA)及3例混合性息肉;同时选取45例传统腺瘤、50例结直肠腺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增生性息肉、20例SSA、3例混合性息肉以及45例传统腺瘤DNA错配修复(
互联网拥有浩瀚的生物医学信息资源[1],其中病理学的信息也是丰富多彩.在病理学领域内有各专科病理学网站、综合性索引网站、研究所和病理学系网站、机构和学(协)会网站、教育资料网站、远程教育和远程病理学网站等等.许多专科的病理学网站的设置或以脏器分类,或以疾病分类,进入某一病理学网站就可获得有关的资料.检索病理学资源时也可从门户网站查找所需的病理学网站[2].我们随机对最为常用的网站作一简介。
原定于2004年4月20~25日由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的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全国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和肿瘤诊断病理学术研讨会”,因故延期至2004年10月19~26日。会议名称现改为“第五届全国诊断病理研讨会暨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研修班——重点为淋巴造血系统和消化道疾病”,会议地点不变。
卵巢恶性肿瘤的化疗主要依赖肿瘤细胞的凋亡而达到治疗目的,耐药则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1].有研究显示,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中的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细胞凋亡抑制蛋白2(cellular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
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duct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是一个新概念.该概念包含乳腺导管上皮增生(IDH)、导管上皮不典型性增生(AIDH)以及导管原位癌或导管内癌一系列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由IDH到导管原位癌构成了一个由良性到恶性病变的渐变谱系,进一步则演变为浸润性导管癌(IDC).导管上皮内瘤变诊断难点主要集中于AIDH同IDH、AIDH同低级别核导管原位癌的鉴别诊
近年来,病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广泛应用使疾病的病理诊断和分类更准确,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更确切的依据.内分泌肿瘤是涉及外科病理各个分支的一类常见肿瘤,在肿瘤分类、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交流经验,进一步提高病理诊断,尤其是内分泌肿瘤诊断水平,由中华医学会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病理学分会主办,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承办,基因有限公司、徕卡仪器有限公司、麦克奥迪图像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长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