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融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427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联合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1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根据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应用吉西他滨单药化疗;联合组16例于微波消融术后1~2周给予和对照组相同的方案化疗。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5.0%(4/16)和13.3%(2/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247);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8.8%(11/16)和26.7%(4/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9,P=0.012)。联合组疼痛缓解率为87.5%(14/16),对照组为26.7%(4/15)(χ2=8.146,P=0.004)。联合组和对照组的3、6、9、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100.0%(P=1.000)、68.8%和40.0%(P=0.097)、56.3%和20.0%(P=0.033)、50.0%和13.3%(P=0.021)。联合组9例(56.3%)发生消融后综合征,7例(43.8%)术后1 d出现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1例(6.3%)出现胰瘘,未发生术中和围术期死亡。两组的主要并发症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

结论

微波消融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胰腺癌具有协同作用,在疾病控制率、疼痛缓解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化疗,而不良反应与单纯化疗相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Ⅰ期完全腹腔镜单侧肾、输尿管及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合并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例单侧输尿管癌合并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影像学、膀胱镜、输尿管镜等检查示输尿管癌及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手术方式采用完全腹腔镜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尿流改道术。结果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其中1例为尿毒症
目的分析康复期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参考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设计康复期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综合调查问卷,对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确诊的老年康复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调查、评价。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发热的机制、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例采用奥沙利铂化疗致发热的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2次使用奥沙利铂化疗后均出现发热,停止后续化疗、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后发热停止。结论奥沙利铂化疗引起的超敏反应容易被忽视,及时识别并预先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处理能有效减少其发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缺失突变体(HBxΔ31)抑制Rho蛋白二磷酸鸟苷解离抑制因子α(RhoGDIα)表达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肝细胞癌(HCC)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表达野生型HBx及其缺失突变体HBxΔ31蛋白的HCC细胞株HepG2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HBxΔ31对RhoGDIα表达的影响。构建RhoGDIα启动子区系列缺失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受体1(IGF-1R)及IGF受体2(IGF-2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4例结直肠癌组织、58例良性病变组织(结直肠腺瘤、息肉)及9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GF-1、IGF-1R及IGF-2R的表达情况。结果IGF-1、IGF-1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3.5%(144/154)、70.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升高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医师选择相关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103例晚期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外周血WBC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Log-rank检验差异性,并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61.1%(63/103)的患者出现外周血WBC升高,且外周血WBC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28例,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观察其有效率并评价不良反应。结果2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总体有效率为32.1%(9/28),疾病控制率为60.7%(17/28);其中一线治疗患者有效率为44.4%(4/9),疾病控制率为88.9%(8/9);非一线(二线、三
目的探讨miRNA-370(miR-370)对肾癌细胞株ACHN和786-O中抑癌基因p21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3000将已知的缺少人类基因同源性的dsRNA(对照组)和miR-370(实验组)分别转染ACHN和786-O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