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ongho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推进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在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要在系统化、主体化、终身化上下功夫。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系统化 主体化 终身化
  
  随着对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高校素质教育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分析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寻求素质教育的新方法。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发展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素质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宏伟实践中,在完成新的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资金、技术和物质资源不足等问题,而最大的问题是人口素质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国民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而且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人口素质。
  素质教育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人学,它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它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和归宿,它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而培养学生素质的前提,就是高度关注人的发展。从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和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出发,去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处处发挥教育促进人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素质教育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教育体制改革始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而推行素质教育恰好是在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决定》赋予新时期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改革教育体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在总体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地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目前,高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主要解决知识为谁所用的问题。二要从根本上改变重智育,轻德、体、美育的倾向,做到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兼顾。三要适应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四要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五要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着力建立符合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六要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融合,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
  素质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科教兴国战略是以邓小平科教兴国理论为指导而确立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研究与把握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对于增强素质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切实抓好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发展教育不仅是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展创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条必由之路。
  所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正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所需的教育。因而我们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构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知识、人才和技术基础。
  
  新时期高校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系统化。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体。但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单靠学校、老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树立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全过程育人的新观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素质教育工作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新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内容也要系统化。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模式向整体素质教育模式转变。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要生动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和谐、生动的发展。素质教育培养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塑造知识的容器、培养“考试机器”。长期以来,我们在素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知识和发展。但在实践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模式一直独霸课堂,而忽视了让学生作为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生命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素质教育往往成为空洞说教、大而无当的代名词。
  素质教育要取得效果,必须注重在教学的生动性上下功夫,不能流于形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素质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质量观的转变。要把素质教育过程和教学实际效果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教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导航者。教师要具有崇高的道德感召力、完美的人格吸引力,从而增强素质教育的生动性。
  素质教育要主体化。素质教育主体化,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现代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高扬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 学。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观,是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发扬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善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人才。
  提倡大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并不是要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并不是倡导在素质教育中把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对立起来。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所有大学生一方面要做到“有教无类”,坚信每一名大学生都有可育可教的潜在资质,尊重每一个学生所拥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则要求“因材施教”,这是人的自然属性的要求,给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使能力、品格各有差异的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都能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建立一种使学生倾向于学习活动的课堂环境气氛。教师除结合教学内容使用直观教具和采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外,还要充分注意引言和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注重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使他们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以及得到别人的承认,体会到成功的满足,从而建立信心、提高兴趣。教育只有以育人为本,突出人性化教育,对学生一视同仁而又尊重个性,才能把满足社会育才选才的一般需要与促进受教育者自身个性的特殊需要协调统一起来,进而满足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对高质量、大数量、多层次人才的需求。
  素质教育要终身化。素质教育本身就在呼唤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这种理念的教育体系就是终身教育体系,因而素质教育一定是终身化的教育,它将贯穿于人的一生。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学习也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已经无法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应付一生所需的资本,学历也不可能成为一张永远开销不尽的支票。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学无止境”、“学无常师”的时代,惟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种年龄、各种形式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以及自学。对国家来说,终身教育的理想就是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对个人而言,终身教育要造就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应付各种变化并发挥个人独特才能的创造者。
其他文献
高文(1908—2000),原名文和,字石斋,南京人。1926年考入金陵大学国文系,1931年春毕业。1934年复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特别班学习,1936年结业,留校任教。1942年任教授兼中文系及国文专修科主任。1947年后辗转至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边疆学校及上海静心女子中学任教。1951年调入河南大学,直至2000年11月去世。高先生在金陵大学受教于胡小石、胡翔东、黄侃、吴梅、汪东诸先生,以文字学
[摘要]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努力促进自身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质量    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办学经费投入、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固然十分重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不可或缺。高等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发挥它在凝聚人心、鼓舞斗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十七大报告中对现阶段实现我国更快更好发展的战略性部署和要求。从统筹城乡的视角理解社会发展,就是要立足于“城乡统筹”,着眼于“社会发展”,通过制定有效的机制路径,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格局,从而实现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统筹城乡 社会发展 机制释义    “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七大报
摘要 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上,学生常常对老师的讲授或提问毫无回应。学生沉默的原因既有自信不足、缺乏沟通技巧等,也有教师不善于安排课堂活动、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打破课堂教学沉默,需要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学生需要并合理设置学习任务。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外语教学 课堂沉默    课堂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前沿,学生吸收知识的阵地,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英语课堂成功的重要部分
【摘要】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土壤缺乏、法制环境相对滞后的中国,发挥民法功能,构建公序良俗,促进德行世风,不仅符合道德生成本身规律性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时俱进的取向。  【关键词】道德 利益 民法功能    法律是促进道德的制度性力量    道德,一般说来,是指“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人们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这个词,
[摘要]受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四川省“三州”农村信用社长期处于经营发展的困境中。为此,四川省有关部门选择了该地区五个县级信用社进行小额信贷运作试点,采取正规金融机构专职小额信贷的经营模式。试点略有成效,也反映出一些待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小额信贷 绩效 创新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三州”,下同)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典型的人口密度低、贫困面
[摘要]通过分析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独立学院兼职教师进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科学的制度管理、呼吁立法保障等措施来探寻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独立学院 兼职教师 战略思考    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是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也带来了高等教育
摘要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预防董事、经理等侵犯公司利益,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作用。该制度适用的司法政策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而鼓励股东派生诉讼为司法政策应选之项。  关键词 股东派生诉讼 适用 司法政策    股东派生诉讼的基本理论概述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源于英国法庭Foss诉Harbottle一案。而直到Wallersteiner诉Moir一案,英国司法界才正式将
【摘要】旅游宣传具有特殊的促销作用,能否把旅游市场做大,不仅取决于旅游产品能否适销对路,而且取决于宣传促销是否到位。通过分析河北旅游宣传促销的现状,指出了所存在的不足,认为应在加强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以整体宣传意识做好旅游宣传。  【关键词】旅游文化宣传促销河北    旅游产品宣传是旅游业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开拓市场,吸引旅游者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各种活动。旅游产品宣传促销的
《法句经》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八十有一条记载说,佛弟子有大路、小路二人,大路聪慧,记诵便利,小路愚钝。小路经大路教诲出家,一起诵读一个偈:  身、语、意莫作,一切世间恶,  离欲念正知,不受苦无义。但是小路雨季四个月安居时背诵,连牧牛、牧羊的人都诵读通利,可他就是记不住,遂被摈斥,哭泣到逝多林佛陀处,“佛时从外入逝多林,见而问之:‘可怜小路汝何以啼泣?’彼以上事具白世尊。佛便语言:‘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