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早熟禾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 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来源 :草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hoxy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饥饿响应(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 PHR2)家族基因在植物磷(Pi)信号调节网络中发挥重要指示作用.为了解该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反应机制,本研究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中克隆了PHR2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并分析P H R2基因在草地早熟禾逆境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P H R2属于M YB-CC型转录因子,与节节麦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该基因主要定位在细胞核.P H R2基因在草地早熟禾的根、茎、叶、穗中均有表达,其中根和穗中表达高于茎和叶;低磷诱导叶中P H R2基因表达低于适磷下该基因表达;干旱胁迫抑制该基因在根、叶的表达,但根与叶的转录调控模式存在差异.本研究为探究PHR家族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不同诱变处理对紫花苜蓿表观遗传学效应的影响,试验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 S)和60 CO-γ两种诱变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进行处理,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BS-seq)技术,对紫花苜蓿诱变前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体内的DNA甲基化主要有mCG,mCHH和mCHG 3种类型;C位点发生甲基化的比率在EMS诱变处理下表现为上升,在60 CO-γ诱变处理下表现为下降.此外,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G序列;对不同诱变处理组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鉴定发现有105个基因在两组比较
本研究依托沿海拔梯度布设的三个配对的围栏和自由放牧样地探讨了土壤真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对放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暖季放牧和冷季放牧都没有改变高寒草原化草甸土壤真菌系统发育α多样性,暖季放牧也没有改变高寒草甸土壤真菌系统发育α多样性;暖季放牧和冷季放牧都显著改变了高寒草原化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系统发育结构,且暖季放牧也显著改变了高寒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系统发育结构;放牧使得两个高寒草原化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系统发育结构更相似,这可能与放牧条件下两个高寒草原化草甸的土壤含水量的相似性的增加有关.因此,冷季放牧和暖季放牧对高
本试验对杂交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青贮饲料中附着的优良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鉴定,以期为提高杂交构树青贮品质提供乳酸菌资源.试验最终分离得到8株优良乳酸菌,其中菌株G4,G7,G9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G10,G12被鉴定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Q3,Q5被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Q7被鉴定为戊糖片
为探明豆/禾间作在不同生长阶段及种间互作的氮营养动态特征,本试验采用营养液砂培法进行了盆栽根系分隔模拟间作试验,通过根系分隔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甜高粱(Sorghum dochna)不同生育时期的氮代谢特性及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在各生育时期下均表现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分隔和单作;紫花苜蓿4个氮代谢酶活性在初花期时表现为紫花苜蓿单作显著大于不分隔和尼龙网分隔(P<0.05);甜高粱氮代谢特性均在紫花苜蓿初花期时均表现为不分隔显著大于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OX)呼吸途径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新牧4号\'和\'甘农5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呼吸电子传递链专一性抑制剂水杨基氧肟酸(Salicylhydroxamic acid,SHAM)和氰化钠(Sodium cyanide,NaCN)部分抑制AOX和COX途径,研究了低温(10℃)、对照(25
为发掘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优异种质资源及其抗落粒品种选育,本研究以68份柱花草种质为试验材料,在2020—2021年间对落粒率等共9项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观测,采用SPSS 20.0数据分析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中主枝条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7.2%.68份种质中,T F0027落粒率最低;T F0255落粒率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落粒率与小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茎粗呈极显著
试验以贮藏5年自然老化的草地早熟禾(Poa p ratensis)\'午夜\'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KNO3(0%,1.0%,2.0% 和4.0%)和抗坏血酸(0,0.5,1.0和1.5mmol·L-1)引发0,1和2d后,回干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活力指数、平均发芽天数、芽长、芽鲜重、根长和根鲜重等指标,探究其对草地早熟禾老化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梯度KNO3和抗坏血酸处理后,草地早熟禾老化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根长、芽长和根鲜重均较未引发处理显著提高,平均发芽天数显著缩短,
为了获得秋眠时期秋眠型和非秋眠型苜蓿(Medicago sativa L.)顶芽中各自特异表达蛋白,鉴定其在苜蓿生长和秋眠中的功能,同时证明常规高通量筛选差异蛋白不包括特异表达蛋白,本研究拟分析秋眠时期秋眠1级苜蓿标准品种\'M averick\'和9级苜蓿标准品种\'Cuf101\'顶芽蛋白质组结果中各蛋白在两品种顶芽中是否存在筛选各自特异表达蛋白,并应用qRT-PCR检测特异蛋白mRNA从春季至秋季在两品种苜蓿顶芽中相对表达量,应用农杆菌侵染子叶节点受伤幼苗建立各自的转基因植株并观察其
为探究不同硒源及浓度对\'偏关\'苜蓿(Medicago sativa\'Pianguan\')种子萌发及物质转化的影响,本研究以\'偏关\'苜蓿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0.3,0.6,1.2,2.4,4.8,9.6mg·L-1)及蛋氨酸硒(0,1,5,10,20,40 mg·L-1)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0.3mg·L-1亚硒酸钠和1mg·L-1蛋氨酸硒可显著促进苜蓿幼苗胚根伸长,1,5 mg·L-1蛋氨酸硒使苜蓿幼苗胚根直径显著增大.还原糖含量
为探究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缓解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镉(Cd)毒害效应及可能产生的生理机制,本试验以2个柳枝稷品种\'Alamo\'与\'Cave in Rock\'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外源1μmol·L-1 ABA预处理对20μmol·L-1镉(Cd2+)胁迫下柳枝稷幼苗生物量、根系形态、膜脂过氧化物及脯氨酸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显著抑制柳枝稷生长,\'Cave in Rock\'比\'Alamo\'的耐Cd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