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落实立德树人改革任务的有效方法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n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地理教育是在初中阶段开始的,以丰富的天文地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全面丰富了地理课程知识,旨在有效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由此提高学生的素养和水平。其中,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化改革,初中地理教学也需全面突出本学科的德育作用,使其及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突出教材隐性内容,实现德智共生”“丰富课堂探究活动,渗透品格教育”“加强人文关怀与沟通,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改革任务。
   关键词:初中地理;立德树人;落实策略
   一直以来,初中地理教学都将教学视野放在智育层面,教师也为此组织了丰富的讲解活动,目的是在短期内快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能够以最佳状态去应试。其中,从本质上说,地理学科知识也是围绕天、地、人的和谐发展过程所形成的一门学科,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人类社会、大自然与宇宙层面的悠久发展历程与未来变化可能,能够很好地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本学科的德育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做好充足准备。
   一、突出教材隐性内容,实现德智共生
   教材一直都是落实学科教育的知识载体,初中阶段的地理教材也呈现出丰富的地理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学科意识的重要媒介。其中,除了基本的智育作用之外,初中地理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整合地理知识本身的隐性教育资源,及时实施德育,切实实现德智共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品德认识。
   例如,在“人口与人种”一课的教学中,本班学生便要全面探究世界人口的相关问题,也知道世界各国的人统一被划分为白种人、黄种人与黑种人。在本节课上,笔者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世界闻名的演讲稿导入新课,由此让学生知道民族歧视、人种歧视使不少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由此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不应该存在任何歧视与不尊重。同时,笔者也引导本班学生反思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因为体态、肤色等因素嘲笑他人,鼓励学生主动承认错误,由此消除学生的不良认识。
   二、豐富课堂探究活动,渗透品格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探究教学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地理学习活动之中,使其切实建构地理认识,由此积累学习经验。其中,在探究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也可全面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表面现象分析德育本质,由此确定具体的德育教学方向,及时渗透品格教育,由此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此可切实优化德育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地形和地势”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整理了丰富的地形地势图,由此训练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也鼓励本班学生以4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全面探究地形地势知识,希望学生可以自主生成地理知识。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反复强调要相互尊重、加强沟通,不可对同组成员“藏私”,更不应该无端否定同组成员的意见。同时,笔者还告诉学生,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完整的利益统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个成员都应该自觉为小组利益牺牲、负责,不可被动接受他人学习成果。
   三、加强人文关怀与沟通,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人文关怀要求初中地理教师从生命关怀、柔性管理角度与学生沟通、合作,认真聆听学生的真实需求,懂得换位思考,以此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成长方向,及时优化学生的品格,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初中地理教师便要主动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合作,既要关心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学习需求,又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之外的成长矛盾,以丰富的人文关怀与心理沟通,全力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切实优化德育效益。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笔者会灵活转变与学生沟通的姿态,使其能够及时抒发个人观点,以便及时确定心理干预策略。比如,在“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课教学中,笔者便发现本班有一个平常表现十分积极、活跃的学生开始沉默,而且存在明显的走神行为,神色也郁郁寡欢。对此,笔者就趁着学生自学环节主动与这个学生沟通,询问学生是否遇到了成长问题,告诉学生要放宽心,先集中精力学习地理知识,初步安抚学生。接着,在课后,笔者就专门与这个学生谈心,让学生及时袒露自己的心事,才得知学生与好友发生了严重争执,彼此无法理解。对此,笔者就帮助学生主动找好友沟通、求和,及时解决了生生矛盾。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改革任务十分重要,是改善学生品德与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可直接促使地理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改革之路。为此,初中地理教师便要坚持生本教育原则,主动将知识教学与德育结合起来,优化地理学科的教育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学礼,崔雅婷.初中地理德育教育初探[J].学周刊,2017(9):70-71.
   [2]王红.如何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6):25.
其他文献
10月23日,”宛若天成”姚永康雕塑艺术展暨研讨会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新厂校区美术馆举行.校党委书记江伟辉宣布艺术展开幕,校长宁钢,景德镇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吴隽,江
期刊
一.紫砂陶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我国唯一现存的以拍打泥片手法成型的传统制陶工艺,自明代成熟以来历史已经600多年,集中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地区.该技艺从原料
期刊
为响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充分展示全民体育事业发展成果,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繁荣体育美术创作,促进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由北京市文联
期刊
因为友谊、工作、事务的原因,我经常会与向荣在一起相处,共同消磨一些时光.rn几乎是长期且随时随地的,向荣没有停止过用顾盼神飞的双目,对这个世界东张西望地打探.可以夸张地
期刊
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也是国家未来的发展,希望培养中学生不仅要重视知识培养,更应当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在此过程中,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
摘 要: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空间环境,它是人类存在的必备因素也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因素,人类生活的空间环境中常发生不可摆脱的地质灾害,因此,人们在利用地质环境建立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对地质环境进行研究,来了解和预防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期许最大程度的降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损失,并通过对地质环境的深入了解来充分利用地球带给我们的地质资源。本文主要对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