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豪情,凌云的壮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的诗词,有一种帝王的豪迈。为帝为王者,必有过人之气魄。在这首词中,诗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远非凡夫俗子所能道也。
  一、遒劲的笔力,豪放的语词
  本词中的写景有着吞吐古今的气势。写鹰,是搏击长空;写鱼,是畅游水中,皆极力表现出一种冲破一切牢笼的豪迈气势。写山、林、水等无生命之物也极富生命力,“红”“染”“碧”皆作动态,且用“万”“遍”“尽”等词语,表现出一种极致之美,展现了冠绝古今的气魄。全词有曹操《观沧海》之豪雄,而无曹诗之苍凉;有李白傲视群伦的气魄,而无其玩世不恭之洒脱;有刘禹锡《秋词》之奋发,而无其为追求与众不同之情怀。虽然,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如: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出了面对秋景悲从中来的感慨,漂泊万里常年在外作客,又一生多疾病缠身,独自登高台。秋气给人的感觉是悲伤的。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描绘了秋夜里,白色的烛光映着清冷的画屏;手里拿着绫罗的小扇,轻轻地打流萤。写出了人物在秋天中的感伤。总之,秋气肃杀悲凉,诗文中伤秋情绪弥漫,但是,本词却大不相同。整首词充满了非常强硬的语词,如“击”“竞”“争”“遏”等,凸显了顽强拼搏精神;独处则曰“独立”,群游则曰“携来”——这些显然与作者高远的志向有关。“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绘了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的山峰都红了,山上层层树林被霜打了变红,都像染过色一样。满江的水碧透,无数的船只奋勇争先的壮美画面。展现了秋的美丽!
  这首词是一曲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当然,面对“寥廓”的秋天,诗人也有一丝的惆怅——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中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但是,从全词来看,仍是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情怀和催人奋进的力量。
  二、生动的意象,高远的意境
  这首词的意象,十分鲜明、灵动,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万山是“红遍”的,层林是“尽染”的,百舸是“争流”的,雄鹰是击“长空”的,游鱼是“翔浅底”的。各种意象都很灵动。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作者还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万”字写出了附近山很多,范围广;“层”字描绘了树林多,遍布范围广;“漫”字写成了水多,范围大。“遍”字写出了红的程度;“尽”写出了树林红的程度层次;“透”写出了碧水的程度。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色彩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展现了秋天的美丽,生机勃勃。这些词使事物极富有生命色彩。诗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诗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诗人坚强的意志与作品壮阔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竞自由”中的“自由”,也是各意象共同体现的特点。红得像火焰的枫叶展现了自己生命中的激情,体现了自由。在碧绿的江面上大量的船只争着向前,体现了自己勇于拼搏进取向上的生命力,也体现了自由。在长空中搏击的雄鹰与在水中畅游的鱼儿,展现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也体现了自由。作者从这些生动的意象中体现了主宰世界的主人翁精神。
  三、壮阔的画面,磅礴的气势
  深秋时节的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诗人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看湘江水日日夜夜不停息地奔流。诗人处在广阔的长天秋水之中,自然地流露出的一种豪迈之气。远望群山,群山都红了,山上层层叠叠的树林就像被染料染过一样红,像画一样美;近看漫江的江水,在秋天里,显得格外地清透碧绿,数不清的船只争先恐后地往前行驶;抬头看天空,雄健的苍鹰在空中矫健有力地展翅高飞;低头看水里,鱼儿在清澈的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生机勃勃的秋光里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它们尽情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对着这充满生机勃勃的宇宙,想到了很多。“怅寥廓”,他想到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伟大的问题。下阕诗人还回忆起当年,诗人和他的同学战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他们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一起商论天下大事的画面。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自然活力无限,大家都体现出豪迈的斗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以豪迈的气概,勇敢的心态面对生活。在上阕中诗人通过生机勃勃的自然景物展现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自由的内涵。在下阕中诗人又通过自己面对现实生活的回忆,用那些富有青春活力的革命斗争来展现一幅幅壮阔的画面。这些画面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但画面依然萦绕在诗人的脑海里。这幅图画有天有地,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营造了一种相当壮阔的氛围。
  天下之高,无非天也;天下之大,无非地也。作者提出一个伟大的问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这个问题里凝聚着诗人关乎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他灼热地关注和苦心地探求民族、祖国的命运。在这里,我们也读出了诗人的一丝惆怅,但在这惆怅过后,更多的是主宰天地的豪情。与屈原的无奈和伤感有天壤之别。诗人在问,在这广阔无边的大地上,谁是真正的主人,主宰了世界的兴衰?这中问句,也可以看出,诗人博大的胸怀,过人的气魄,还有他的雄心壮志。下阕以一个伟大的回答结束——“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者意欲主宰大地,指点江山,“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他相信人自身的力量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一问一答,饱含着一种非凡的气魄。
  这首词上下浑然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宏观图景中饱含着作者胸襟的万顷汪洋,从而富于奇趣,毛泽东高远的理想、超人的气魄都倾泻于笔下。
其他文献
摘要: 跟读训练能强化语音,选择合适的跟读材料,分阶段运用正确的跟读方法,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听说水平,成功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关键词: 高职学生跟读训练操作方法    一、引言  跟读是大家熟知的英语学习方法,近年来被广泛使用,例如英语幼儿启蒙、各学校英语听力教学,甚至在翻译人才的培养方面都用到这个方法。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口语和听力水平不高。本文根据高职学生英语存在的问题,试图分
摘要: 开放型阅读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文本材料,主动参与学习的可能。而多媒体素材又以其强大的信息功能给学生创设语言文字所无法准确表达的意境,恰当合理地使用这些资源可以为开放的课堂注入源头活水,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回避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的一些误区,让新的教学模式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相得益彰,服务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开放阅读教学多媒体素材    开放性阅读教学要求营造开放性的氛围,
摘 要: 在新课堂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要力争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化学课堂 学生的问题 应对措施  随着杜郎口中学的崛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备受关注,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改革犹如雨后之春
本文涉及的关于澳大利亚移民政策和语言规划的问题在澳大利亚国内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由于近年来澳大利亚不断提高新移民的英语能力门槛,这个话题就不免被澳大利亚的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热烈讨论。  何谓“语言规划”?Kaplan(1997:3)将其定义为:“为了在一个或多个社群中实现有计划的改变或阻止某种改变而制定的一整套思想、信念、法律、法规、政策、规则和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7]按照这个定义,中国内地的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中秋绝唱,也是广为流传的词作,学生、老师都很熟悉,在备课时我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不调整平常的教学思路就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已知疲惫。学会诵读古诗是学生必备能力之一。张定远先生在《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要大声读,反复读!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读!读才能让学生学到情操,把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获得知识,进行积淀,形成语感。”  一  在备课之初,我就确定了以诵读促
摘要: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中考物理试题考查的目标。中考物理实验题包括说理型、测量型和探究型三种类型,全面考查了学生学好物理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策略上紧扣物理课程标准,密切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过程和方法,做足情境训练。  关键词: 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复习策略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科的根本属性,物理学中每一个概念的建立、每一个规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和恰当
在现代化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家访”一词对许多家长来说已经有些陌生了,甚至已成为一种奢望,家访的老师也越来越少了。我们做老师的,往往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就把学生好的或不好的情况通过这根电线进行了交流。面对表现特别欠佳的,通常是一个“紧急电话”把家长召唤过来,家长面对班主任老师的“紧急召见”,又岂敢有不来之理?  也许我们的工作繁重又忙碌,好像真的抽不出时间去学生家中走一趟。但是,也许我们的一次家访,
摘 要: 《鼻》是一部取材于古典作品,作者加以近代视角的解读,触及人性本质的改写作品。其超越了原作,亦可以说是巧妙地唤醒了古典文学的魅影,复苏了古典的世界。其中突出描写了人类的自尊心及利己主义。历来对《鼻》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大多数是在研究或者批判《鼻》中透视出来的代表人性恶的利己主义,以及主人公禅智内供脆弱的自尊。本文从作品与原作的不同、作家人生的经历等出发重新品读这部名作。  关键词: 芥
摘 要: 快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改革任务愈加繁重。本文分析了初中体育课堂的现状,并从几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有效开展初中体育课教学改革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现状  体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教育部为增强学生体质提出要开展“阳光体育”、“快乐锻炼一小
摘 要: 《灿烂千阳》是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部在世界范围内饱受称赞的文学作品。透过阿富汗连绵的战火,人们深切感受到在那个年代下艰难生存的阿富汗妇女们的悲惨命运和在无情的战火中惨遭破坏的自然环境。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析了女性和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在危难之中的生存和崛起。  关键词: 《灿烂千阳》 女性 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  继《追风筝的人》之后,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