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体育锻炼意识,传授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培养思维能力,已是当前体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努力的方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下面笔者就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一点体会与大家商榷。
  一、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一)引导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应是教人发现真理,引而不发,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去思索、去体会、去创造,这才有利于他们发展智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原地推铅球动作时(右手为例),要求学生右膝弯曲,成最后用力姿势。在练习中有学生提出“右膝不弯,推球感觉动作更顺”。此时,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不必立即解答,而应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分析、思考,为什么这个动作要右膝弯曲?同时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悟到右膝弯曲成最后用力推球姿势的重要,而后教师再从动作的发力原理分析右膝弯曲成最后用力推铅球的理论依据,诱导学生思考、联想、比较、体会,通过这样的引导,明确直腿站立推铅球的错误,促成正确动作的建立和掌握。
  (二)温故知新
  任何知识总是前后联系的,体育教学中的能力、技术、战术都是在互相联系后不断地提高、不断地达到理想目标。如排球运动中的各类技术或同类技术的不同技术动作之间,不同战术或同一战术的不同方法之间都蕴含着程度不同的内在联系,针对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传授新知识时不忘联系旧知识,这不仅利于巩固和提高旧知识也利于掌握新知识,形成知识链,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要熟悉,有娴熟的教学技巧,在不断联系旧知识的过程中培養学生系统组织知识的能力,以及如何通过回忆旧知识,掌握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外指导
  课外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但不是课堂教学的重复和再现,它是根据教学对象,在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的个别或小群体的课外指导,这种指导是教师认真备课、了解被指导对象的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课外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时可以分小组、分项目进行,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也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让学生在练习中产生新的疑问,发现新的问题,激起学习的兴趣和完成学习目标的欲望。
  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还应重视以下几个能力的培养
  (一)学会观察,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许多教师往往只注意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在动作示范上要求做到正确、协调、优美,而对学生如何观察,怎样观察,观察哪些重点部分却没有指导。如足球教材的定点射门技术示范,尽管教师认真做好示范,各环节技术都很正确,但由于忽视学生如何观察这一方面,教师也未设计问题,结果是学生观察教师的足球射进门与否,而没有观察这个动作是如何做的。如果教师在示范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点球射门的技术,并提醒学生重点观察的技术部分,教师再用正误示范,让学生比较正误动作,问为什么正确的和错误的射门技术都未射中门。学生带着疑问、好奇,由此激发了观察的兴趣,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正确、错误射门动作都未进的原因。学生如此观察,积极思考,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二)学会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拓展体育知识面,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和空白点,鼓励他们多思、多想,在质疑中增长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如在教篮球行进间高运球和低运球中的两种方法时,教师对两种方法的运用简单做一说明,而不讲尽,只是说根据防守者的不同距离选择运用,让学生带着疑问互相琢磨探讨,互相进行练习,在练习探讨中解决教师留下的问题。学生从中学会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充分得到激发,运动技术也得到了提高。
  (三)区别对待,培养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支配力量,尤其是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一旦丧失了自信心,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如一部份乡镇刚入学的新生,体育基础、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相对较差,上起课来心理负担重,信心不足。在上高一跨栏教材时,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跨栏,栏架的高度成了女生心理的第一障碍,如何让她们顺利跨越这道坎,这关系到学习的成功与否。当然,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是让她们想法子,设计几种辅助性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练习内容兴趣很高,对跨越一定的高度也没那么恐惧,此时教师再引导到正规栏架上练习,课堂中尽可能地为她们创造展示能力的机会,对她们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上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和鞭策,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从而增强她们对体育课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体育课堂中合理地运用设疑、提问等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教材[M].2000(1):218-222.
  [2] 启发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学刊.1999(2).
  [3] 论素质教育与思维能力——对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讨[J].体育学刊.
其他文献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体育课堂教学,长时间以来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法的探讨,致使学法的目的、作用不明,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些重教法轻学法的现象就显得过时
体育教学既有知识与能力的传播与培养,又有道德品质的教育与感化,这就要有情感的交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一种精神状态;是艺术思想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并不停地变化、运动的结果;是主体与客体、内与外、主观与客观相结台,感情与理性彼此互相渗透的产物。而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载体,具有使学生身与心同时参与的独特优势,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当然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
一、设计背景  跨越式跳高能发展学生的弹跳、协调、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是初中体育教材中一个主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场地器材及安全因素等原因,现在已经被很多体育老师忽略了。为了能让跨越式跳高在体育课堂上重放异彩,让学生体验由跳高运动所带来的无限乐趣,同时也为了体现合理、有效的组织,我尝试设计了这堂跨越式跳高课,希望能有所突破。  二、设计方法  (一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劳动的方式和强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社会更要求人们以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去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体育教学,越来越表现出其不适性,因此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首先,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高职体育课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有目的、有技巧、有针对性、科学的把补偿性体能素质运用到实际的技术技能教学中。笔者就以初中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为例,把实心球的动作技能学习和相应的补偿性体能练习相结合的过程作简单设计分析。  案例一:在课堂准备活动中的设计:巧过“轰炸区”游戏。  方法:两组学生在相距15米的平行线两外侧站立,每人手上拿一只软排。游戏开始,另外两组学生从中间快速穿过再折回,拿软排的学
近几年羽毛球进入体育学院或师范类体育系专选课堂以后,就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目前许多高校已将羽毛球列为大学生体育的专选课程。本文通过对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羽毛球专选课程现状的调查,并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羽毛球专选课程改革的建议,对促进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建设,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羽毛球专选课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铅球教学课程历来都是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铅球达标测试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达标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铅球课属于重中之重。练习铅球还有颇多优势,笔者认为,练习铅球,不但能提高人的四肢和腰腹部肌肉的力量,而且能够增强练习者肩带的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铅球这一项目可以说是提高练习者力量素质的绝佳项目。  一、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铅球成绩不理想原因之探究  (一)国
篮球运动是学校体育中最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在高中阶段进行体育选修课时,很多学生都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篮球,这对于完成高中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所没有的优势,尤其对于高中男生来说,通过篮球选项教学可以培养他们多种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篮球技术并培养学生兴趣,打造高中篮球教学的高效课堂呢?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对篮球选项课教学的认识。  一、高中篮球选项课
随着全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浪潮的发起,校本课程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开展的参差不齐,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教育界的关注。根据学校的自身属性、特征、设施以及所有的体育资源,来充实学生体育的兴趣和促使學生的健康发展,而举办的一连串活动,表明在我国中学能够施行并必然发展体育课程的开发。一大部分的学者把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定义、理念、价值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式和存在的疑问、发展方向等较为宏观的问题作为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