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应该不断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培养出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勤于创新的高中生。本文认为,想在高中语文教學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力;帮助学生放飞个性思绪;拓宽学生的创新实践空间。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新课标鲜明地提出中学语文教学应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对新时期的新课标,应该与时俱进,培养时代的创新人才。
1 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
以活泼的绪言课揭开高中语文教学的序幕,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是很有效的。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语文教师应借助教学导入的契机,把握好教学的重心,巧设导入,在课的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巧妙地设计,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教学中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如:①故事导入法。以故事的形式导人课文,比如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故事、俄国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等。因为所导入的都是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因而能唤醒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的情趣。并通过这些故事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被这些离我们现实生活很远却又活生生的人物的事迹所吸引,引起他们无限的遐想,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②歌曲导入。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好的音乐能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的思绪在优美的旋律中驰骋,并产生许多不可思议的想象。如在教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新闻事实导入、悬念导入、图示导入等。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它必须切合学生实际,要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同时也要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占太多的时间而影响了主题。总之,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准备好、设计好新课的设疑,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必要的条件。
2 激发学生创新想象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要能够科学、适当、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就可以提升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发展性。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声音、动画等方面的优势,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真正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不断将语文学科中那些抽象问题形象化,将那些乏味的文字叙述变得活泼有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为学生提供明直观明了的感性材料,迅速地将把学生带入有针对性的情景中去。然后,再结合课程内容设计问题,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专门性的小组化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做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从而让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让小组化讨论更具实效性。我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通过多媒体教学组织小组讨论,一定要根据画面内容来设计出一些相关问题,从而激发和锻炼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性,让学生从先进的教学资源中,从不同的角度上,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的内涵,更大范围地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实践证明,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大大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放飞个性思绪
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让学生去超越前人。因此,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不断放飞学生个性的思绪,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谈个人创造性的见解。例如:在上《咬文嚼字》这一课时,我据教材组织学生们对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从而开始质疑朱光潜先生的“推敲之说”,有的学生感到用无声的“推”的动作怎么能够知道“鸟宿池边树”,原诗中的“门”就是李凝的家门,而不是寺院的院门;有的学生感到“敲”不会打破“岑寂”,相反却能烘托和衬托出幽静;还有的学生感到“推”的动作不仅无礼而且粗鲁,是不会发生在讲求礼仪的雅士文人身上的。通过上述讨论,学生都通过自身的想象,发散了思维,将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这不仅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中先听到“敲”门声,而且在生活的画面上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最终推断出朱光潜先生叙述的意境并不原诗所表达的。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了诗人是讲究礼节的,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的意境。由此可见,只要学生发挥想象,其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就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今后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不只文中所介绍的,今后在教学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总结和创新,大胆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杨淑萍.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2]黄敏.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J].跨世纪:学术版,2008.
作者单位
四川省渠县职业中专学校 四川省渠县63520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新课标鲜明地提出中学语文教学应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对新时期的新课标,应该与时俱进,培养时代的创新人才。
1 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
以活泼的绪言课揭开高中语文教学的序幕,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是很有效的。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语文教师应借助教学导入的契机,把握好教学的重心,巧设导入,在课的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巧妙地设计,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教学中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如:①故事导入法。以故事的形式导人课文,比如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故事、俄国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等。因为所导入的都是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因而能唤醒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的情趣。并通过这些故事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被这些离我们现实生活很远却又活生生的人物的事迹所吸引,引起他们无限的遐想,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②歌曲导入。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好的音乐能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的思绪在优美的旋律中驰骋,并产生许多不可思议的想象。如在教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新闻事实导入、悬念导入、图示导入等。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它必须切合学生实际,要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同时也要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占太多的时间而影响了主题。总之,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准备好、设计好新课的设疑,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必要的条件。
2 激发学生创新想象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要能够科学、适当、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就可以提升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发展性。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声音、动画等方面的优势,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真正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不断将语文学科中那些抽象问题形象化,将那些乏味的文字叙述变得活泼有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为学生提供明直观明了的感性材料,迅速地将把学生带入有针对性的情景中去。然后,再结合课程内容设计问题,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专门性的小组化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做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从而让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让小组化讨论更具实效性。我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通过多媒体教学组织小组讨论,一定要根据画面内容来设计出一些相关问题,从而激发和锻炼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性,让学生从先进的教学资源中,从不同的角度上,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的内涵,更大范围地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实践证明,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大大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放飞个性思绪
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让学生去超越前人。因此,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不断放飞学生个性的思绪,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谈个人创造性的见解。例如:在上《咬文嚼字》这一课时,我据教材组织学生们对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从而开始质疑朱光潜先生的“推敲之说”,有的学生感到用无声的“推”的动作怎么能够知道“鸟宿池边树”,原诗中的“门”就是李凝的家门,而不是寺院的院门;有的学生感到“敲”不会打破“岑寂”,相反却能烘托和衬托出幽静;还有的学生感到“推”的动作不仅无礼而且粗鲁,是不会发生在讲求礼仪的雅士文人身上的。通过上述讨论,学生都通过自身的想象,发散了思维,将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这不仅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中先听到“敲”门声,而且在生活的画面上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最终推断出朱光潜先生叙述的意境并不原诗所表达的。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了诗人是讲究礼节的,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的意境。由此可见,只要学生发挥想象,其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就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今后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不只文中所介绍的,今后在教学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总结和创新,大胆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杨淑萍.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2]黄敏.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J].跨世纪:学术版,2008.
作者单位
四川省渠县职业中专学校 四川省渠县6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