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的落果及防治措施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snow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S6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133-01
  果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非机械处力和病虫害危害的作用而造成的大量落果,称为生理落果。果树的落果是经常发生的生理现象。苹果树的生理落果一般发生在花后1-2月内,其原因主要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这一方面与贮藏营养的多少有关,如有的果园花量很大,又不进行疏花,在开花坐果过程中消耗掉了大量的贮藏营养,谢花后幼果发育时出现营养亏缺,使正在发育的幼果凋落;另一方面与新梢旺长争夺养分有关,多数是在新梢旺长期后发生,主要是大量的营养被新梢旺长消耗掉,特别是在树势旺、修剪时疏枝短截过多、过重的情况下,刺激新梢旺长,树体营养被旺长的新梢大量消耗,使正在发育的果实营养不足而脱落。另外,还包括天气原因和用药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这种落果现象虽然是果树自身为了维持一定树势、产量和生理机能的一种自我调节作用,但在生产上遇到落果过多的年份,则会造成产量锐减,新梢营养生长旺盛的后果。苹果的早期生理落果并非是普遍现象,因品种不同差异十分显著。一般中早熟品种落果现象较为严重,如优良品系中的红星系、红津轻、乔纳金和世界一等。若落果过多,必将减产、减少生产效益。所以,栽培苹果树必须防止大量落果。
  1 影响早期生理落果的因素
  1.1 树体生理因素
  易早期生理落果的品种与蒸散速率和渗透压相关。日本试验表明,易落果品种果实和叶片的蒸散速率均偏低,而渗透压则偏高,而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则没有明显差异。在一定条件下,落果率与果实渗透压呈正相关趋势。
  在生长期间树体自身的养分竞争主要是果实与新梢间的争夺,养分竞争均与赤霉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多种内源激素的含量有关。有报道认为,种子数少的果实易落果,原因在于产生的生长素少,生长素是促进果实生长和抑制离层形成的必要物质。但也有报道指出,含种子多的果实也发生落果,这些脱落的幼果本身的赤霉素活性比发育正常的果实低。由于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均需赤霉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内源激素的支持,所以这些激素活性的高低、供应量的多少以及树体生长的壮弱则是影响易落品种早期生理落果的重要因素。乙烯的生产或供应增大时,会直接引起果实的老化或脱落,乙烯生成的浓度是左右落果的关键,易落果的元帅与不易落果的金冠在6月中旬间,乙烯的生产量分别为1.25和0.625 nL/h,浓度分别为0.245和0.105 mg/L,元帅的乙烯生产量和浓度均高于金冠1倍以上,由此促进了幼果的提前脱落。
  1.2 生态环境因素
  高温对果树的有害影响首先是破坏了光合与呼吸作用的平衡。果树在生长期温度不适宜时,生理过程就会受到抑制。水分是果树生长的必要条件,水分过多或不足会给果树的生长结实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在幼果期,果实的光合及蒸散速率显著高于其它生长阶段,高温高湿的生态环境,不仅不能增强易落品种的蒸散、光合及呼吸速率,反而抑制了这个生理过程,促进了乙烯的生成。因此,高温湿环境是造成幼果生理落果的主要外界因素。试验证明,在遮光率30%,昼温为25 ℃,夜温15 ℃,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红星品种10天的累计落果率达70%以上,对照仅为15%。
  2 落果的发生原因
  落果的原因是复杂的,树体内部营养不足,外界环境条件不良等是造成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
  采前落果是果实成熟前的一种衰老表现。采前落果原因较复杂,目前还不很清楚。当种子形成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分泌生长素再度减少,相反乙烯含量增加,是产生采前落果的主要原因。随着果实的成熟,在果梗基部与结果枝之间形成离层。在离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对乙烯的敏感性增加,呼吸增强,生长素供应缺乏,随之发生果实脱落。收获前持续高温(特别是夜间高温)和土壤极度干旱以及树体氮素含量过高,均助长发生采前落果。
  3 防止和减轻生理落果的方法
  3.1 加强秋季施肥,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果树的贮藏营养是开花、长叶、结果和新梢前期生长的基础。到5月份贮藏养分大部分已消耗,以后主要靠新叶制造的同化养分。在养分转换期中,贮藏营养丰富,则转换快,落果减少。施肥与落果的发生关系密切。通常是开花繁多消耗养分多,施肥不足的树落果严重。果树需肥得到满足,树体得到营养充足,花芽质量高的树,贮藏营养水平高,来年开花、授粉、提高坐果率有保证,就会减少落果。所以应加强秋季施肥,提高树体贮藏营养。
  3.2 追施肥水。花前追肥,能促进萌芽开花整齐,提高坐果率;花后追肥,能促进新梢生长,提高光合效能,有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形成,提高树体营养水平,树体营养充足生理落果就能减少。在生理落果到来之前,提前20—30天在树下追施氮、钾等肥。施肥量要根据树体需要而定,如基肥施入充足,也可不追肥;或在接近生理落果时,叶面喷施0.3%—0.5%的尿素和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同时在追肥后应及时进行灌水,以利尽快发挥肥效。
  3.3 种植绿肥。果园种植紫穗槐、草木犀、毛叶苕子等绿肥,可以改变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树体营养,减少生理落果。
  3.4 疏花疏果,确保开花授粉受精良好。对开花多的树,认真疏花疏果,减少养分消耗,有助减少落果。配置授粉树,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确保开花授粉受精良好,可提高坐果率,减轻落果。
  3.5 防旱防涝。幼果膨大期,是果树生理机能最旺盛时期。此期间,注意合理灌水,保墒防旱,可防止幼果缺水脱落。避免高温烈日下灌水,需灌水时,灌水量不宜过大,以防树旺长引起落果。
  3.6 喷施激素和微量元素。花期喷施0.2%的硼砂或1000倍醋精液,可减轻花后幼果脱落。应用生长调节剂(如保果灵、S-EA落果防止剂),保持树体内源激素的平衡,减少落果。
  3.7 保护叶片防止早期落叶。叶片是制造有机营养的主要器官。因此,在整个生长季节,防止早期落叶,在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果树抗病能力的基础上,对果树病虫,应综合防治。注意清园,减少初次侵入的病原。加强预测预报,及时合理用药,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喷第1次20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以后每隔20天喷1次,直到采果前20天停止喷药,也可喷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病虫防治。
  3.8 摘心、环剥。引导树体内营养的分配,转向开花坐果,使养分优先输送到子房或幼果中去,既可减少生理落果,又可增加幼果抗病力,减少落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入秋以来,我国黄淮北部区域降水仍然不足,局部地区土壤墒情偏差,关中地区今冬明春旱情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从9月下旬以来,全县冬小麦播种工作从北向南依次展开,面对可能到来的冷冬,本文主要从播前及播后管理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 异常气候 冬小麦 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65-01  前言  据农业专
人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完美的生命需要教育。教育归根结底就是生命教育。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就是广义的生命教育。生命起于身体,以身为本演绎人生是自然主义的身
本文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在分析议论文时普遍存在的直接影响议论文教学效果的三个问题,从逻辑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①不能浅层地平面地分析“三要素”,应该抓住论证的立
由于受到母语和方音的影响,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发音时常出现一些错误,本文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指出其存在的错误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