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铁路隧道地质勘察技术探讨

来源 :高速铁路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云南地区在建和已建成的10条铁路隧道施工后围岩级别的统计分析,总结了云南地区铁路隧道围岩的分布特征:施工后,隧道围岩级别占比中Ⅳ、Ⅴ级围岩比例高,Ⅳ、Ⅴ级围岩比例与软质岩占比之间接近正比关系;以小江断裂~弥勒-师宗断裂一带为界的东西方向及三江并流区域向南东的横断山区南延段的南北地理方向上,围岩级别比例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程度不均,隧道围岩级别的占比与区域断裂走向密切相关.并对云南地区铁路隧道地质勘察周期、隧道围岩与工程投资的相互关系、隧道围岩的修正、隧道物探正常场的钻探验证、围岩初始地应力的评价与大变形的确定等进行了技术探讨,以期为该地区后续铁路项目的隧道建设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结合川西北某岩质公路滑坡防治工程,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探明该公路滑坡为古滑坡复活形成的次级滑坡.针对滑坡的基本情况、变形特征等,可以将滑坡分为6个变形破坏亚区.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滑坡浅层滑面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可能失稳引起路基垮塌.根据滑坡各亚区的稳定性分析、变形破坏特征和对国道的影响,提出了对各亚区分别处置、统筹考虑的综合治理方案.
针对西南地区隧道地质情况复杂,超前地质预报难度较大的状况,比较了各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特点.提出采用TRT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其进行预测,结合其三维层析成像的优势,可以较为准确、直观地展现隧道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情况.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由于场区“红层”地质结构的特殊性,及其规律的砂泥岩互层从而导致其场地的隔(含)水呈现韵律性分布,同时由于地下多层空间的复杂性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处理机场地下水相关问题存在复杂性与独特性.如建设期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局部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失稳;地下空间的建设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补径排条件改变等.结合现场大量精确监测数据,运用Matlab、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地下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并对未来的沉降变形进行了预测.
以铜头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在水电站坝区采集水样测试,采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特征,综合探究坝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结果表明:大部分水样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仅地下水水样点ZK01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Ca型以及地下水水样点ZK38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Ca型;水样点离子组分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作用,并受一定程度的蒸发作用影响,地下水水样点ZK38还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水样点总体以大气降水集中补给为主,存在滞后效应.坝后
水库蓄水后出现坝基或边坡渗漏很常见,评价渗流对大坝稳定和安全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对某重力坝水库的渗漏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能够保证大坝稳定的坝基排水孔最高折减系数界限值进行了推算,对边坡稳定进行了复核.研究结果表明:重力坝水库在目前左岸渗漏的情况下,坝肩和边坡都是稳定的.稳定影响评价方法为同类工程积累了可借鉴的设计经验和施工经验.
箱式挡土墙多应用在特殊工点,通常墙体尺寸较大,需进行个别设计.小尺寸的箱式挡土墙受结构及配筋构造的限制,其经济性较差,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箱式挡土墙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土压力计算、构造措施、结构尺寸、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贮仓土压力理论优化土压力算法;采用箱体与底板分离式构造优化结构受力;采用错排钢筋布置减小结构尺寸;采用预制装配施工提高施工效率.优化后,箱式挡土墙的技术优势显著提高,其壁厚更薄,钢筋用量更省,质量更易控制,施工更快捷、更环保,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拓
亚热带抽水蓄能电站(抽蓄电站)公路为创造绿色环境,对沿线喷混凝土边坡采用种植三叶爬山虎复绿.基于梅州抽水蓄能电站(梅蓄电站)多年来三叶爬山虎培育和养护,分析了三叶爬山虎全过程生长状态,得到了三叶爬山虎在喷混凝土边坡的一般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利用库盆和库岸边坡清理出来的表土作为路肩花槽培土的基础上,定期进行补水和清理表土原有草种成长起来的幼苗,可以有效促进三叶爬山虎的快速生长,提高复绿效率.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由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21年9月29日修订通过,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为确保复杂艰险山区铁路的设计及运营安全,笔者结合实景三维地形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创新,构建全线实景三维模型,实现铁路线路的三维展示,初步实现了室内虚拟踏勘.并探讨在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勘察设计中,如何利用实景三维地形开展铁路选线设计,在运营阶段,如何利用实景三维地形对铁路附近的不良地质、铁路工程建筑物的施工信息、运营设备设施等进行数据采集,为复杂艰险山区铁路的实时信息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高速铁路客运具有国土空间辽阔、地形地质及气候环境复杂多变、载客量大、运行线路里程长和动车组配属规模大等特点.本文在借鉴国外先进运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动车组检修制度及运维方式,从动车组高级修厂房布置及作业工序流水线方面考虑,分析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既有主要动车组检修基地场地总体布局、高级修厂房布置及检修工艺设计,提出适合国内动车段(所)动车组高级修的配套设施设备布局和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