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茶的那些好玩的“糗事”

来源 :茶·健康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o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识茶时我还是孩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喝茶都成了奢侈的行为。而作为村小学校长的爸爸,却有机会出差到县城,每一次回来都会带一些糖果、糕点塞给我们。那时候廉价的水果糖,粗糙的糕点都成了人间美味。而每一次爸爸都会小心翼翼地将一包东西锁进自己书房的抽屉里,在我看来,那可是比我手里的糖果好吃百倍的宝贝。有一次我偷偷看到爸爸将那东西拿出来,泡在自己心爱的青瓷白花茶杯里,正好有人叫他,他出去了。我悄悄地溜了进去,掀开盖子,清香扑鼻,我忍不住深深吸了几口气,只见几片青翠的叶子浮在水里,上面点缀着几朵小白花,这水的味道肯定好!我忍不住大大地喝了一口,并将上面的小白花用嘴嚼了嚼。呀,这是什么啊,涩涩的,不好吃,为什么爸爸将它当宝贝呢?这次的冒险最终被去而复返的爸爸逮了个正着,看着我滑稽的样子,爸爸哑然失笑,却没有责备我。此后,我再也没有对那茶杯产生兴趣,也淡忘了茶的味道。
  再接触茶,又出了丑。大概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吧,那时哥哥有一个神秘的忘年交,说他神秘是因为哥哥从来不带我们去拜访他,而且哥哥每次从他那里回来都有很多神奇的故事,还时不时嘴里蹦出几句我们听不懂的“深奥”的话。在哥哥那连吹带捧的话语中,我们更加好奇那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一次哥哥又要到他那儿去,我偷偷地跟着,但在半路上还是被他发现了,在我死缠硬磨并再三保证下,哥哥终于同意了。那是一个清瘦瞿铄、个子高高,有着学问风度的老人。他看到我们很高兴,并拿出一套很精致的茶具为我们泡茶,只见他提起壶,一冲、二泡都倒掉。直到第三泡时,让哥哥品尝。哥哥端起轻轻地抿了一口,回味似的说:“沁人心脾。茶香绕齿,后味香缠。”老人笑了,也端起轻轻喝了一口,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看到他们陶醉的样子,我也忍不住端起了茶杯。学着他们的样子轻轻喝了一日,闭上眼睛,不香,还有点苦。我睁开眼,狐疑地看了他们一眼,不甘心,将杯中茶一口饮尽。啊,真烫,忍不住伸出舌头,用手扇着。他们看到我狼狈的样子,相视而笑。哥哥跑过来看了看,强忍着笑说:“你这是品茶吗,简直是牛饮啊。”我白了他一眼。却在余光中看到那位老人含笑的眼,羞红了脸,低下头。再也不敢喝那茶了,但还是对那套茶具充满了好奇,只是我在哥哥时不时的“探照灯”下不敢妄动了。
  虽然此次拜访,让我出了大丑,可也留下了“后遗症”,那就是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每次逛超市。都会忍不住在茶具处流连忘返,时不时地拿回一些看起来很精致的茶具。尽管买回很多茶具,但我却一次也没有品出茶的真正味道。我的生活中充斥着味道浓烈,色泽各异的果汁、饮料、咖啡。渐渐地那些寄托着我美好愿望的茶具也被束之高阁了。再之后是工作、恋爱、结婚,生子,日子忙碌而又枯燥,人也像被生活不停抽打的陀螺一样,围着家、孩子转个不停。有一次大扫除,我在阁楼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套晶莹剔透的水晶茶具,想起买茶具时的美好愿望。忍不住提壶、烧水、泡茶。在我转身的功夫,调皮的女儿将我晾在窗台上的茉莉花瓣扔到了茶杯里。因缺少水分而变干枯的花瓣。像重新注入生命力一样,慢慢舒展开来,在蒙蒙雾气中,淡淡茶香飘浮在空气中。再轻轻地喝上一口,慢慢品味其苦中带香的味道,心也不知不觉中沉静下来,周围的一切变得那么清、那么静。
  从此以后我爱上了此种味道,时不时会在某个午后泡杯茶,放上几片干的茉莉或玫瑰花瓣,看着它们重新变得鲜活,心也忍不住雀跃起来。再轻轻地喝一日,满口溢香,闭上眼睛,心中总是不由得感慨:生活真是美好的啊!女儿看到我享受的样子,也忍不住跑上来轻轻地喝一口,也许我含笑的眼光诱惑了她。女儿再用小手捏出一朵塞到嘴里,嚼了嚼。看着她吐着舌头,皱着眉,苦着脸的娇憨模样,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那时刻我真正感受到了幸福,茶如人生,人生如茶,生活本应该就像下午茶似的舒适而温馨。幸福也不是只在高官厚禄、腰绕万贯中,更在平凡的生活中,在女儿一个小小的鬼脸、亲人的一个拥抱、朋友的一句问候中,对了,还有我的一杯小小的花茶中。
其他文献
国内高职院校在外延式大规模扩张后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由于其同时具备教育公益性和资本寻利性2种截然不同的属性,需要通过内涵式发展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是混合所有制
美国加州心理学教授弗霍华德博士和莱斯莉博士出版的《长寿计划》一书,根据一项对1500名1910年左右出生的儿童进行长达80年的跟踪调查数据,总结出长寿的8个特殊因素。  “好压力”有益健康。如果你讨厌所从事的工作,那么工作压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坏压力”;如果你热爱自己的事业,因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产生的压力,就是有益健康长寿的“好压力”。关键一点是,工作必须是你的最爱,而且能让你产生成就感。  经
后新时期以来,20世纪中国批评话语出现了一种革命式的断裂,一些批评家借助于西方后现代思想资源的启示而告别了自梁启超和王国维以来的"本质主义批评话语"。我将这种越出本质
侗家没有品茗的习惯,却有常年吃油茶的习俗。只要去过侗乡的人,都忘不了那清香爽口、填饥解渴、脆甜味浓、别具风昧的“煮油茶”。  清明前后,风和日暖,草发清香,茶抽嫩芽,正是采摘春茶的好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柳江畔、苗岭山旁的侗家姑娘都会背上口袋,三五成群,一边唱着山歌,一边把采下尖嫩细小的茶叶放入袋内;有时兴起,还会随手摘取一片树叶放入口中,吹奏侗歌曲调。那悠扬的歌声和婉转的曲调,随风荡漾在山坡上空
施蛰存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一个世纪的历程,施蛰存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见证人,而且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