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战略中省会经济圈的作用分析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自主创新体系概述、“省会经济圈”的概念、合肥市城市迅速崛起,工业带动作用明显及省会经济圈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带动作用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自主创新 试验区 省会经济圈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1-274-02
  
  一、自主创新体系概述
  
  1.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弗里曼于1987年在他的《技术与经济绩效:来自日本的经验》一书中提出来的。几乎同时,美国学者纳尔逊在其著作《作为演化过程的技术变革》中也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1992年伦德瓦尔在《国家创新系统》一书中的国家创新系统中,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的主要子系统是:企业的内部组织,企业间的关系,公共部门的作用,金融部门及其他部门的作用。1994年佩特尔和帕维蒂对国家创新系统作了深入的研究,在他们的国家创新系统中,包括各种机构和激励结构。在国内,齐建国等出版了《技术创新:国家系统的改革与重组》,书中对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模型、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技术创新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冯之浚(1999)主编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一书,介绍了国家创新系统的由来与发展,对几个发达国家(美、日、德)的国家创新体系从R&D资源分布、各创新主体间的分工与合作、政府在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中的作用这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2.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是对区域经济理论的拓展。区域创新系统(RIS)是在一国内的一定地域范围内,将新的区域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区域经济系统,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美国的萨克森宁教授分析了硅谷于麻省128号公路的发展经历后指出:硅谷是一个区域网络化的产业体系,这一体系促进了专业化厂商互相学习和互相适应。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集群的概念,是区域集聚效应的再发展,推动了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吴林海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研究》(2000)中,首次提出了集成创新理论观,构建了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陈大勤(2004)的《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一文在分析区域创新体系构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政策性措施。
  3.城市技术创新体系。首先提出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国外学者是英国的查尔斯·兰德瑞。他认为,城市技术创新体系是指城市(或地区)范围内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之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及产业化、商品化所产生的一种相互反应的运行网络。范柏乃(2004)在《城市技术创新透视一区域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一书中,提出了城市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特点与功能,构建了城市技术创新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二、“省会经济圈”的概念
  
  2003年,合肥首次提出“省会经济圈”概念,即以合肥为中心,形成以芜湖、巢湖、六安、淮南、滁州等地区分工协作的城市体系。2006年,明确了“省会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到2010年,将合肥经济首位度提高到20%以上,以“引领皖中,带动全省、接轨长三角,联动中部”。“十一五”期间,合肥将形成铁路、公路、码头、机场为一体的对外综合交通系统,成为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铁路体系向淮南、蚌埠、南京、芜湖、九江、西安、武汉等7个方向拓展,公路体系由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组成。2006年,合肥“141”战略布局规划出台。按照东向发展、滨湖临江的发展思路,明确一个主城区、一个滨湖新区、四个组团的空间布局。优化分区功能,增强城市承载力,提升辐射力。传统产业如化工、机械、汽车配套加速向周边县镇扩散,辐射周边县城的“半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合肥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装备工业基础较好,工业体系比较健全等优势。2008年,GDP达1665亿元,城镇化水平为51%、工业化率52%。正处于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大的重化工发展阶段,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产业集聚效应、资本驱动性增长效应明显。合肥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兴贸重点城市”、“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国家唯一的“科技创新试点市”。合肥集中了全省68%的科技资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已占生产总值的51%。高新技术园,成为高新技术要素集聚区、创新环境优化区。周边城市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合肥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意义上的支持。如六安的水资源、淮南的能源、巢湖通江达海的区位条件,成为省会经济圈积聚发展势能的潜力所在。而周边城市与合肥产业门类相近、产业层次差异较大,经济互补性强,便于展开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
  周边城市与合肥存在明显的发展落差,巢湖、六安人均GDP仅1000美元,分别只有合肥的46%、33%,城镇化水平在30%上下,工业化率不足35%,处于工业化初期。淮南市人均GDP虽超过1000美元,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安徽第一方阵,但是过度依赖煤炭及相关产业。合肥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关联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在就水资源、能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政府间磋商。缺少政府有力推动、民间积极参与、也没有上升到规划层面,合肥经济圈内的要素流动、产业关联,尚处于自发、松散、局部范围的状况。
  
  三、合肥市城市迅速崛起,工业带动作用明显
  
  2008年合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783.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6.8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46.08亿元,同比增长26.6%,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增幅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二;2008年完成投资860多亿元,同比增长六成以上。从轻重工业看,增长同步加快,分别增长28.9%和26%,比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0.5和8.6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均呈增长态势,在六类企业中仅国有企业增速平缓,其他各类企业均保持高于或接近全市平均增幅的水平;从行业看,在34个行业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长,比一季度增加2个,其中有16个行业增速比一季度加快。从企业看,合肥市产值超亿元企业有7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27户,实现产值同比增加22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产值的71.2%。其中,产值超20亿元的企业由上年同期的3户增加到8户,新增产值62.3亿元,大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在省会经济圈战略提出之后,原先并非安徽经济增长热点区域的巢湖、六安两市也投资活跃。进入2008年以来,巢湖市的GDP增幅保持在12%左右。港股中市值最大的内地地产企业碧桂园以及美国最大的私募投资基金之一华平集团已经通过其控股上海中凯房地产公司介入了巢湖的城市建设。在“巢湖现象”受到关注的同时,偏居皖西北的六安在吸引外来资本上也有强劲表现。六安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15%。累计完成投资156.4亿元,增长四成以上,其中超过85亿元的投资由外来投资商完成。
  合肥目前已形成八大支柱产业,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食品等支柱产业发展迅猛,上半年产值达327.5亿元,龙头产业带动作用凸显。汽车产业年产值达110亿元,同比增长25%。安徽叉车集团公司、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双双入选“2007中国机械500强。拥有海尔、格力、长虹、三洋等众多海内外知名企业,家电产业预计到2010年产值可突破1000亿元。
  
  四、省会经济圈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带动作用
  
  立足于整个区域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扩散,需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与环境创新力度,促进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的协调。科技创新依赖于地域环境所提供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创新思维。建立政府、企业与社会互动机制。开放大学、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中心、科技馆等科技设施、机构,提高公共参与意识。建立由有关部门和区域政府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专业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营造公共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制度环境。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银行融资为支撑;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方式,鼓励骨干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进行企业技改、新产品研发。
  科技政策是刺激科技有效供给的政策,促进技术产品化、中介市场化、高科技企业民营化、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应该成为政策目标。应设立技术发展基金、产权交易市场、特别税负政策多方面予以政策扶持。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基地建设,使其成为研发、创新企业培育、投融资体系建设的载体重点。结合制造业信息化、配套产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等产业技术升级活动,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广泛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鼓励企业开展创品牌,促进中小企业以技术的领先实现快速成长。促进创新在空间集聚,一是鼓励现有工业园区建设科技创业中心。二是扶持新兴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范柏乃.城市技术创新透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4)
  5.袁庆明.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6.项保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科研管理,2004(1)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安徽合肥 230001)
  (责编:国政)
其他文献
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是企业至关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管理要求很高,为了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使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有序,文章就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变革进行了
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增加受教育者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外籍教师的引入更有利于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
21世纪,信息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天津市率先创建成人教育网站,通过教育信息资源在成人教育各个领域里和学校各项工作中的
分层次教学方式,是在成人高等教育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在创新教育思想指导下,不断探索总结归纳出来的,它是一种即符合成人教育特点又符合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规律的新模
大众传播环境下,当代人更容易被媒介所制造的“虚性世界”左右,人们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的了解,更多地依仗传媒的介绍。而大众传媒在对这一“虚性世界”构成中,对于假相负有责任。“
随着“金融生态环境”概念的提出,金融生态领域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金融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企业逃废债已经严重阻碍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研究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发展现状,与我国成人教育进行比较,可以使我国的成人教育的发展得以借鉴成功的经验,进而提高我国成人教育的办学水平.
为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调动高校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加大了科研经费投入,高等院校获得的科研经费持续快速增长。为保障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