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青素-酪蛋白纳米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稳定性

来源 :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ong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虾青素(AST)为芯材,通过分子自组装的方式构建虾青素聚集体与酪蛋白(Cas)载体结合,成功制得虾青素H聚体-酪蛋白纳米复合物(H-ACNs)和虾青素J聚体-酪蛋白纳米复合物(J-ACNs).利用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载药量(LC)和包封率(EE)的测定,对纳米粒子的性能进行评价.在酪蛋白质量浓度为0.01 mg/mL、虾青素质量浓度为0.003 mg/mL的条件下,制备的H-ACNs和J-ACNs纳米粒子呈近圆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分别为422 nm和596 nm,分散均匀,Zeta电位均在-20 mV左右,有较好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其中,虾青素在纳米复合物中以H聚体或J聚体的形式存在,紫外可见光谱的最大吸收峰λmax分别为388 nm和570 nm左右.结合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虾青素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酪蛋白的肽键键合产生静态荧光淬灭,从而推测虾青素被包埋在酪蛋白的疏水微区并形成特征官能团.由此可见,虾青素-酪蛋白纳米复合物提高了虾青素聚集体水分散性和稳定性.该研究旨在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率,为其在食品及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以百色红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溶液浸提法提取其中的总黄酮,并初步探讨总黄酮的理化性质.依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利用Box-Behnken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65%、液料比62:1 mL/g、超声功率350 W、提取温度73℃、提取时间为35 min,在此条件下红茶总黄酮平均得率为13.77%,与回归方程预测值14.18%相当(<3%).稳定性测试表明,红茶总黄酮应保存于中性环境棕色试剂瓶中,应用过程中避免紫外线直射及强酸强碱环境.红茶总黄酮对多种自由基及离子具有良好的清
目的:以中性乳糖酶为原料,研究超高压处理引发酶活力变化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超高压条件(不同压力(0.1、100、200、300、400、500、600 MPa)和温度(室温(18℃)、20、25、30、35、40、45℃)下处理不同时间(10、20、30、40、50、60 min))处理乳糖酶,利用邻硝基苯-β-D-半乳糖苷法检测乳糖酶活力,荧光法检测乳糖酶分子内源性和外源性荧光强度的变化,皮尔逊双尾分析法分析酶活力与荧光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压力(0.1~600 MPa)和30℃下处
目的:探究人乳N-链寡糖组(human milk N-glycome,HMN)与牛乳N-链寡糖组(bovine milk N-glycome,BMN)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C57BL/6J雄性小鼠为对象,首先在体外测定粪便菌群中与N-链寡糖相关的糖苷酶活性,并模拟粪便菌群对HMN与BMN的利用;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MN和BMN处理组,灌胃21d后,测定盲肠内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含量,并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结
以乳糖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葡聚糖与乳清分离蛋白(WPI)为原料,在相对湿度为79%、温度为70℃的条件下发生糖基化反应,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糖对WPI糖基化反应产物功能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糖会对糖基化反应进程产生影响,并且随着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其接入到蛋白质肽链的难度也随之增加.相比于WPI,糖基化反应产物最大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糖最大荧光强度越大;相比于WPI、WPI与20ku葡聚糖糖基化产物游离氨基含量减少42.53%,而WPI与乳糖糖基化产物的游离氨基含量
采用益生菌植物乳杆菌LP21合成纳米硒,为抑制水产养殖中溶藻弧菌感染提供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植物乳杆菌LP21绿色合成纳米硒,对所得纳米硒进行透射电镜形貌及能谱分析,粒径仪测定粒径,红外光谱分析纳米硒表面生物分子的分布,并研究纳米硒对溶藻弧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表明,植物乳杆菌LP21还原的纳米硒呈球形,分散性良好;纯化的纳米硒平均尺寸为184.6 nm,其表面包裹蛋白、多糖等生物分子,呈无定形态;纳米硒对溶藻弧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较强,对溶藻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86 μg/mL,在亚抑制剂量下对溶藻弧菌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黄皮果实抗氧化酶抑制褐变的机理,以热激(heat treatment,HT)、程序降温(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ing,LTC)和对照(CK)组处理后3℃贮藏的黄皮果实为材料,研究温度对黄皮果实褐变及抗氧化效果的影响,并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黄皮果实R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表明:与CK相比,HT和LTC处理均可有效延缓黄皮果实采后褐变与失水,维持贮藏中后期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活性,同时保持较高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
研究光照、水分、氧气、温度因素对不同规格迷迭香提取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稳定性较好,对光照、氧气、水分因素均不敏感;不同规格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热稳定性差异较大,鼠尾草酸油剂、高含量鼠尾草酸粉末热稳定性较好,低含量鼠尾草酸粉末则热稳定性较差,105℃放置12 h条件下,鼠尾草酸油剂、低含量鼠尾草酸粉末、高含量鼠尾草酸粉末保存率分别为91.87%、52.44%、83.76%;水溶性迷迭香提取物对光照、氧气因素不敏感,热稳定性较好,但吸湿性较强,吸湿后纯度降低.
从新疆哈密地区的15个驴乳样品中分离筛选出38株疑似乳酸菌,其中7株菌具有明显凝乳特性.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HL12-21、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HL29-5、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HL30-3、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HL21-44、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HL26-24、弯曲乳杆菌(
以地皮菜为原料提取糖蛋白,并优化糖蛋白-硒复合物制备工艺,探究其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以产率和硒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地皮菜糖蛋白-硒复合物制备工艺,采用红外、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表征糖蛋白-硒结构,从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等4个方面考察地皮菜糖蛋白-硒复合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地皮菜糖蛋白-硒复合物最佳制备工艺为亚硒酸钠与糖蛋白质量比1∶1、反应温度75℃、.0.4g亚硒酸钠与糖蛋白混合物中添加BaCl20.5 g、反应时间7 h,产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硫磷检测器研究3种酱香型习酒(习酒蓝、习酒印象贵州、习酒银质)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分别鉴定出99、96、98种香气成分,其中各包含12种含硫化合物.基于气相色谱嗅闻仪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方法,表明己酸乙酯(OAV:1720~1992)、丁酸乙酯(OAV:1401~1523)、辛酸乙酯(OAV.218~327)、3-甲基丁酸乙酯(OAV..835~966)、2-正丁基呋喃(OAV:464~719)、2-甲基丙酸乙酯(OAV.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