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技巧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需讲究一定的艺术。课堂中,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能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教学的欲望。所谓教学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教学要恰到好处,让教学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些技巧。
  一、通过设计概念的发生,扩展过程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学习的认知理论,数学学习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扩大或重新组织的过程。无论是新知识的接受还是纳入,都取决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再考虑数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提出教学,确保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的数学知识相互作用。
  范例1.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情境创设。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如果仅按照教科书的叙述,直接给出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标系,学生可能会疑虑重重,如产生这个数学模型是从那里来的呢等疑问,这种把概念作为“结果”直接抛给学生的教法,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效的认知结构。数学教学不应是“结果”的教学,而是“过程”的教学,在概念的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将思维过程暴露给学生。
  所以我们从复习制作折线统计图开始,设计了不同的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型,使学生经历“1/4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到“1/2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到“整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拓展。当教师祝贺学生发现了一个新的数学模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从而激起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通过高“疑”,置“错”创设情境
  设“疑”、置“错”,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有意识地将“疑”“错”设在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趣”“错中生奇”,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
  范例2.“一次式的加减”的教学情境创设。
  教师在复习一次式的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后,提问:3x和1-2x是同类项?
  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同类项。
  师:为什么不是同类项?
  生:因为同类项是一项的,而1-2x是两项的差,所以3x与1-2x不是同类项。
  师:不是同类项,不能直接合并,你有办法计算3x (1-2x)。
  生:去括号可以计算?
  师:你是怎样想到去括号的?
  生:(思考)。
  生:前面已经学过,有括号的要先去括号。
  生:因为3x与1-2x是同类项,去掉括号就可以合并了。
  师:你们想法都有道理,但不要忘记,前面学过的去括号法则是有理数运算,而现在是一次式的加减运算,去括号法则可以用吗?
  生:可以用。
  师:为什么?
  生:因为字母表示数。
  师:讲得好!因为字母表示数,故我们可以把数运算的去括号法则推广到一次式的加减运算。
  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教师抓住3x与1-2x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不是同类项,怎样计算3x (1-2x),为什么可以去括号等疑问,引起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他们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心理,驱动了思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了一次式加减的去括号法则后,学生进行了练习,接着,教师抓住其中的一道练习题,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2a-(3a-1)。要求学生用数学的文字语言叙述2a-(3a-1),即:一次式2a与一次式3a-1的差。学生正确地叙述后,教师又故意设“错”,问学生:将这段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2a-3a-1可以吗?当学生回答不可以时,教师再追问为什么?经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最后得出应该把2a与3a-1分别看成一个整体,教师的故意设“错”,学生感受到矛盾冲突,自然地激起了他们的认知兴趣,当发现了错误的原因后,使他们既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又孕育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感情——整体思想。
  以上仅是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点滴体会,事实上,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很多,不管用哪种方式来创设,只要在教学中贯切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心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学所应努力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 徐国坚
其他文献
好的表演艺术能引起观众的认同和共鸣,而好的班主任与艺术一样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就是能让你所管理的学生体会到你的魄力,从而信服你、尊敬你、拥护你,并乐意在你的管理下学习、生活。所以一个好班主任必须有一套适合班级实际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一、善于沟通,争取合力  每接手一个班,我都要认真了解学生特长、性格、学习、家境等情况,并经常主动与家长联系,把家访贯穿班务工作的始终,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一次的家访,
本文指出了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三个特点,提出带引脚关系描述的逻辑功能表有助于我们对集成计数器的认识建立一个全局的概念。并且本文还讨论了基于MSI计数器时序电路的分析和
北京林业大学水保院王斌瑞教授在山西省方山县海拨1100—1200m的黄土山地进行集流造森技术研究,获得显著进展。试验方法是:在微型集水区将坡面整平,使之成为纵向长方形坡面,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学生通过增强自主阅读能力,会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正因为如此,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要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自主
本文介绍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教学实验的OFDM系统方案,并实现了实验系统的软硬件。本系统的发送端和信道模拟在计算机上通过软件完成,然后将数据发送
康华光,男,汉族。1925年8月出生于湖南衡山,中共党员,电子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者。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很多学生写文章都不是从心而作的,真有赶鸭子上架之无奈。如何引导学生把写作当成三餐便饭,成为自然,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但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就能改变这一状况,取得良好的效果。应怎样引导学生呢?  〓〓一、寻找源头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要想写好文章,必须有所积累,积累生活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为紧跟形势发展和与国际接轨,各级教育部门也很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有的学生由于接触电脑早,导致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一部分学生,他们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或者对电脑并没有什么兴趣,接受能力也相当差,课堂习惯又不好。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现象,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
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更容易犯错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小学到初中,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并不是三两天就形成的,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任重道远。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适时、耐心、有理、生动的教育。  一、后进生犯错后的心理剖析  1. 后悔痛苦心理。  青少年由于身心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好坏是非往往急于做出自己的判断,独立感增强;且又由于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