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章句》与“格物致知”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qwqw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我国古代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作为朱熹思想精华之一的《大学章句》,多处反映了朱熹对道德伦理的重视与把万物之理等同于伦理纲常的理念.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认为“物格”即是达到豁然贯通的、对道德伦理达到“自律性”把握的境界,“致知”是“格物”之后获得的知识成果.从“格物致知”看《大学章句》不能仅从文本整理出发,而应看做朱熹阐释自己认识论的道德伦理学、政治哲学的教本.
其他文献
生活中总是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尤其面对负性事件,这种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积极事件的不确定性对情绪的影响.为探讨负性事件的不确定性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认知重评在不确定情境下诱发情绪的调节作用,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收集相应数据,展开两项研究,即负性事件的不确定性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和不确定情境下认知重评对大学生情绪的作用.结果显示:(1)负性事件的不确定性可以诱发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尤其面对疫情事件,可以诱发不安、恐惧、害怕的情绪;(2)负性事件的不确定性比确定性诱发更
《两宋盛行铁钱之因果》是朱希祖客居重庆时所著的文章之一.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文章选题、史料搜集、写作与修改过程不耻下问,精益求精.在文章选题上他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其通过宋代铁钱的发行来论述法币准备金的重要性;在史料搜集时他把铁钱实物与历史文献结合分析,将史料搜集贯穿始终;在写作与修改时他会对已有史料进行查漏补缺,不厌其烦.朱希祖治学思想给青年史学工作者以下几点重要启示:(一)学术研究因当勤奋,不惧战争影响;(二)视史料为历史研究的根基,亲自动手探寻史料;(三)历史研究要经世致用,加强对现实生活的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