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袁枚《随园诗话》中的闺秀诗话及女性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482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枚作为“乾嘉三大家”之一,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文化思潮发展空前猛烈的时代。其以“性灵说”为核心的诗学理论对后世诗坛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随园诗话》更是“性灵说”的具体体现。袁枚最特殊之处在于其有众多女弟子,并对女子的态度与当世的一些顽固派完全不同。故本文以《随园诗话》中的闺秀诗话为切入点,探讨袁枚对闺秀诗作的评价标准,以及与其“性灵说”的内在渊源。
  清朝的诗歌数量众多,广泛吸纳、借鉴前人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特色。清朝诗歌的特色随着历史的变迁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从钱谦益既反对尊唐也反对尊宋的态度,到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无一不受旧时顽固思想的桎梏。袁枚主张的性灵说的出现为清朝诗歌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得清代诗歌跳脱出以往的束缚,找到了新的方向。袁枚作为清朝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歌理论的核心主张“性灵”,以及最能表现“性灵说”主张的、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随园诗话》对当世,乃至后世影响巨大。对于袁枚《随园诗话》的选诗标准,除了王英志先生的几部著作,还有单锦珩、胡贤林、郑升、陈溶等的学术论文对此进行过探讨。但这些著作多通过《随园诗话》来探析袁枚的诗学思想,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闺秀诗话未作系统论述。故本文以《随园诗话》中的闺秀诗话为切入点,探讨其收录闺秀诗的标准、原则,以及其中体现出的诗学主张和女性观。
  一、《随园诗话》收录的闺秀诗所体现出的性灵观念
  袁枚所标举的“性灵说”诗论以情为本,主张“诗写性情”,即从诗歌的创作内容出发,要求诗歌创作主体抒发真情实感,以真情去充盈诗作的内容。这是其诗论的核心部分。在他看来,诗人唯有抒发真情,才能体现出诗歌自身的抒情本质,才能表现出自然清新、生动活泼、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他不仅把抒发真情作为采集和鉴赏诗歌的标准,而且以身作则,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一以贯之,创作出很多富有真情的诗文作品。袁枚除了要求诗歌创作主体要抒发真实情感,还对诗人要具备一定的诗才天分道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笔者认为,袁枚《随园诗话》中对闺秀诗的选诗标准是有真情、有个性、有诗才。王英志先生在《清代闺秀诗话丛刊》中论及袁枚性灵说的内涵:“艺术表现应具有独创性并自然天成,作品内容以抒发真情实感、表现个性为主,感情所寄寓的诗歌意象要灵活、新鲜、生动、风趣。”“性灵说”旨在强调诗歌以书写个人性情为主,所以有真情是《随园诗话》中收录闺秀诗的第一标准。但只有真情还不够,仅能讲出心中所想却毫无艺术审美价值,这样的诗仅仅有诗名而无诗魂,只有达到真情、个性、诗才的统一,才符合袁枚诗歌理论的核心 性灵。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有真情是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真情是诗的灵魂。《随园诗话》卷三写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王英志先生认为所谓“赤子之心”就是性灵、真情。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五中写道:“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借《诗经》的传世来印证自己的性灵之说,写诗必须具备真情。且这番言论恰好与翁方纲强调“以学为诗”的“肌理说”说相对立,更体现出袁枚在清代诗坛的独创性。印证这一观点的还有卷一,“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忘韵,诗之适也”。这些都表现出袁枚的诗歌要书写个人的性情这一主要诗学观念,其实这更是其与“神韵说”“肌理说”所争论的结果。他收录入《随园诗话》中的闺秀诗有很多都体现了写诗首要条件是有真情这一标准。如卷一,“有妓与人赠别云,‘临歧几点相思泪,滴向秋阶发海棠’,情语也;而庄荪服太史《赠妓》云,‘凭君莫拭相思泪,留着明朝更送人’,说破,转觉嚼蜡;佟法海《吊琵琶亭》云,‘司马青衫何必湿?留着将泪哭苍生’,一般煞风景语”。即使那位妓女所写“情语”,也因有真情而显得可爱,更因诗中有真情使读者能体会到她对情人的不舍。相反,如果二人将这种情感“说破”,而不是寓于诗中,则毫无美感可言。并且袁枚不因这位妓女是社会底层的女子就贬低她,也可看出袁枚在选诗论事方面的进步性。书写真性情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第二,写诗要有诗才。关于有诗才最重要的因素是“灵感”。关于灵感,袁枚引用唐人诗句形容是“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袁枚的作诗标准不同于沈德潜、翁方纲等人,作诗有特定的规格,符合一定的要求,作诗要有“格律”。他认为作诗是“灵感”来临之时就提笔写出,否则“灵感”转瞬即逝,没有好好把握,就“几处觅不得”了。在清代诗坛,对崇理学和反理学的争论经久不衰。乾隆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极力强调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对批判程朱理学的理论严加制裁,用“灭人欲”在思想层面上控制民众。在这一方面袁枚保持理智,虽不强烈,但始终对程朱理学持批评态度。在统治阶级对程朱理学的推崇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女性的地位更低下,女子看书认字容易被人指指点点,何谈写诗。这样一来,女子写诗时“灵感”就显得尤为珍贵。如《随园诗话》卷六,袁枚记载了“余在桂林,淑兰女弟子偶过随园,题壁见怀”,这位“淑兰女弟子”偶然经过随园,本想去拜访,可惜主人不在,便提笔作诗,这便是灵感常在不经意中出现,如果当时这位女弟子苦于没有灵感,便写不出佳句,袁枚也就不会遗憾当时未曾遇到并与其一起论诗了。所以即使有了真情,可写诗时苦于没有灵感,真情无法流露,也无法创作精品。当然诗才也并不是仅指灵感,诗歌的审美特质、遣词用句的考究等都是诗才所需要具备的。同时有诗才也代表着学养,学养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诗人长时间受到优秀的作者或优质的诗篇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学养,作诗水平也会渐渐提高,灵感自然会随之而来,其作诗的诗才也会慢慢显露出来。
  二、《随园诗话》中闺秀诗话体现出的女性观
  袁枚认识到因为每个人的诗才禀赋各有所异,就会呈现出“笔性灵”和“笔性笨”的现象,于是生发出禀赋灵性与创作灵感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诗才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他甚至用夸张、过分的语言把天分的作用提升到一个绝对的地位。袁枚认为,写诗要有气节。《随园诗话》中的闺秀诗很多不只具有前几个方面的特点,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许多女子都很有“气节”。这里的气节不仅指慷慨就义的英勇,更指妇女为夫守节、为夫殉情的气度,还指诗人作诗应有气魄。袁枚所选的闺秀诗中,不乏一些有气节的女子,如卷一记载,“本朝开国时,江阴城最后降。有女子为兵卒所得,绐之曰:‘吾渴甚!幸取饮,可乎?’兵怜而许之。遂赴江死。时城中积尸满岸,秽不可闻。女子啮指血题诗云:‘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这段借一个柔弱女子的悲壮,展现王朝更迭时期百姓们的身不由己,侧面展现战争的残酷,更体现出一个女子在面对恶势力时英勇赴死的操守,女子并不只是所谓的拖累,也不是男人的附属品。女子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广义来说,袁枚许多闺秀诗的选诗是在为“女权主义”做贡献,给女性以话语权,这也推动了诗歌的进步。
  另一方面,袁枚生活的时期为太平盛世,英勇赴死这样的事情不太容易发生。这样的气节反而不容易彰显出来,但《随园诗话》所记载的为夫守节以及殉夫等情节也体现着这些妇女的气节。虽然为夫守节在现在看来是一种受伦理道德压迫所衍生出的产物,但是当时那个年代,尤其是清朝时期,封建的迂腐势力又一次达到顶峰,妇女守节这件事被大力鼓吹,袁枚也不能免俗地对这些“糟粕”进行宣扬,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袁枚的《随园诗话》虽然与那些“存天理,灭人欲”之流不同,但也未能彻底摆脱封建伦理道德对其潜移默化的渗透,还是有一些女子为夫殉情的情节描述。当然笔者认为这些应是在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显示出这些妇女虽身处深闺,却不是怕死求生的胆小鬼,为了自己所爱之人,为了自己的追求是可以放弃一切的,在这些妇女看来,最宝贵的并不是自己的生命,自己所想、所爱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气节蕴于诗中,使内涵更加饱满、感情更加丰富。
  袁枚以及他的性灵说在乾嘉时期名闻天下,对当世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对袁枚的批判之声也不少,如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就提出,“诗文之可传者有五:一曰性,二曰情,三曰氣,四曰趣,五曰格”。“性”指诗人的高尚品性和人品,他强调“性”在“情”前,诗人的品性更重要,这跟袁枚的“性灵说”是完全相悖的。这类批判他的人多是恪守伦理道德、思想比较保守之人。当然,更多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性灵派。他的诗学主张为后世的诗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对女性的态度也在当时间接地提高了女性地位,为后世对女性诗人、文人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他文献
涪江,律响汽笛。  那艘201 号轮船从窗前驶过,  可我找不见父亲的影子。  风,送来老酒的醇香,  醉了水下的鱼。  吊脚楼,望不断远航的船影,  烟囱喷吐浓烟,如力透苍穹的巨笔,  在川江写意。  岁月载着寂寥,在天际的漩涡里航行。  狂风撕碎了沧桑。  夕阳烧红了西山,沸腾了我的梦。  有梦的夜,便有父亲……  河灘留下一行厚重、深沉的脚印,  还有甲板上刻进黎明的背影。
春天,我是一粒種子  在母亲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夏季,嫩苗一寸寸拔高  母亲是遮挡日晒雨淋的大树  秋天,羽翼丰满  飞出怀抱的鸟鸣直入云霄  冬季,归乡的小路  母亲佝偻村口白发在风中飘荡  牵 挂  那个冬天还没下雪  门外父亲来回踱步  等待一个新生命  一声啼哭,喜鹊飞上枝头  一条毛绒毯收纳杰作  翻开看了又看亲了又亲  儿子啊,你是父亲藤上的瓜  从此,不管天涯还是海角  父亲化作白云
春肥瘦地藤藤绿,一垄一沟锄作勤。  且待枝生花叶果,那知农者汗湿巾。  小园随笔  半脸斜阳映贺兰,近林远舍望峰峦。  葱芽破土迎风绿,稀客敲扉袅暮烟。  曲径通幽隔市井,品茶飲酒养心颜。  回眸落叶随风舞,玉酢直须伴润年。
天气转凉 秋高气爽  大地迎来了收获季  高梁红了  經过春种夏长 经历拔节灌浆  你越发娇艳动人  更加沉稳幽香  你谦逊低头弯腰  对着养育自已的大地  对着容纳自已的天空  致谢鞠躬感激  沉甸甸的穗 你朴实无华  村后道旁河沟山岗  到处都有你的倩影  无需浇水施肥甚至已被人们遗忘  果实粒大有些粗糙  被人们叫做粗粮  高梁秆也可做农民的燃料  去粒的穗子又可制成扫帚  高粱酿成的酒颜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6-0-02  阎连科的长篇《受活》是一部复杂而荒诞,奇特而虚幻,乡土与魔幻主义交织在一起的惊世之作。《受活》描写了耙耧山区一个叫“受活庄”的偏僻山村,环境恶劣且村民多为残疾人,极少有健全者。为脱贫致富,融入社会发展進程,县长柳鹰雀的带领组建残疾人艺术团,购买列宁遗体,建造列宁纪念馆,付出了巨大牺牲,最
齐国自古盛文怀,因由吕公一渐开。  天圆地方时空悬,纵横经纬天路来。  桓公霸业起雄风,太公之后拓边塞。  晏婴名相世所稀,临淄因其贤名在。  遄台之上辩和同,和而不同君子行。  稷下学宫首学府,孔子闻韶音绕梁。  管子智明運九合,雪宫孟子谒宣王。
桃树一直站在那里  但我们只在两个时候谈论她  一是桃花开了  一是桃子上市了  这多少有点势利  因为桃树一直站在那里  夏天葉子绿过  冬天小鸟飞过  我们谈论桃树时  有一点是相同的  桃花是红的  桃子的汁也是红的  我们谈论桃树时  省略了很多  就像刀子割破皮肤时  忙于止血
摘 要:2018年年底,饶晓志导演的一部低成本黑色幽默喜剧电影《无名之辈》在大片云集的电影市场中杀出重围,以7.95亿的票房夺得当季黑马。《无名之辈》虽然是一部类型化的黑色喜剧,其中不乏用诸如方言,人物性格的反差,错位、重复等常见手法来塑造戏剧性。但是作为类型喜剧电影中较为新颖的作品,导演也通过塑造性格迥异的底层人物,模糊人物好坏之分,理想化故事结局等方式加入浪漫想象。使原本聚焦底层社会艰难的黑色
稀稀疏疏的麦苗  摇曳在村落一隅  从去冬到今春  都像在訴说陈年旧事  野草蔓生一片片  童年的小路已被篡改  崖畔上看花人远去  迎春花独自开落  溪水流麦田  原野的天空蔚蓝得只剩下蔚蓝  山色慢慢瘦下去  吹麦笛的少年在哪里  麦浪随风起伏  鞠躬打探要何时归来
修路了 这一消息震撼人心  人们怀揣喜悦带着工具  清理路面障碍 热火朝天  路基尽头 一个双人合围的大树根  深深地嵌入泥土深层  任凭人们刀削斧砍 它自岿然  咣当 咣当  挖掘机威风凛凛走来 找准落点  灵活控制按钮  一棵硕大无比的树根 顷刻之间  甘拜下風于挖掘机的威慑  将蓬乱的头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