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乡记事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g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摩天楼的时代之前,中国的天际线是秦砖汉瓦和屋檐瓦当。秦砖汉瓦是皇宫史,瓦当是民居史。代表平民叙事的瓦当,静默于屋檐上,更能象征普天之下。
  发现瓦当,是从发现浙江嘉善的干窑镇开始。
  “盖了”全国
  “干窑”是“千窑”的谬称流传,至少说明了两点:窑之多,传窑的人之多。
  “千窑”之“窑”,是对“窑墩”的计数。嘉善人依其形称之为“大包子”,其实更像“椰青”,下圆柱上圆锥。街旁河畔,窑墩随处安放。嘉善地处水乡平原,河汊纵横,为了取水、消防、运输便利,窑墩与最富江南意象的民居一样临水而建,形成了水乡、窑乡叠加在一幅图上的独特水墨江南。
  “千窑”冒出之前,嘉善高低起伏的是土包。
  嘉善文化馆研究员金天麟给《望东方周刊》讲述了一个有关干窑窑业起源的传说,故事里的龙庄寺可被称为“千窑源”。
  龙庄寺的龙长老是雄心勃勃的人物,积草囤粮,招募勇士,一旦天下有变,便出千军万马。良机始终没有等到,这么多人马却面临着坐吃山空的危机。靠山吃山,此地丘泥虽做不了碗和缸,但能做砖和瓦。于是,他们用兵器三尖两刃刀和月牙铲挖泥、铲泥,用弓将泥切块——至今制砖工具中还有铁铲、泥弓——开始做出砖瓦来。
  大批砖瓦通过销售网络运转全国,市场又“倒逼”产地扩大生产,蛰伏山野间为“起事”而招募的千军万马,由破坏者变成一群建设者,烧出了千砖万瓦。
  这仅是个传说,根据相关史料,时间轴上的这条产业曲线始于秦汉前,成规模于唐,宋至明初形成专业性商品生产,到了清中期,干窑成为中国建筑材料专业市镇,乃著名的“窑乡”了。
  咸丰年间至民国,嘉善砖窑业迎来了顶峰时期。上海开埠,大兴基建,砖瓦便从干窑调运,由此干窑接轨上海,被纳入近代化体系。
  上海又向嘉善反向输入了近代工业,民国七年(1918),西方人在上海建造房屋时出现了“洋瓦”——平瓦,干窑商民潘啸湖等人立即仿制,生产出第一张国产平瓦;“一战”之后,上海兴起的“实业救国”之风波及嘉善,戴补斋办了泰山砖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饭店、华侨饭店、哈同花园均采用泰山厂砖瓦。
  许多地标式建筑拆解开来,都是一堆干窑砖瓦,包括杭州知味馆、楼外楼、上海城隍庙及苏州、无锡园林、镇江金山寺、松江方塔、山东重修的孔庙、林彪“五七一”工程等。
  当年那支千军万马,用砖瓦实现了占领全中国的理想,嘉善瓦砖最终“盖了”全国。“盖了”有两层意思:一是盖房,二是冠绝。
  因文化力而绵延
  无论从产品品质还是制造工艺上,嘉善都占据着制高点。最有名的当属盘窑师傅。盘窑就是建造砖窑,整一座窑,无钢筋水泥承重柱,连高高的烟囱上每一块砖之间都没有半点石灰、黄沙粘合,经受火攻雨淋,百年不倒,如此精巧的力学结构在盘窑师傅传子不传徒的口诀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嘉善窑业顶峰时期,全县也只有盘窑师傅50多人。
  盘窑师傅像“星期六工程师”般抢手,被拉去各地建窑。目前,干窑只有一名盘窑师傅在世。
  传人老去使传统工艺面临存续危机。
  1985年,报载北京故宫保和殿的部分,不堪承受游客之多,凹进去两厘米,专家忧心忡忡地说,金砖制造工艺已经失传,很难研制出来,时任洪溪古典建筑砖瓦厂厂长的许金海因此致信故宫请缨。
  1989年10月,上海城隍庙修复时,许金海为其烧制了国内最大的一块京砖,长、宽122厘米,厚16.5厘米,重450公斤,用了两年时间才制成。
  这两件事被当时媒体渲染很多,干窑烧制官窑京砖这个误会,被干窑制砖人当成史实加以传颂,这在认知上是自信和自豪的表现。干窑镇长生村村民陈菊英向《望东方周刊》展示了一板做京砖坯模子的底牌,同村的范洪兴专门做京砖坯,卖到洪溪或卖给沈步云,苏州陆墓也来收购。
  沈步云是干窑镇治本村乌桥头和合窑的业主。
  和合窑建于清咸丰年间,原有三座:沈东窑、沈中窑、沈西窑“,文革”时沈西窑倒了,剩下的两窑被大队收去,后来还了,又被集体以1500元买去,2000年沈步云花了28万元买回来,几经易手,祖上的东西流转了回来。
  在修理时,沈步云在窑上挖出了三只“望天狗”(脊瓦),还在窑顶发现了万历年的“明货京砖”、道光二十二年城墙砖。另外存有西湖南高峰宝塔砖、上海嘉定工用砖(明城墙砖)。每一块砖都证明着它的文物价值。
  和合窑是一座“活”窑墩。烧窑的烟火从烟囱吐泄,证明它在呼吸。“窑不烧,就塌了。”沈步云说。
  窑墩内壁,由砖坯规则地砌成,缝间填泥,收于穹顶,装满窑的砖坯,如护梯形,排列像石磨的沟,辐辏四射,每根线条尽显几何曲线之美;窑墩外层,迎春花正含笑抽枝,很难想象窑内炉火已超千度,窑体披着一条由窑顶及地的砖梯,在阶梯两沿洒上石灰水指路,窑烧到一定火候要浇水,水火相继地烧,窑工一步一捱担水爬窑,双手扶着扁担,灯火衔于口中,接踵而上,在星空下,仿佛是一条流明的天梯。
  董纪法站在窑前,描绘这一幅盛景,眼里闪烁的光芒似映照着当年的烛火。
  物质生产衍生出了文化,甚至语言。旧时窑工把一句话的每一个字分拆成两个字音来说话,屏蔽隔墙之耳;每当点火烧窑之前,就把鲁班像贴在窑门边,搭供台、祭猪羊;每年正月,窑工在锣鼓喧嚣的夜色中,骑竹马、串马灯。
  生产仍在继续,仪式却已远去,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迅速地消解,只留下窑工餐“砂锅馄饨鸭”等实用而简便的传统,香飘四溢。
  然而,制造业文明中软性的一面,更易流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机器力崛起,轮窑、川窑和隧道窑,逐渐取代了人力的窑墩。未曾料到,二三十年之后,机器因泥源和建筑材料革新而停产,未能跨进新世纪的大门,倒是孤独地散落在田野中的窑墩,成了窑业的守望者。传统技艺因生产力而让位,因文化力而绵延,反而比不断推陈出新的新技术更具生命力。
  嘉善的地力已无力承载大批量的普通用砖供应,为烧砖而取土,是对土地的酷刑。近20年砖瓦行业的取土量,已使嘉兴地区耕地的平均高程下降了8至10厘米。
  “去掉产业使命,只保留下文化,用仅存的‘活窑’作为载体,展示、传承非物质的遗产,顺便微量地向需要修补的古建筑提供砖瓦产品。就像景德镇不应该再与量产生活用瓷的佛山竞争,而应该走陶艺之路。”董纪法对《望东方周刊》说。
  窑墩的文保价值在政府的观念转变中不断提升。在建国后的工业大跃进中,窑墩被视为一个个编号的生产单元,沈东窑被编为19号窑、沈中窑是20号窑,现在窑脚竖起的是省级文保单位石碑,沈步云没想到他买回来的是“古董”。
  像这样的古董窑墩,如今仅存5座干窑。
  砖以载史
  窑文化被金天麟视为干窑文明身份的标识。
  这位土风收集者热衷于揣着采风本,访谈老人,试图还原搬坯工的田歌、马灯舞的把式,监视着窑文化风俗的增减。
  “窑工受雇时的习俗,窑工服饰习俗,窑工饮食、娱乐、信仰方面的习俗,差不多均消亡了。保留下来的仅仅是窑工的分工仍有坯农、盘窑、装出窑的区别,仍有大伙、二伙、三伙的分工。”金天麟说。
  董纪法也是一位收集者,偏重于硬的实体砖瓦。
  “纵观嘉善干窑瓦当,基本上没有采用树木、卷云、箭头等图案,这与北方瓦当区别明显。”金天麟说。
  董纪法指出了瓦当的年代特征:“干窑瓦当在宋代以莲花纹为主,清代多表以‘福、禄、寿、喜’等文字。”
  太平天国时期,瓦上刻有“天下太平”字样;北伐时制作的瓦当有“成功革命史”;民国瓦当有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和国民党党徽;林彪“五七一”工程用的瓦当上有五角星。
  2011,辛亥百年,董纪法向嘉善县博物馆捐赠了两块“共和瓦”。武昌首义之后,嘉善窑厂“窑贺”共和成功,专门烧制了一批特殊的瓦当,上面雕刻有“铁血十八星旗”和“五色旗”。 除了载史,瓦当还是上墙的私媒体,在由建筑构成的公共空间中,是个人意见的表达,甚至政治主张。比如,干窑产的蜘蛛瓦当,曾用于明相钱士升的府邸,暗示蜘蛛之隐;而另一种绘有蜘蛛网的蜘蛛瓦当,寓意“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了庆祝考取状元而烧制的状元及第砖,为庆贺官场擢升而烧制的“平升三级砖”,简直就是个人微博。
  砖瓦还以其他的用途进入了普通嘉善人的生活,比如一块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的京砖用作棋桌、茶几,毛笔蘸水还可以在砖上练习书法。
  砖以载史,只读到小学三年级的董纪法,心中的历史年谱是用砖做标记的,一手翻县志,一手持青砖,是他独特的研史方式,时常被请去发掘的现场断代。
  不是“收藏者”,而是“保护者”
  作为目前全国收藏京砖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个人收藏爱好者,董纪法颇有几件得意之藏。如若干年前在嘉善泗洲塔挖掘出唐朝干窑产的瓦当,现存于董纪法家。
  董纪法约十七八岁时,在窑墩干过“中工”,主要负责窑内向上传递砖坯的工作。28岁那年,他在朋友家看到一件龙纹瓦当,便讨回来,成了他这一辈子砖瓦收藏的奠基砖。30多年来,因为搜集砖瓦,干窑的地皮在他大脑中仿佛是以一格格一砖见方的单元格呈现的,没有一块砖能偏离他的视线。
  他总是比拆迁队更早到拆迁现场。一天夜里,听说干窑镇上凌家老屋倒了,立即骑自行车赶了过去,一个人打着手电在残垣断壁中搜寻,终于找到一张他早就瞄好了的双龙抢珠瓦当,只是它还嵌在墙体里,董纪法站在自行车上去拔,后仰摔倒,当场昏了过去,手里还捏着瓦。
  还有一次,董纪法听说一户人家的老屋有花边,就跑过去,跨在汰衣板上,踏到砌砖处,一脚踏在中间,全是血;去验证城墙砖是不是干窑货,巧遇战士打靶,怕子弹不长眼,他就伏在沟里,战士们端着枪一下子全站起来??
  目前,董纪法的藏品总量超过了3000件,分载于两家小型博物馆中展示,在西塘“江南瓦当陈列馆”摆了300多件,在干窑镇文化中心摆了100余件,剩下的填满了自家老屋、车库,每入新货,便要辗转腾挪,见缝插砖。
  但董纪法的自我身份认知,不是“收藏者”,而是“保护者”。
  他爱拉着参观者去观摩一处差点儿成为厕所的所在,即位于干窑镇干窑村观音堂桥西侧的十多平方米临水平台,总共只有六级青石台阶,残留着半墙釉面瓷砖。这几级台阶是董纪法从垃圾堆和雪泥中用手扒出来的,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陶新机制瓦厂遗址,中国第一张国产平瓦即诞于斯。不过业主并不知情,厕所的围墙已砌好了一半,还给了阻挠施工的董纪法当面一拳。
  2010年5月,此处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
其他文献
绚丽璀璨的烟花在夜色中不断绽放,似乎将笼罩天空的核辐射云层也冲淡不少,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夹杂着洋洋盈耳的谈笑喧哗,让沉闷的城市多了一种欢快的气息。  又到除夕夜了啊,中华民族传统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噔噔噔的刀砧声不绝于耳,那是阿姨婶婶在厨房忙活,而我和表弟表妹们在客厅围坐一堆,缠着奶奶讲故事。  奶奶已年近古稀,生平经历相当丰富,比如说,在她二十四岁从大学毕业后,就在传说中的山村承包了四十亩土
上个世纪90年代,供生活在二三线城市老百姓投资的产品还很少,才兴起的股票、基金等基本接触不到,大热的房地产也正在蛰伏中。不少人通常是把自己的钱都“寄存”在银行里,躺在那慢慢吃利息。然而,我姨妈却凭借着勇气与智慧自行摸索出一条理财之道。  我姨妈姨夫都是普通的国有企业职工,起初跟其他人一样,有点闲钱都忙不迭地放在银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各种名目的开支日益增多,薪水却涨幅缓慢,银行的利息也是杯水车薪,
一些隐藏在深山峡谷中的尾矿库,常常被人淡忘。直到尾矿库塌陷,有毒的尾矿渣伴随着江河水冲至城市水系,才会引发社会关注。  2011年夏天,四川绵阳市的老百姓经历了这样的一幕。当地饮用水因电解锰尾矿库污染整整停水一周,超过20万居民只能依靠瓶装水度日。而当地人无法想象的是,这样的生存威胁乃是距离绵阳300公里以外、阿坝州松潘县深山里一座小型尾矿渣场塌陷所致。  在中国大江大河的沿岸,堆放着诸多规模不等
“温州金融环境较差,我基本不在温州做生意了。”抛下这句话后,方培林匆匆赶到温州永强机场飞往西安。说这句话时,他并不知道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改革综合区的消息。  他过往的经历促使他说出这样一番话。  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一家民间钱庄的掌门人,方培林坦承自己已经远离温州金融界,将大部分业务搬离温州。  与当年创办方兴钱庄时代相比,方培林认为,当年改革是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中央层面比较谨慎。后来倒过来了,
7月以来,楼市调控紧锣密鼓,步步推进:1日,闲置土地处理办法正式开始运行;  19日,国土部、住建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的紧急通知》,其中大部分内容阐述了下半年土地市场的治理问题;  26日,财政部表态,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税收政策,加强交易环节和持有环节相关税收征管,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  同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政
邮票作为众多投资产品的一种,已成为国内外收藏投资者的选择之一。我在十几年前上小学时对生肖邮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对邮票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和大多数邮票投资者一样,我也是由最初纯粹的喜欢而购买邮票,慢慢地变成把收藏邮票作为一种投资手段。1992年春,我在一玩伴家见到了原邮电部于1980年2月15日发行的猴票,它的背景是红色的,图案是画家黄永玉绘制的金丝猴。由于是雕版印刷,猴子身上的毛在阳光
别看只是随手一喷,这些细菌在两天内,就能完成一幢几十层的大楼的拆除。  “叮铃铃??”一阵闹铃声把卢伟从美梦中吵醒。伸手取下贴在太陽穴上的“美梦机”,卢伟还意犹未尽。  “美梦机”是眼下最热的电子产品,卢伟足足用了两个月工资才买到一台。这台机器的功能,就是通过影响人的脑电波,为人们制造美梦,以达到激励斗志、改善心情和心理暗示的作用。卢伟昨晚设定的美梦,是在大海中央拥有一套悬浮别墅,过着悠闲的生活。
这是一股从海外刮起的寒流。  2012年2月1日,直接反映国际间贸易状况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下跌61%,为1986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全球航运产业链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寒潮。  數据显示,2011年全国船厂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约有30%的企业没有接到订单。  中国造船业,在走过2008年巅峰后,现状如何?开工不足、企业破产、老板跑路、产能过剩的背后,生机何在?本刊以
一份来自中国基金会中心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20日,中国的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已经达到1143家,超过了公募基金会的数量。但非公募基金会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6月27日,在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的青岛啤酒,突然以“待公布股价敏感资料”为由停牌。同日,关于“青啤董事长金志国将离职”的消息开始在市场上流传。  传言翌日即被证实,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年56岁的金志国因个人
拉里·萨默斯在2010年卸任奥巴马政府的国家经济顾问之前发表了一篇演讲。在这次演讲中,在这个信条背后潜藏已久的狂妄自大(或者说是自满)可见一斑: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美国的历史是一个自我否定的历史——一个充满恐惧和忧虑的历史。但是,这些恐惧和忧虑都被为捍卫繁荣而采取的坚决果断的行动所驱散。正如一位前中情局局长就我们最大的竞争者发出的警告所说的一样,该国工业增长率在10年中始终保持每年8%或9%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