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开通网络稿件处理系统的通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nkyoumu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稿件的处理速度和效率,缩短文章的发表周期,《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现已开通了网上投稿办公系统,只需要在首次投稿时经过简单的注册,便可以永久使用。投稿成功后,我们的系统会自动发送邮件和手机短信通知稿件各阶段的进展程度,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自动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完全实现在线的稿件处理过程。

其他文献
结肠海绵状血管瘤为良性病变,相对少见,常因认识不足发生误诊.本病多依靠内镜、CT、MRI等检查协助诊断,最终依靠手术及病理来确诊.近年来超声内镜在各级医院得到推广应用,但因结肠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低,对其超声特点无统一认识.我院手术病理确诊1例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报道如下.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南京医学会承办。设有论著、短篇论著、基础研究、临床报道、病例报道等栏目,主要报道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和大肠镜、小肠镜等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
目前我国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其癌谱变化正处于由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谱的过渡。1993至1997年中国大城市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消化系统肿瘤发病占总恶性肿瘤发病数的一半以上.其中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分别居肿瘤发病的第1、4、6位,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临床特点及其家系调查的意义。方法对15例先证者及其高危亲属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以及消化道外的表现和内镜下表现进行调查观察,如确诊PJS,经内镜或外科治疗后,每年至少复查1次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及腹部B超、X线胸片。结果普查PJS患者亲属共63例,发现PJS患者34例。新发现的患者均有黑斑,其中伴有其他症状者18例,有5例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包括胃腺癌、小肠腺
患者男,24岁,因反复呕吐隔夜食物3个月余就诊。患者于3个多月前出现反复呕吐隔夜食物(含胆汁),呕吐后上腹部闷胀不适感可稍缓解,伴反酸、嗳气、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查体:消瘦,面色苍白,巩膜无黄疸,浅表淋巴节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上腹剑突下轻压痛,肝脾、包块未触及。胃镜检查:食管下段及赍门见散在条索状红斑,胃底见大量食物残渣及胆汁潴留,胃体黏膜未见异常,
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常见于壶腹癌、胰头癌等,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纳差、呕吐等,手术治疗难度较高,损伤大,预后较差,再加上确诊较晚和年龄因素,很多病例采取保守治疗,以积极改善进食为治疗目标。近年来应用金属内支架植入成为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我们观察了18例内镜联合X线下支架植入治疗十二指肠恶性梗阻,评价其临床疗效和操作的安全性。
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基础上的胆总管取石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胆总管取石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EST后并发症始终困扰消化内镜医生.其短期并发症,如穿孔、出血、急性胰腺炎、感染等已经有较多的研究涉及,而长期随访的研究,观察EST术后长期的并发症,目前研究相对较少,也缺乏相关综述性或评论性文章.
单纯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胃近端癌、贲门失弛缓症和自发性食管破裂等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目前内镜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探条式扩张器扩张术、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本研究前瞻性探讨了单纯探条扩张和置入覆膜支架持续扩张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香港消化内镜学会联合主办,江苏省医学会、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承办的第10届国际治疗内镜及消化病学术大会已于2010年6月10—13日在苏州举行。有近1500余名国内外专家和代表参会。
患者男,53岁,因排便不畅3月余入院。患者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不畅,每次排便量少,每天十余次,为黄色稀便,偶带有白色黏液,无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感,时有大便失禁,夜间加重。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乏力、腹痛等不适。患病以来,饮食睡眠尚可,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下降。既往有结核病史,2003年因“胃溃疡并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入院时体格检查:生命征正常,神志清,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