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炭资源勘查模式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煤盆地构造演化的时空差异性和煤田构造格局的复杂性。是决定煤炭资源勘查难易程度,以及勘查手段的选择和勘查工程布置的首要地质因素。在分析中国东部煤炭资源特点以及深部煤炭地质勘查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讨论了勘查区类型和勘查模式的概念。划分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区的四种基本类型:老矿区深部或外围勘查区;深部新区勘查区;复杂地质条件勘查区;生产矿井深部煤层勘查区。总结了不同勘查区类型的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勘查模式。
  关键词:煤田构造 深部煤炭资源 勘查区类型 勘查模式
  前言:我国主要聚煤盆地都具有复杂的动力学背景,聚煤结束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部分煤炭资源埋藏深度大,如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的晚古生代含煤地层、沁水盆地中部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太行山东麓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等。深部煤炭资源赋存状况的复杂性对其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针对深部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差异,划分不同的勘查类型,建立相应的勘查模式,用以指导地质勘查工程的实施,是深部煤炭资源勘查的可行途径。
  一、煤田构造与深部煤炭资源勘查
  中国大陆是由若干个稳定地块和构造活动带镶嵌而成的复式大陆,稳定地块规模小、刚性程度低、盖层变形强烈。与发育于单式大陆上的北美、欧洲煤田相比,中国聚煤盆地所经历的地质演化历史要复杂得多,导致含煤岩系赋存的时空差异十分显著。成煤期后的各次构造运动,使原始大面积近水平连续分布的煤层和煤系抬升剥蚀、沉降深埋、褶皱断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分离的含煤块段。构造运动对煤系的改造,是决定煤炭资源勘查难易程度、勘查手段选择和勘查工程布置的首要地质因素。
  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和煤炭工业的布局不均衡,80%以上的煤炭产量集中于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以东,但该区已发现资源仅占全国的11%t31。经过数十年勘查开发,东部地区浅层煤炭资源基本上均已动用,开采深度越来越大。在未来2O年内很多煤矿将进人到1000~1500m的开采深度问。煤炭资源勘查作为煤炭开发的先导性工作,东部地区的重点也由暴露型煤田和浅部煤田转向巨厚新生界覆盖区、推覆体下、老矿区深部等区块嘲。上述区块通常工作程度低、已知信息少,煤系赋存条件相对较复杂,给煤炭地质勘查带来很大的难度。由于中国煤田构造的复杂性和时空差异性,加强对深部勘查区构造规律的研究,对于建立合理的勘查模式、取得最佳勘查成果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老矿区深部或外围勘查区
  1.勘查区基本特点
  我国东部众多大型矿井(区)经过多年开发,浅部资源相继动用,接替资源普遍紧张,现有生产矿井的深部或外围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首选勘查目标区。这些区块的勘查对象一般是与生产矿井相同地质时代的煤层,只是因为构造位置不同导致埋深不同。因此,老矿区深部或外围勘查区可视为浅部或开发井田的地质延深,其成煤条件、煤层、煤质等指标与浅部勘查开发区具有可比性。
  2. 构造控制
  煤矿床作为典型的固体层状矿床,经历后期改造后的赋存状态具有连续性渐变(褶皱型)和不连续型突变(断裂型)以及可复原性等特征。老矿区深部或外围煤系(层)构造格局也可以划分为褶皱型和断块型两种基本类型,煤系赋存与浅部勘查开发区段比较,具有相似性、渐变性、等距性等性质。对于褶皱型类型而言,深部勘查区是浅部勘查开发区的连续延深。通常位于向斜核部。如河北开滦矿区开平向斜核(深)部勘查区。此类勘查区应着重研究区域褶皱的类型,分析岩(煤)层产状向深部的变化趋势,揭示构造形态的渐变性规律。以正确推断深部勘查区煤层构造形态和赋存状况。
  3. 勘查模式
  由于有浅部工程揭露,老矿区深部或外围的煤炭资源比较可靠,关键是查明深部构造形态。因此,勘查工作应遵循由浅至深,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在对浅部已有资料的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区深部的构造形态和煤系煤层延伸状况做出初步推断。由浅部勘探线向外延展,布置深钻孔控制主采煤埋深。然后,采用适量的钻探和物探工程查明煤层赋存状况和开采地质条件。
  三、复杂地质条件勘查区
  1. 勘查区基本特点
  推覆构造、滑动构造等以缓倾角断层为特征的滑脱构造系统,可以造成煤系被老地层所覆盖和“红层压煤”等特殊的赋煤状态,从而构成所谓的地质构造“深部”煤层勘查区块,如我国东南地区、华北燕山地区、以及豫西煤田重力滑动构造分布区。本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推覆体下、红层下、火成岩下勘查区等亚类型。这些地区煤系和煤层埋深可能相对较浅,但地质构造复杂或特殊。是控制煤层赋存状况的首要因素。
  2. 构造控制
  含煤岩系组成的基本特点是成层性好、旋回频繁、软硬岩层相间、煤和泥岩等软弱层位发育,往往以巨厚的碳酸盐岩系或变质岩系、火成岩等能干性岩层为直接基底,岩石力学性质差异悬殊,因而含煤岩系对构造应力较为敏感,易于变形。含煤岩系特有岩性组合使得逆冲断层、推覆构造、重力滑动构造、伸展构造等滑脱构造样式在煤田构造中十分普遍嘲。造成不同于正常层序的特殊赋煤状态。提供了煤炭资源勘查的新领域。
  3. 勘查模式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找煤勘查,要特别重视地表和浅部地质工作。加强区域构造格局和控煤构造样式的研究。在构造预测的基础上,选择有利区段,采用地质填图、槽探和井探等山地工程,配合浅钻。初步了解煤系赋存状况,在此基础上,施工钻探和物探工程,控制赋煤块段,查明煤炭资源。
  四、结语
  浅部勘查区和生产矿井资料的有效合理利用,是深部勘查的基础,可以明显地提升深部区勘查的工作效率,指导勘查工程的布置。
  参考文献
  [1] 马文璞.区域构造解析一方法论与中国板块构造[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2] 曹代勇,张守仁,穆宣社等.中国含煤岩系构造变形控制因素探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28(1):25—28.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砂岩声发射规律的分析,利用声发射能量时间曲线,可以判断kaiser效应点,即声发射剧烈变化且能量急剧上升的点为kaiser效应点。识别kaiser效应点后,可根据所加载荷计算出地层应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为进一步认清砂岩的力学性质和分析kaiser效应点的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准确测定原始地应力。  关键词:砂岩 声发射 kaiser效应点 地应力  一、kaiser效应测量
摘 要:近年来,测绘技术的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为石油探测量作业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本文根据石油物探常用测绘仪的发展趋势阐述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仪器测绘技术 未来发展  一、前言  通过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学的相关学科与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有机的组合,形成了地球空间信息学(GeomaticS)。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测绘、交通、水利工程、建筑、环境保护,资源评价,基础建设,石油管道勘测和
摘 要:井下作业技术,作为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工程技术手段,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方面做出了很重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探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要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勘探开发目标,就需要更高更先进的井下作业技术。本文将主要对井下作业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油气田井下作业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对我国井下作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
摘 要:地层孔隙压力在地质勘探、油气钻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压力预测中的重点和难点,展开针对性研究,在压力预测模型建立和压力预测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提高了压力预测精度。  关键词:压力预测 地震速度 压力模型  前言  地层孔隙压力做为在地质勘探、油气钻井和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的地质参数,对于保证钻井安全、提高钻探效率、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经
摘 要:海上勘探地层测试油(探井试油)回收处理技术是由环保船将测试油运送到采油平台,通过连接管线输送上平台简单处理后外输至海管。涠洲11-4油田负责对涠西南地层测试油进行回收处理,前期输送过程中出现最大问题就是测试油粘度太高流动性较差堵塞滤网,导致输送困难,作业周期长,成本高。通过测试油样品组分分析,试验筛选出效果最佳的降凝剂。后期作业中注入优选的降凝剂,大大改善了测试油低温状态下的流动性,使滤器
河口动物 马蹄蟹
初识海湾女神
期刊
摘 要:青东地区古近系作为此地区一直以来的重点勘探层系,经过多位研究人员的大量研究,对此形成了较多规律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对研究现状深入的梳理和综合分析,对此形成较为系统的归纳。同时,在结合现状及地质规律的基础上,对青东地区的前景进行展望和评价。  关键词:青东地区 古近系 复合圈闭 岩性油藏 滩坝  一、引言  青东地区的位置是在济阳坳陷的东部,郯庐断裂带以西,是一个受走滑断裂影响、控制欲区域拉
特殊颜色的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