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与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在治疗肝囊肿患者中的疗效比较

来源 :微创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与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在肝囊肿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肝囊肿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2)和B组(n=43),其中A组行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并发症、复发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ALT、AST及TBIL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A组的26.19% (P <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98%,明显低于A组的23.81% (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与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患者有较佳的临床效果,两者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相当,但与后者比较,前者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体会,为初期开展该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相关情况并总结其手术难点.结果 本组23例患儿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术中行胆道造影者9例,其中合并结石者3例、胆泥淤积者2例;术中发现肝总管狭窄者1例,变异的肝右动脉跨过肝总管前方1例,胆囊壁水肿者2例,局部与十二指肠及大网膜粘连者2例.中位手术时间275(210,360) min;中位出血量10(5,10) mL,术中均无输血.中位禁食时
目的 探讨微课教学模式下团体努力的应用研究(GEAR)式翻转课堂对医学检验技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8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实行微课教学模式下GEAR式翻转课堂前后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的考核.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结果 教改后,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89.23 ±5.36)分、专业技能成绩为(88.26± 1.52)分、实际案例分析成绩为(82.32±5.12)
目的 探讨球尖技术在骨盆外固定Schanz螺钉置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例骨盆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术中均行骨盆外固定Schanz螺钉置钉,其中治疗组使用球尖技术手动置钉,对照组使用常规植入法置钉.比较两组术中穿刺次数、置钉时间、螺钉穿透率、术后螺钉松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骨盆复位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中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置钉时间短于对照组,螺钉穿透率、术后螺钉松动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
目的 对比不同体位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根据手术体位分为俯卧位组(n=42)和改良Valdivia体位组(n=4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体位安置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结果 改良Valdivia体位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俯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安置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体位安置前,而改良Valdivia体位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幅度小于俯卧位组
目的 比较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机分为两组,急诊组40例行急诊PCI治疗,择期组40例行择期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重构相关指标、血清学指标及术后30 d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1个月,急诊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术前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升高(均P<0.05);择期组LVEDD较术前缩小,LVEF较术前升高(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免补片手术治疗青少年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男性青少年腹股沟斜疝患者131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67)和开放组(n=64),腹腔镜组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离断内环口缩窄+脐内侧襞瓣修补术;开放组施行开放式Ferguson手术.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发现对侧隐疝例数、术中诊断并发同侧脂肪疝例数、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返病房后24 h疼痛评分、术区肿胀情况及2年复发率.结果 与开放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发现对侧隐疝例数、术中诊断并发同
目的 探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择期全麻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100例,按麻醉维持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于常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舒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对照组吸入2%七氟烷,观察组吸入1.5%七氟烷并持续静脉输注4 μg·kg-1·h-1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麻醉苏醒期恢复情况和药物用量、气管拔管时躁动和咳嗽发生率及在麻醉恢复室内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时及手术开始后30
随着人们对疾病基因相关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核酸药物因其在基因治疗中的潜在作用而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核酸药物已成为生物医药发展的前沿领域.为支持核酸药物的药代/毒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研究,推动新药开发,满足临床治疗药物监测的需求,核酸药物的生物分析方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除传统的基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酶联免疫法外,实时荧光定量PCR、基于液相色谱分离技术法等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分析技术各具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核酸药物生物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及在法规指导下的规范性核酸药物生物
目的 探究微波照射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利尿及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高位保留灌肠与微波脐周照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腹水检测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水中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水平低
目的 观察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应用电刺激联合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30例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电刺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耻骨联合分离距离、VAS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耻骨联合分离距离为(3.3±0.6)mm、VAS评分为(2.1±0.7)分,短/低于对照组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