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和发展谁更重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che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数与发展,孰重孰轻?高分与人才培养有没有必然联系?现行的教师、社会教育评价机制有何弊端?要做到“高分不低能”,我们需要改变哪些评价观念?作者谈谈对分数作为教学评价的教育观。
  关键词: 分数 发展 教学评价 教育观
  “教育者很容易为了分数、为了眼前的教育利益舍本求末。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把阶段性的分数作为评价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比如,为了升到好一点的学校,不惜一切代价。全中国的家长没在一起开过会,但都有一句话异口同声:‘孩子,只要你有了好分数。其他的一切你都不用管。’这真是一个可怕的国民共识!”这一段话是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林格先生说的。我想他的这一观点,势必会引起许多教育者的共鸣和深刻反思。
  一、分数=知识?
  毋庸置疑,当今社会,一些人认为分数仍然是评价学生成功的唯一一把尺子。河北某一重点中学因为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考升学率,早已名声远扬。严苛的教学管理只为高考的独木桥,如此魔鬼式的教育方式,如此逆天的快节奏,令学子家长趋之若鹜。我认为这是现行高考选拔体制下的一种怪物,也是以追求高分为目的的应试化教育最极致的缩影。该中学模式将军事化的管理对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进行量化,然而谁知道这些学生的青春能否如此量化?不管学生快不快乐,不管学生能否均衡发展,一切只看分数。现在社会上还流行这样的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15年5月份,北京家长为了读好一点的幼儿园,竟排长队5日夜抢幼儿园名额。同样,在我国不少家长在孩子刚进小学就给他们报了各种辅导班,学生基本上没有一点课外时间玩,这拔苗助长的野蛮教育方式,对他们的身体是何等的伤害?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一次考试回来哭了,他妈妈开始以为是考得不好的原因,但是当拿过小孩的试卷后发现数学是100分,而语文是99分,妈妈问考得不错啊,为啥哭呢?接着小孩讲出一个令人吃惊的话:老师说我语文老是拿不到100分,叫我回家好好反省反省。在此,我想知道的是老师要孩子“反省为什么没有得100分”的原因。英国教育家尼尔说过,所有的奖品、分数和考试都会妨碍正常性格的发展。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证实,过早的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
  难道分数的高低就是知识的多少吗?高分一定是成功的标志吗?《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该调查称,“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通过调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获奖人等专家名单中,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高考状元。这不得不让人为愈演愈烈的状元之争感到担忧。
  二、是分数为先,还是发展为本?
  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表示,高考状元只能反映一次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所有成就,更不能代表他的未来发展,他还批评说,现实中有以高考状元作为工作成效标准的倾向。他希望学校、社会和各有关方面能科学、客观、公正地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反对片面的人才选拔机制。
  长期以来,“考试万能”的错误思想在不断蔓延。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活生生的教育沦为考试的附属品。在很多教师的观念中,考试代表一切,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则不教。教师和学生就成为考试的奴隶。学生的发展变成如何抢分数的技能,试想,长此以往,何谈学生将来对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贡献?有人提出: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事实上,考试本身也在改革了。至于高考制度改革这一敏感话题,在《纲要》中也有明确阐述。在三个“有助于”原则的指导下,从1999年开始,高考内容上突出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与现实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有关的应用题和能力题。这一点是可喜的。同样设置综合能力考试科目考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效杜绝学生偏科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的举措与新课程倡导的改革目标一致。我认为,我国走在新课程改革前列的应该是上海市的中学。我曾和一位上海的高三学生聊过,他说现在的上海市中学学习比较自由,社会实践能力更在提高,但是学校的一本升学率高达97%,他认为分数和学生的发展并没有矛盾,学生依然在努力拼搏,但是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会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刀刃上。
  三、分数与发展的科学观。
  所谓“高分”并不可怕。我觉得应该看看这“高分”产生的过程是否科学,是否建立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程观、教育观、学生发展观和教师观等之上,而不是一种急功近利、极端的以损坏人的发展为目的的“见分不见人”错误做法。实际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自身的评价观念有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实际上,只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把评价观念变一变,把细节落实到位,最终鱼和熊掌就可以兼得。我想,分数和发展,谁更重要?到此应该水落石出。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情境教学法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首先对高中物理情境教学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如今情境教学法的问题所在,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物理情境创设的建议,希望对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情境教学 创设建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已经从原本的纯理论分析发展出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效率相应
摘 要:阅读就是一种发现,阅读教学就是一段奇妙的发现之旅。我们要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练就一双慧眼,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文本世界,收获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在《花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聚焦发现的主题,引领孩子开启发现之旅,在阅读中感受汉字的文化,了解构篇的特点,发现表达的秘密,学习语言的表达。  关键词:阅读与发现;《花钟》;教学设计  王小妮教授在自己的著作《上课记》中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得出:在阅读
摘 要:错误可以引人深思,让人吸取教训,帮助人们不断成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犯错,主要表现在作业上。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题,找出学生错题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改正错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文主要论述了,有效纠正小学数学作业的错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纠正;习惯  由于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在面对错误时难免会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思考。这种情况下
摘 要: 中学解析几何是将几何图形置于直角坐标系中,以方程的观点研究曲线,体现了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但有时运算量过大,或需繁杂的讨论,这些都会影响解题速度,以至于被迫中止解题过程.特别是高考过程中,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解题任务,计算能力是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探索减小运算量的方法,合理简化解题过程,优化思维过程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解析几何 减少运算量 高考模拟题  笔
摘 要: 目前学生身上广泛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甚至有时同一习题或知识点反复错误。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对自己的错误没有认识清楚。所以如何认清自身错误,从错误出发,弄清楚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整理错题集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化学学习 错题集 重要作用  许多老师和家长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解,自己一听就懂,但到自己解题时,却感到困难重重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的心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及时对学习和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和活动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且即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所产生的效应更大.教学反馈是教学系统有效发展的关键环节,如果教师能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反馈,就可有效改进和优化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情境创设、探究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师应善于在第一时间内捕捉到学生准确
摘要:拟定计划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步骤,主要是要根据题目的信息特征,通过联想、代换、构造等方式引入辅助元素或式子,将原问题转化为新问题,然后对新问题做出解答,来实现对原问题的解答。  关键词:弄清问题;拟定计划;代换  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解题有四个环节:“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弄清问题”是认识并对问题进行表征的过程,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拟定计划”是解题的关
摘要:在阅读训练中,PQ4R法可以让学生形成循序渐进的阅读思维,并能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效完成阅读任务。在课文Notes on Venice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方法、学生的课文学习都借助于PQ4R法可以达到较好的阅读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产生了诸如预习准备不充分、阅读材料复习的方法单一等问题。本文以Notes on Venice为例,探讨PQ4R法在阅读学习中的实践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摘 要: 词汇教学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中心环节,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与大学生的词汇水平是不平衡的,即“输入与输出”不对称。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把精力集中在扩大词汇量上,忽视词汇输出能力的培养,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普遍存在。输入的作用在于用来扩充学习者的词汇知识,输出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检验并激活所学知识,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的基础上,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词汇输出能力的培养。复述和写
摘 要: 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是发挥创新性的重要平台,我国很多高校已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作者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通过集体讨论和参考其他院校成功经验,初步探索了能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评价形式和方法,并展开了实施。实践证明,改革后的专业技能训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专业技能训练 大学生 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