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都匀市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现状及成果巩固方法的探讨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都匀市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分析都匀市石漠化土地相较上次监测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提出石漠化治理的几点思路分析探讨。
  关键词:石漠化;监测;治理;思路
  都匀市第三次(2017年)石漠化监测成果显示,都匀市现有岩溶地区总面积177117.70公顷,其中石漠化土地15987.20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18182.40公顷,非石漠化土地142948.10公顷,分别占岩溶地区总面积分别为9.03%、10.26%和80.71%。
  一、对比上期2012年石漠化监测结果,分析石漠化状况动态变化
  1.石漠化状况动态转移表。单位:公顷
  其中:(1)正向变化有:从重度石漠化变成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面积分别为41.00公顷、4.60公顷和29.10公顷;从中度石漠化变成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非石漠化面积分别为331.30公顷、1264.20公顷和604.00公顷;从轻度石漠化变成潜在石漠化和非石漠化面积分别为5677.30公顷和362.50公顷;从潜在石漠化变成非石漠化面积为165.80公顷。
  (2)逆向变化有:从轻度石漠化变成中度石漠化面积为256.90公顷;从潜在石漠化变成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面积分别为5.40公顷和59.00公顷;从非石漠化变成中度石漠化面积为1.00公顷。
  总体来看,石漠化状况是朝着减轻石漠化程度方向发展,与前期相比石漠化程度减轻总面积达到了8314公顷,占岩溶土地面积的4.69%;石漠化程度加重总面积为322.3公顷,占岩溶土地面积的0.18%。
  2.监测结果显示,都匀市现有岩溶地区总面积177117.70公顷,其中:
  (1)石漠化演变明显改善型为8143.9公顷,占岩溶地区总面积的4.60%;
  (2)石漠化演变轻微改善型为335.9公顷,占岩溶地区总面积的0.19%;
  (3)石漠化演变稳定型为168315.6公顷,占岩溶地区总面积的95.03%;
  (4)石漠化演變退化加剧型为256.9公顷,占岩溶地区总面积的0.14%;
  (5)石漠化演变退化严重加剧型为65.4公顷,占岩溶地区总面积的0.04%。
  二、石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分析
  通过监测调查与上面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都匀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所致。
  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都匀市岩溶地区大量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特别是都匀市岩溶地区山高坡陡, 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 在雨水的冲刷下,土层较薄,岩石裸露高,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
  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区人口相对密度大,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
  三、治理思路探讨分析
  1.石漠化治理方法。2011年以来,都匀市实施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水利、农工)、天然林资源保护、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省级造林补贴等工程,累计营造林50.72万亩。沙包堡办事处杨柳街河小流域、沙包堡谷江河小流域、墨冲镇早顶河小流域、墨冲镇沙寨河小流域、平浪镇沙拉河小流域、毛尖镇小河小流域。
  石漠化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综合治理手段,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配套使用,因地制宜地开展治理工作。根据岩溶地区流域分布特点,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相对集中联片、综合治理;以科技为支撑,加强分类指导;建立综合、系统、高效的岩溶石漠化治理体系,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2.坚持以人为本、“五个统筹”的原则。石漠化防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努力把石漠化防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全面规划、综合防治的原则。坚持系统防治、综合防治的原则,统筹考虑综合治理区人地矛盾调控与生态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石漠化综合治理要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切实保护环境,通过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优化的要求,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减轻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
  6.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开发与防治的关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分类指导。
  7.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防治与保护并举、保护优先的方针,避免出现新的破坏和污染,要尊重自然规律,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保证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8.集中防治、规模开发、有利于形成高效产业的原则。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安排项目、组织生产和经营。要坚持把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农业成为区域发展的优势产业。
  9.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动员社会广泛参与。要积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破除不利于生态保护的各种陋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10.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工程建设中尽可能采用先进的综合治理技术,注重实效,治理方案要符合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实现综合治理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都匀市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报告(2016).
  [2]喻理飞,朱守谦,叶镜中,等.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评价研究[J].林业科学,2000(6).
  [3]周礼华,浅谈石漠化的防御与治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3(2).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各类环境质量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出来。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人们生存的环境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污染情况。虽然,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环境质量问题的角度上,PM2.5的问题尤为严重,一旦PM2.5的浓度升高的比较严重,会对人们的出行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对产生PM2.5的原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借此找到减少PM2.5的正确方法
一、引言  1972年海姆斯(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学说,他认为交际能力是指“何时说,何时不说以及关于何时何地以何方式与何人说何内容”。相应地,以交际能力相关理论为基础的交际语言能力测试,其目的就是评估语言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应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语言能力测试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听力等输入性能力,更重视对语言学习者的写作、口语等产出性能力的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破坏不断增加。环境检测在操作过程中会受到检测布点、硬件设备、样本采集、人员素质以及检测方法等因素影响。而环境检测结果准确度与环保工作、城市建设等都有密切关系,需要相关检测部门努力提升环境检测质量。为了确保环境检测结果具有突出应用价值,本文深入探究影响环境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升环境检测质量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影响;环境检测质量;主要因素;对
摘 要: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提升了气象信息服务于人们生活的能力。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气象服务向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在气象业务的发展中,随着硬件设备、预测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相关的气象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促进气象业务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气象业务;应用价值  在气象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应用计算
摘 要: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对于信息处理的手段,其在农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有利于提升农业对于外部环境的反应速度,减少应信息的传递不便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本文以新型边缘计算物联网应用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的必要性与具体的结构进行分析,希望为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边缘计算;架构  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业生产也开始应用新的技术手段,不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很多的行业都加速了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逐渐的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必然进步方向。对于农业的发展来说,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它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生计的重大问题,所以农业的紧跟时代发展,开拓农业的信息化是很受国家关注的重要方面。农业的信息化能够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对于旧有的农业改造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要想进一步
摘 要:GIS地理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在诸多领域内得到了实际应用,通过了实践检验。能够为众多领域的信息收集与整合处理提供成熟的应用平台。面对我国农业与土地资源数量庞大的信息处理任务,GIS以其强大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胜任这一工作。因此,本文通过GIS系统在农业与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具体的应用情况,力图为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应用提出参考性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的发
期刊
摘 要:竹产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的12大农村产业革命之一,分析了后坪乡竹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发展竹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竹产业的对策,为加强后坪乡竹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竹业;现状;问题;对策;后坪乡  后坪乡位于沿河县西北角,距县城178千米,北部与彭水自治县交界,西部与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接壤,东部与塘坝乡相连,南部与客田镇毗邻,国土面积105.73平方千米,辖1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杨干象是我国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属于国内林木植物检疫对象之一。阐述了杨干象的分布、危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综合防治方法,将其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杨干象;生学特性;防治  杨干象,昆虫名,属鞘翅目象虫科。主要以幼虫在树干内钻蛀危害,造成树木风折,生长衰弱,甚至大片死亡。扩散快,危害重,是杨树毁灭性害虫。  一、分布及危害特点  杨干象,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