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的整合与创新路径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zj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采取科学的办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使得每位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进了以往课本内容难、烦、偏、旧以及片面注重卷面成绩的教学现状。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较为死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学者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注重引导学生尝试将探究的学习态度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去。因此,这便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高中物理实验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和挑战。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物理实验模式比较单一,所以,导致实验教学内容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新课标教学模式恰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实践表明,新课标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科内容之间的整合。本文针对高中物理实验的整合与创新做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 整合与创新 新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81-01
  一、高中物理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
  第一,新旧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传统的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联系实际问题,改变态度观念。新课标理念当中却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即教材编著者在前期工作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概念的安排设计以及实验技能和活动技能的设计。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第二,传统的教学大纲更加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条理性。教材内容条理性特别强,课堂上所学内容更多的都是难度相对较低的基础性概念和一些简单的公式应用及变通。而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公式的物理背景,再现了公式由来的推理过程,使得理解起来更加清晰明了。而且,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更注重兼顾差异性。第三,对于学习目标的不同。旧理念下,所教授的内容都是以考试为核心,因为目的性太强而忽略了对实用性的考虑。新教材更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用课堂当中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实验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摆脱原来单一的演示和分组实验,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办法注重对学生实验的引导,使得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完整体验整个结论得来的过程。关于物理实验的创新整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第一,在高中物理的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都应该贯穿探究性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中物理实验都是在教学者给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每一个实验步骤都提前为学生设计好,然后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来执行,实践证明,这样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验教学课堂,教学者应该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析设计、操作实验。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科学思想。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应该是在猜测结合实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测的正确与否。由于实验必然会出现错误的情况,所以,这就要求教学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
  三、高中物理实验的整合创新路径
  1.需要避免形式化的教学流程,把握课堂科学探究内涵
  所谓探究性教学内涵即为含有科学研究要素的教学。科学研究与实验密不可分,任何一个新领域都应该在逻辑推理之后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结合实际的实验来证明。任何一个物理实验都应该同时考虑全部科学探究因素的学习过程和科学探究的部分要素的学习过程。课堂当中的实验环节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探究环节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由于逻辑推演的时候有时并未逾越规律的适用范围,因此,实验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是必须的。高中物理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即在新领域原有规律的基础之外得到的推论,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结论的正确与否。而实际上针对某些特殊的实验,在实验环节将重心放在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论证上,而忽略掉一些实验的设计环节,这样做有效提高了高中课堂教学的效率。
  2.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合适的量化考核标准
  由于传统的教学下,物理实验只是关注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这样的考核方式明显不合乎实验课程的要求。因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通过教学评价方法的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束语
  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做到顺应新课标理念,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来解决实际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突发问题,而不仅仅是将它当作一门寻求结果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物理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星.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探讨.《技术物理教学》.2012年3期
  [2]祁紫娟.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物理教学探讨》 -2011年4期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因此在学习中极易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现象,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因此要想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就需要对小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个方面来分析了小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以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我监控学习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
【摘要】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尚存在诸多被疏忽的教学问题,如:忽视学生的心理动态、忽视给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空间、忽视对学生进行客观又全面的评价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对这些问题展开阐述,分析其原因,期望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 被疏忽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要】随着新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渗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应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初中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和文献研究,对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探究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促进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关键词】自主合作 初中数学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
【摘要】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以及现代化教育特点,提出传统课堂讲授、传统课后答疑、传统纸质考试方式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向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转变,该模式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建立无障碍的课后自由答疑平台,为学生提供阶段性的过程化考试模式。通过该教学模式,大学物理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高级认知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坚实的基础和强劲的后续力。 
为了研究水稻的早衰现象,我们利用诱变的方法获得了一份水稻早衰突变体,暂将其命名为els-R7954。本论文针对该早衰突变体els-R7954的生物学性状表达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胞学特征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并对该突变体及相关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的初步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早衰突变体els-R7954及其野生型植株R7954的早衰性状表现、生长发育动态、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性
【摘要】配位化学是一门汇集化学各分支学科以及物理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综合性课程。本文结合作者在配位化学课程中手性配体部分的教学实践,就案例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配位化学 案例教学 手性配体  【基金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 1406ZJ02XX0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76-01
【摘要】微生物学实验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实验课程。针对以往微生物实验考核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该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加强自主创新性实验在课程考核中所占比重。结果证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科技论文撰写能力。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 考核方式 改革 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