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教学的“另类”尝试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ganle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古诗词的教学,尤其是《唐诗宋词》的文本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项目,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典范的载体,地位不言而喻,做好它的教学,也是对一个语文教师的考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我们就針对教学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多方位的进行古诗文阅读的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原有的课堂模式,从学生兴趣入手,集知识积累、理解创新、文化浸润、情感提升于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课堂教学的创新方面,选取一节课堂实录展示给大家,共大家指导。
  (师生问好,进入课堂)
  【师】我们今天进行的课堂学习是“读古诗,习作词”(多媒体展示),实际上是古诗阅读延伸至写作的一堂训练课。古诗文是我们从小学就朗朗读书的内容。至今,很多诗歌张口就能吟出,谁能背诵一首?
  【生】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背得很好,但是总感觉情感表达上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生】好像没有表现出诗歌的感情。
  【师】对,那谁能再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学生再背诵,全体学生鼓掌)
  【师】看,加上肢体语言更具备表现力了。
  (大屏幕展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诗歌,齐声读。(学生齐读)
  【师】大家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它的什么特点?
  【生】用字比较少。
  【生】语言非常精炼。
  【生】很有内涵,让人思考,给人以启发。
  【师】针对这首诗歌,我们想想它能给我们那些启发?首先闭上眼,回味一下,在你的脑海中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落榜之后的心情,用月亮、乌鸦啼叫的景物,展示的是一种凄凉,惆怅的心情。
  【师】很好,抓住了诗歌的根本,这是理解好诗歌的关键一步。大家想想,诗人这种心情是不是在诗句中直抒胸臆?
  【生】没有。
  【师】能不能看出凄凉来?
  【生】看出来了
  【师】怎样看出来的?依据的是什么?
  【生】意象。(教师展示课件中的“意象”一词)
  【师】大家对古诗中的专有名词非常的熟悉,那么你能不能找出这首诗中的意象?
  【生】能(学生讨论)
  【生】月落、乌啼、霜、天空、江水、枫树、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客船。
  【生】还有桥、夜晚。
  (学生回答,老师通过课件展示:下划线标出诗歌中的意象)
  【师】我们通过意象用现代人的视角去品味诗歌,不过我们没有张继那样落第之后凄凉、清冷、彻夜无眠的心情感受,但是不影响我们读懂他的心情感受。这就是和古诗的共鸣,尤其是一些词作者在理解了古诗意境下,加上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创设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下面我们就欣赏一首根据《枫桥夜泊》完成的歌曲
  大屏幕投出《涛声依旧》歌词: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生】(齐读)
  (放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
  【师】大家读并且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能不能感受到歌词中保留了原有诗词中的那些意象?
  【生】渔火,枫桥,钟声,月落乌啼,风霜,客船。
  【师】那歌词中为表达而新出现的意象有哪些?
  【生】双眼,那份真情,疏远的情感,一片云烟,那张笑脸,一张旧船票,
  【师】从意象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歌词相对于诗词在情感上也有较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什么?
  【生】诗词写得是作者落榜之后的凄凉,而歌词写得是与恋人分别后的伤感。
  【师】对,有吸收有创造更有区别,保留的意象为自己作品服务,但是情感主题往往已经发生了变化了,这就是歌词与诗词的异同点。
  【师】如果用一个程序说明的话,应当是这样的:
  读诗—理解----鉴赏----共鸣-----习作
  【师】同学们可以任选我们《古诗文阅读》中的一首诗歌,创作一首自己的歌词。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查看指导)
  【师】刚才看了部分同学的作品,有的堪称精品,下面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每位同学都能展示,我们分一下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篇最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小组活动,展开热烈的讨论,老师参与到其中一个小组中。)
  【师】大家的作品写得非常好,我参与的小组有三篇作品我真是难于取舍啊!哪个小组先展示?可以抢答。
  其中一个学生已经站起来了。
  【生】依据《静夜思》创作,(读)   流星划过了天际,错过了许愿。
  身在家乡时刻,错过了珍惜。
  床头上的明月依旧清晰,
  快乐的日子早已烟消云散,
  小时的八音盒还在选转,
  星星依旧在天空眨眼,
  四周一切寂静,
  心中一片空白,
  只有思念。
  夜更深了,
  心中的情感更加强烈,
  怀着思念的心情久久不能入睡。
  【生】依据《关雎》创作,题目是《永恒的眷恋》
  我对你的思念,
  填满整个夏天,
  偶然间的相遇,
  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
  飞舞的裙边,
  扰乱我的视线。
  飘起的长发,
  拨动我的琴弦。
  多少日夜,
  孤枕难眠。
  熟悉的笑脸,
  一遍一遍在我的脑海浮现。
  转身离去的瞬间,
  泪水模糊了双眼。
  就让思念伸向天边,
  润泽我对你的思念,
  那个被风吹过的夏天,
  成了我一生一世的眷恋。
  (学生掌声)
  【师】从掌声中我们知道了大家对她作品的态度。这样,我们既然有创作,就要有对比,大家可以从对比当中得到更大的启发。
  【生】依据《静夜思》,作品的名字是《月光》。
  朦胧的月光透进我的心房,
  冰冷的血水在我的身体里流淌,
  视角的天窗遮挡了我的目光。
  好像有双翅膀,带着我飞向远方。
  飛得很远、很高,看不到我的家乡,
  昨日还依稀可见,
  今日却不知去向何方?
  忽然感觉好冷好冷,
  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身体僵硬的无力回望。
  心在燃烧,
  小小的火焰却温暖了我的胸膛。
  我感觉好温暖,
  灵魂已飞跃时空,
  飞向了天堂,
  而身体却烧尽了灰烬,
  留在了异国他乡。
  (掌声)
  【生】依据《关雎》,题目是《梦牵绿洲》
  明净的河面中镶嵌着一方绿洲
  关关叫声铺开舒散的水波
  戏水的鸟儿追逐彼此的划痕
  远方的人儿可知我相思的心情
  茂盛的绿草间站立着一位姑娘
  婀娜身影映衬盛开的花朵
  风吹长发舞动清澈的天空
  远方的你是否有思念的牵挂
  皎洁的月光下坐着仰望星空的我
  夜中无眠击碎入梦的境幻
  窈窕的身影牵动反复的辗转
  远方的你能否读懂遥望的忧愁
  铮铮的琴弦上跳出伤感的低吟
  无助的双手抖落高音的震颤
  双飞的水鸟扯动我痴呆的视线
  远方的你是否听见钟鼓的召唤
  【师】从展示的作品来看,同学们都不是普通人了,而是词作家了(学生笑声),大家应该把自己的作品投到报社,如果变成铅字,就有可能让某位作曲家看到,觉得很不错,谱上曲子,有一位当红歌星演唱了,就成为经典了。当然,最根本的是同学们应当坚持的是读诗词这种收获是最主要的。时间久了,就会提升我们的素养了。下课。
  【教后记】
  学生阅读古诗词,以往我们的做法往往是先读,再诵,带着问题切入,进行诗歌的分析鉴赏,一般都是从诗歌内容,诗歌结构,用词炼句,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一一展现。现在想来,效果虽好,也能贴近高考考查能力训练的要求。但是对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失去了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的兴趣要求,支离破碎总是不让人喜欢的。于是,在这个状况下,结合课题要求,我们对古诗词的诵读要求是:站在高处,整体感知、把握。充分引导、调动学生,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积极性,动脑、动手,动心。让头脑中产生知识风暴,训练学生的图文、诗文、诗画等的转换,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达到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去除功利性,回归阅读鉴赏的原生态,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核心。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
其他文献
一、前言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是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某种技能等单个教学任务而设计的,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针对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日益盛行的趋势下,微课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2]。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
川省巴中市中坝小学,一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袖珍小学,学校曾几迁校址,数易校名。12年前,这所学校被称为全市最典型的“袖珍小学”,五年前,学校位于中坝棚户区,土墙、瓦房、泥巴院,6个教学班,学生不足百人,学校生源不理想,办学条件差,甚至一度面临撤并。但是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学校怀揣全市人民的期许,凝心聚力,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优良的办学成绩在省内外声名远播,科技教育已经成为办学特色之一,是省、市青少年科技
【摘要】榜样教育是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展了“身边好人”的评选活动,这些当选的“身边好人”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受教育者。运用“身边好人”的榜样事例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引导市民见贤思齐,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进一步完善“身边好人”的榜样教育,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榜样的人选,积极营造学习榜样的社会氛围,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爱榜样等,弘扬社会正气,进
内容摘要:本文就当前普遍开展的多媒体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为了能更充分地发挥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先进作用,只有通过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从而开创语文教学崭新的局面。  关键词:语文科目,多媒体教学,利与弊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最重要、最特殊的人际关系。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教师的最大荣耀与幸福,教师的发展也离不开学生这一特殊的教育群体。在教育实践中,只有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核心位置,教育的成效才会更明显,学生的综合素养才会提升得更快,教育的品质才会更高。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尊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赢得尊重  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厉的教师、严格的管理,才能创造出一个有序的班
核心提示:据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农村小学数量减少了52.1%,初中数量下降26.19%。有学者拿出调研数据表明,强行撤校后,学生上学距离平均增加4.05公里,住宿生的平均年花费为1157.38元等,导致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农村孩子辍学率上升。  编者按: 为了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集合教育资源和师资优势,从2001年开始,我国农村地区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也就是通
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历史使命,也是发扬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高中语文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和综合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快传统文化继承的进程,也可以增强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沧桑,洗尽铅华仍然长盛不衰,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体系内涵深刻并且包罗万象,主要以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作品、传统艺术和美德以及中
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信阳中学在“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紧紧围绕“培养自信阳光、博学善思的文明中学生”的办学目标,致力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改革,总结提炼出了“自信自主自省”高效愉悦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人的价值关怀,营造了良好的生命课堂氛围。  我们学习研究过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思考解读过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然而在学习模仿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了诸多不符合我校自身
【摘 要】根据教育部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在传统学历继续教育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继续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和发展思考。通过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目前继续教育的办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设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目标任务,提出发展思路,并提供发展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定位;目标任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
【摘要】成人远程特殊高等教育与全日制特殊高等教育是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成人远程特殊高等教育与全日制特殊高等教育的现状、优势、协同关系的基础之上,基于协同发展的理论,以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和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的合作为例,探究成人远程特殊高等教育与全日制特殊高等教育相互协助、取长补短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无疑将会拓宽成人远程特殊高等教育与全日制特殊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创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