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腹膜为结直肠癌第2常见转移部位,早期诊断困难,预后不良。既往多采取全身性系统静脉化疗作为腹膜转移的主要治疗策略,其全身不良反应明显,且不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近年来,外科技术、理念、设备的不断发展以及新的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的出现改善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可在有效清除腹腔内游离癌细胞与亚临床病灶的同时,减轻化疗药物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最大程度上实现宏观与微观的肿瘤根治,目前,CRS HIPEC已被国内外作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一线治疗方案。文章分析总结了CRS HIPEC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生存疗效、预后因素分析、化疗安全性等问题,探讨了HIPEC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争议。

其他文献
我国青少年视力健康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我国学生近视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2021年即将过去,本文将对近视防控工作进行回顾,争取为2022年取得更大成就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建立在卫生医疗机构、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持续投入到学生近视防控工作中的基础上的。10月26日,教育部就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
期刊
医学精准、影像先行,医学微创、影像支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现代医学已从以疾病治疗为主转变到生命健康全过程的预防、治疗和康养。在临床诊疗中,75%~85%的信息来源于影像图像,医学影像已经由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发展成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广泛应用于体检、疾病筛查、诊断与鉴别、疗效评价及预后等多个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医学影像无创、快捷、精准,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了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在疾病筛查、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眼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5G网络、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成熟和广泛应用,推动了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各种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服务加速涌现。信息化成为建设现代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创新、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的重要动力。智慧医疗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已成为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智慧医疗是提升医疗服务便捷化和健康
期刊
公共卫生是一门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控制疾病、保护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寿命的科学与艺术。其目的是促进公众健康,延长健康寿命,但其本质是要发展公共政策,要靠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公共卫生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单纯的技术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社会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对公共卫生有了新启示和新定位。
期刊
2021年4月5日,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中国病例占全球新诊断病例的24%,占死亡人数的30%。深入了解恶性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癌症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笔者对2021年度临床肿瘤学的主要进展作简要回顾,并提出一些个人思考。
期刊
期刊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早期(Ⅰ~Ⅱ期)乳腺癌占比为73.1%。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制定的主要依据为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但其对于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存在一定不足。多基因检测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不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预测疗效,从而指导乳腺癌辅助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决策。共识专家组根据多基因检测工具的特点、验证结果及工具可及性,并结合临床实践,针对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早期乳腺癌,将OncotypeDx®(21个基因)、MammaPrint®(70个基因)、Recur
前列腺癌是好发于老年男性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筛查与患者的早诊早治对提高前列腺癌治愈率至关重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将促进中国前列腺癌筛查的同质性和规范性,提高前列腺癌筛查的效果。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原则和方法,整合近年来国内外在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面的新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前列腺癌筛查的实际经验,针对前列腺癌筛查对象、技术、流程、质控等
晚期乳腺癌预后较差,疾病特征复杂,后线解救治疗较为困难,但是通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可以实现长期带瘤生存,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晚期乳腺癌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基因靶向治疗使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基因检测是分子分型诊断、遗传风险预测、疗效监测、耐药提示以及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手段,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子病理诊断、靶向药物选择以及治疗模式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共识专家委员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归纳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的热点问题,深入探讨晚期乳
近年来,随着对乳腺癌筛查的重视与规范化诊疗技术的提升,中国乳腺癌患者治愈率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显著延长。伴随乳腺癌患者随诊随访期的延长,患者面临的肿瘤及相关其他健康问题也逐渐增加,需要制定更为精准而长远的随诊随访计划,关注更广泛的健康风险。抗肿瘤治疗、年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导致的乳腺癌患者心血管、骨健康、心理健康等问题,已成为乳腺癌患者管理的新难题,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转化为疾病复发和死亡风险。因此,除了落实规范化治疗外,患者科学规范的随诊随访、伴随疾病的全方位管理、跨学科协作、全面康复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