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舌象特征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研究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eaG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舌象分布、色度、纹理变化与中医分期、证候的关系。方法 采集来自武汉地区临床一线的92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临床资料,对各证候患者的舌象特征、Lab的色彩模式下的参数及影像组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期患者舌象以淡红舌(76.00%)、薄苔(76.00%)、白苔(86.00%)、腻苔(92.00%)为主;中期患者多见红舌(25.75%)或淡红舌(22.31%)、瘀斑瘀点舌(21.86%),苔色白苔(51.80%)、黄白相兼苔(28.29%)、黄苔(18.71%)均可见,苔质以腻苔为主(94.91%);危重期多见绛舌(57.14%)或红舌(14.29%),舌苔多厚(54.76%)、腻(52.38%)、腐(28.57%),或可见剥脱(16.28%)或无苔(9.52%);恢复期患者以淡红舌(45.00%)、白苔(83.13%)、薄苔(79.38%)为主,舌质多见齿痕舌(43.75%)、裂纹舌(38.13%),还可见剥脱苔(22.50%)。Lab模式中的舌、苔数值与检测到的12个影像组学参数均值均与中医分期或证候具有相关性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特点与中医分期、证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从量化的角度客观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舌象的色度、纹理改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辨证提供标准化参考,也为舌象诊断的标准化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其他文献
为探寻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过程中“保护”与“利用”的动态平衡,明晰珍稀植物园规划建设的重点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基于天目山珍稀植物园规划目标与理念,提出“生态优先”“系统规划”“可持续弹性发展”3个规划原则,并通过项目实践检验方法论,试图为珍稀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路径。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娱乐化内容的追逐,许多泛娱乐短视频平台、视频直播平台开始逐渐吸引人们的眼球。但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以获得利益,诸多如内容同质、低俗化等现象不仅不断地侵蚀着视频直播行业,也导致了用户的审美感知力的衰减与判断力的钝化。当影像信息为主要传播形式的视觉文化在数字时代的表征已呈现出过度化的趋势时,一种以声音为介质的听觉传播也以当下最火热的直播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网络语音
国家先后批复了北京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标志着我国植物园建设迎来新热潮。本文通过分析其现状,总结其优势和需要优化提升之处,并从园林建筑、滨水景观、植物景观、设施体系及科普景观5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促进打造更加完善、更高水平的海南热带植物园,助力海南自贸港高标准建设。
目的:通过分析湖北鄂州地区324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发病机制,为辨证论治及与预防COVID-19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鄂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雷山医院)自2020年2月20日-2020年3月20日324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特点。结果:收集的324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干咳)、乏力、头晕
目的 分析京冀两地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轻症病例的症状变化规律及中医病证特点。方法 通过回顾2022年1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轻症病例在发病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中医症状表现,对其中医病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收集确诊病例350例,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疫苗覆盖率较高,基础病较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药证规律,为COVID-19的中医论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黄冈大别山医院18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中医证候、处方用药,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对药物、症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265个处方,涉及中药129味。药物主要功效依次为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使得高校财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给高校财务的共享服务建设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如何克服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校财务的共享服务,搭建高校财务的共享平台,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应该思考和解决的主要课题
《背影》是由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书写的一篇回忆型散文。1917年,作者收到祖母去世的噩耗,回家奔丧。就在这个时候,父亲也失业了,在办完丧事后,父亲打算在南京寻找一份工作,作者也需要返校学习,于是父子俩在浦口惜别。作者在途中感受到了父亲的关怀与体贴,让作者经久不忘,于1925年有感而发,写下著名散文《背影》。散文篇幅虽然短小,却充分的表现出了深厚的父子情义,感人肺腑,写作特色突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研究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5g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手段更加重要,社会步入了新的发展模式。智能化将给人类带来新的体验,社会将围绕5g开展新技术,新网络,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