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与胡适君子之交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_yang_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过后,胡适为何
  “退步”了?
  在“新文化运动”早期,胡适与鲁迅对中国传统戏剧的观点比较一致,都认为应当同中国旧文学一样,加以彻底革新,他们都推崇西方话剧的表演形式与思想内涵。
  但10年后,胡适似乎又与这一初衷背道而驰,转而特别支持“中国旧戏”。
  这一戏剧性的转变,当然招致了鲁迅的讥讽。鲁迅与胡适最终分道扬镳,正是因为在是否支持梅兰芳这一问题上出现了根本分歧,从此“新文化运动”才开始分支发展成相反的两翼,一翼向左,成为革命文艺;一翼向右,成为自由主义。
  无须多言,以梅兰芳为焦点,鲁迅与胡适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种种观念之争,注定是要成为思想史上的一桩“学案”的。那么,胡适与梅兰芳的交往,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况,二人保持着一种怎样的人际关系呢?
  《胡适日记》四提梅兰芳
  其实,从胡适知道梅兰芳之名开始,就没有把他看作是那种顽固守旧的“中国旧戏”的化身;况且梅兰芳改良京剧的举措与成果举世皆知,胡适本人也深表赞赏。胡适没有把梅兰芳作为“戏剧进化史”的古老标本来研究,而是颇有些友好往来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即使不算亲密,也至少可算作友朋之列。
  《胡适日记》中提到“梅兰芳”的有四处,一是“1928年12月16日,梅兰芳来谈,三年不见他,稍见老了”。二是“1930年7月25日,梅兰芳先生来谈在美洲的情形,升谈到欧洲去的计划。我劝他请张彭春先生顺路往欧洲走一趟,作一个通盘计划,然后决定”;三是“1930年8月24日,见着吴经熊,他新从哈佛回来,说,美国只知道中国有三个人,蒋介石、宋子文、胡适之是也。我笑道,‘还有一个,梅兰芳’”。四是“1930年10月13日,下午见客,顾养吾、陈百年、梅兰芳、冯芝生、王家松”。除此之外,还有一篇用英文写成的《梅兰芳和中国戏剧》。这篇文章的出炉,不但见证着胡适与梅兰芳的交谊,也是对其十年前的“中国戏剧改良论”的某种微妙修正。
  梅兰芳赴美演出前
  多次请胡适帮忙
  原来,至迟从1929年秋开始,梅兰芳为了准备赴美演出,曾多次造访胡适,专程向他讨教有关赴美演出事宜。对于如何征服美国观众,他心里没底,请求胡适为他选戏目,在内容旨趣、艺术风格上为他做指导。据《胡适之晚年谈话录》记载:“当年梅兰芳要到美国表演之前,他每晚很卖力气地唱两出戏,招待我们几个人去听,给他选戏。那时一连看了好多夜。梅兰芳卸妆之后,很谦虚,也很可爱。”出国前,梅兰芳打算新排《太真外传》并试演,试演的首批观众之一,就有胡适。不仅如此,梅兰芳还曾致信,请求胡适出面,将《太真外传》的剧中情节用英、日语翻译出来,以备国外观众了解剧情之需。
  后来,随梅兰芳赴美演出,而特别编印的英文版《梅兰芳与中国戏剧》中,梅兰芳所有赴美演出剧目及剧情均有了英文译本。另一册英文版《梅兰芳太平洋沿岸演出》,其内容不再是梅氏的剧照展示与剧情简介,而是一册评述梅氏戏剧艺术的英文专集,为首一篇就是胡适所撰《梅兰芳和中国戏剧》。
  在这篇文章中,胡适盛赞梅兰芳“是一位受过中国旧剧最彻底训练的艺术家。在他众多的剧目中,戏剧研究者发现前三四个世纪的中国戏剧史由一种非凡的艺术才能给呈现在面前,连那些最严厉的、持非正统观的评论家也对这种艺术才能赞叹不已而心悦诚服”。更将传统剧目《思凡》的梅氏演绎,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艺术相提并论。在包括胡适、齐如山等人的评论文章之后,该专集末尾还附录了梅兰芳首次访美演出美方赞助人名单,其中胡适的老师杜威就赫然在列。这一切都在表明,胡适对梅兰芳赴美演出不但予以支持与帮助,而且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
  虽然胡适这篇文章对“中国旧戏”及其相关概念依然还有所提及,但对这些概念的批判力度与厌弃态度已明显有所收敛,甚至还带着某种好感与亲切感,将其纳入世界戏剧史领域,予以褒赏性质的比较研究。这一切,恐怕都与梅兰芳改良旧戏有着微妙的关联。
  1930年上半年,梅兰芳在美国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夏威夷等城市共演出70多场,受到各地盛大欢迎和热情接待,获得了极大成功。1930年7月20日,梅兰芳赴美巡演顺利结束,载誉归来之际,胡适又在上海亲自参加了各界人士盛大的欢迎会,并发表欢迎演说。
  据报道可知,梅兰芳赴美前后、返国前后,胡适都是其座上宾,而且彼此间亦是极其友好,相互赞赏的。二人这种虽无深交,却互敬友好的交谊,在1930年前后,是不乏相关史料印证的。虽然在此之后,二人并未保持高频度的交往,但从胡适晚年还在忆述中有所提及来看,胡适与梅兰芳的交谊,也可谓是君子之交,持续终生了。
  (摘自《北京青年报》)
其他文献
EI是国际公认的权威检索工具,1991~2000年间,我国科技论文被EI收录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论文的收录率,首先要提高论文质量和水平,其次要按EI的要求规范论文的写作,第
研究了PLC控制系统环境影响的一般规律,结合系统可靠性理论,基于当前PLC控制技术,提出PLC控制系统环境可靠性设计方案,为更稳定的控制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褚时健的粉丝,他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更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骄傲。所以,我每次来不能说是看望他,应该说,每次都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取经的。他一年创造300亿元税利的时候,万科的经营规模才30亿元,差距非常大;我们前年才缴了300亿元的税,而褚厂长在二十年前就达到这个数字了,那还是二十年前的300亿元。所以,在褚厂长面前,我只是前来学习的后辈,他一直给我非常强烈的内心触动。  十年前,
从应用程序框架、易用性和可移植性3方面对Visual C++与C++Builder进行了比较,分析了Visual C++与C++Builder的发展前景.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和理解的健康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正确理解,并运动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与基本素质[1]。在2008年卫生部就我国公民的健康与疾病的现
压气机的叶轮是增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叶轮曲面复杂,设计、加工困难.阐述了反求技术的概念和组成,并对反求技术在压气机叶轮曲面建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他尊重人才,广开言路,很多能人志士都愿意追随他。  一天,魏文侯与国师田子方喝酒很尽兴,便令宫廷乐师们来奏乐起舞。乐声响起,魏文侯听得如痴如醉,突然他搁下酒杯问:“田先生,您听出今天编钟的声音有些不协调吗?左侧的音好像高了些!”田子方学识渊博,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可当时他却埋头喝酒,没理会。魏文侯又侧耳听了一会儿,接着说:“左侧编钟的音确实有问题!”田子方笑了笑,还是
经常可以听到“人体排毒时间表”这样的说法,它们大多给人体的器官安排了特定时段,认为该时段是某器官的排毒时间。其实,这张所谓的时间表并不可靠。  1.谣言:每天21:00~23:00是人体淋巴的排毒过程,此时你应该静下心来,听听音乐,使自己尽量保持安静。这样免疫系统会很顺利地完成排毒工作,让你的免疫力增加。  真相:淋巴系统是时刻不停循环的。淋巴液最后经由全身的淋巴管收集,进入右淋巴管和胸导管,再进
目的应用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方法对480例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的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并与24 h尿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