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PFC)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经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均于化疗前同时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和MPFC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MPFC检测阳性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观察其在随访期内是否形态学亦提示复发,及两者时间间隔.结果 共30例患者入组,提供122份标本,61份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61份行MPFC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
【机 构】
:
100010北京市隆福医院血液科,100010北京市隆福医院血液科,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北京海思特临床检验所有限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PFC)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经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均于化疗前同时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和MPFC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MPFC检测阳性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观察其在随访期内是否形态学亦提示复发,及两者时间间隔.结果 共30例患者入组,提供122份标本,61份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61份行MPFC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阳性的标本8份,阳性率13.11%,MPFC检查提示阳性的标本18份,阳性率29.51%.经配对x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P<0.05).MPFC检查提示阳性的18份标本来自10例患者,在随访期内(中位随访期6个月),6例患者分别于1~4个月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亦提示复发.1例患者失访,2例病程小于6个月的患者复查后转为阴性,1例患者死亡.结论 MPFC检查较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更具敏感性,能够更客观地评估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尽早发现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微小RNA-21(miR-2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探讨miR-21表达与DLBCL发生、发展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DLBCL存档蜡块和12例正常淋巴结中miR-21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2、p53在DLBCL中的表达.结果 miR-21在DLBCL中高表
目的 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血液病的疗效,探讨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HSCT治疗的110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61例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49例患者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其中,28例采用HLA全相合的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20例采用单倍体异基因骨髓+PBSCT,1例
文章指出了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诸多问题,重点介绍了电子商务发展的两种模式B2c和B2B.从趋势看,我国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水平将上一个新台阶.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DG-PET)对淋巴瘤患者分期及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对初诊的41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和化疗4个疗程后行FDG-PET,中位随访30个月,比较化疗前FDG-PET分期和化疗4个疗程后FDG-PET结果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1例患者治疗前结内、外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别为9.7±6.9和8.4±6.8.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患者骨髓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骨髓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关系,探讨IL-17在MM骨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3例MM骨病患者及20例对照者骨髓上清中IL-17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两组骨髓单个核细胞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 MM
羊水栓塞是产科少有且凶险的并发症 ,虽然发生率低 ,但病死率高 ,是目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就我院近几年来发生的 1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并结合文献对如何早期诊断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关系.方法 初治DLBCL患者52例,按照IPI积分分为4组(低危组17例、低中危组16例、中高危组12例、高危组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DLBCL组与健康对照组(43例)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3+CD4+、CD3+CD8+)、NK细胞的绝对计数值及CD4+/CD8+,各组间比较并分析IPI的5个指
摘要:定向越野是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对拓展学校体育课教学资源有现实意义。为了提升教师的定向越野教学能力, 本文从加强师资力量、教学实践与学校重视三个角度探讨,以促进高中定向越野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定向越野;体育课教学;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124 定向越野最早出现在1886年的瑞典,指利用地图和与指北针穿越
目的 探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LBL患者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并复习其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年龄4~86岁,17例发生于淋巴结,余4例分别发生于鼻咽、乳腺、胸膜及纵隔.其中16例为T淋巴细胞LBL(T-LBL),5例为B淋巴细胞LBL(B-LBL).组织形态方面,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呈弥漫分布,染色质细腻或粉尘状,易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方面
目的 探讨持续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84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中男46例,女38例,其中81例可评估,年龄45~91岁,平均年龄69.7岁.予持续低剂量环磷酰胺(50 mg/d)联合泼尼松(15mg/d)口服,每月随访1次.结果 随访时间1~7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5个月.可评估患者81例,52例(64.2%)有效,其中2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