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 (外一首)

来源 :星火·中短篇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yong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天,起得晚些
  昨夜微涼,身体如年久失修的故乡老宅
  久站腰间盘,久坐前列腺
  中年的裂纹总想把我拦腰折断
  但我一般都不去理会
  一如既往地扫地
  煮粥、翻看博客
  一如既往地
  有意避开想到你
  我知道,生命短暂
  死比生长久
  所以我得先不动声色地用完生
  空下来死,等你一起
  流 年
  你尽量不要喊我
  此刻我躲在四楼的窗玻璃后
  看对面楼道里走下来的女子
  那个和大片阳光一起
  走到空处的女子
  我应该不是她的敌人
  她走得很安静
  身侧的秋天也很安静
  孤单的天空下
  老朽的栅栏是一句败笔
  你真的不该喊我!
  在我应你的时候
  楼下的女子已经走出我的视线
  只丢下我,这座空城
其他文献
5月22日晚,微博网友@军粉发布了一段视频,一群小学生背着书包走进校园,孩子们纷纷朝教学楼快步走去。这时操场上突然响起了国歌,所有的小学生全部自发地停下脚步,目光齐刷刷地望向操场升旗处,仿佛画面都停止了,整齐划一的举动全部在3秒内完成。随着升旗仪式的开始,小学生们笔直地站立,向缓缓升起的国旗行注目礼,直到国歌奏完。  孩子们是河北保定联盟西路小学的学生,该校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歌只要一响起,
丽水古街,街上的确有着古色古香的江南情调。和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塘中泛起点点波光,坐在长廊中接受着轻风的洗礼,好生惬意。出了长廊,走过小小的拱桥,便见到了那位技艺高超、手法精炼的老爷爷——“糖人汤”。  一看到那个卖糖人的摊子,我们几个孩子就不由自主地向前跑去。“买糖人吗?”老爷爷抬头望着我们。这是一位满脸苍老的老人,笑起来时脸上的皱纹堆在一起,眼角的皱纹像是女孩子裙摆上的褶皱叠在一起,让人看着有一
美好的事物那么多,为什么要留给明天呢?  ——题记  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错过了星星,请不要再错过太阳”,当时的我对这句话的内涵还不太理解,直到那个人出现,才让我的心灵受到触动,心里一直在重复着“让往事随风而去,珍惜现在,珍惜现在……”  去年夏天,一直与我做“难兄难弟”的表姐回来了。我兴致勃勃地去看她,但一进门我不禁愣住了,表姐的模样并不如从前那样明媚动人,反而变得有些憔悴。只
这是一些不经意流露的永恒的文字  这是一些会特别触动你心灵的瞬间  意味隽永,即读即用,作文大用场  “但愿世上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此乃旧时药店对联,几近菩萨心肠。旧时,文印社挂有“敬惜字纸”的匾额,酒家店堂内张贴对联“进门只道千杯少;出店方知一盏多”。  在传统商业伦理中,不乏为消费者考虑的善意。如今商家掛的却多是“招财进宝”之类的招牌。  (文/南台人)
摘要: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在无数小人物破碎的小日子里,注入了希望和悲悯的目光,挖掘出一种超越苦难的精神力量和超越生死的普世之爱。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神秘联系,努力绘制着互相联系、相互转化的现实世界图景。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童话叙事。在童年与成熟,轻与重的辨证统一中,抵达了“诗”的实质,构成了艺术精神的一个基本维度。  关键词:迟子建;童话叙事;诗意  一  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迟子建的小说创作,那么,应
获得金牌以后,有些人会把它当成终生的“护身符”。他忘了金牌可以“保值”,但是,绝对不“保质”。在踌躇满志的非凡得意里,他自我蒙骗地相信,即使不经锤炼也能产生好作品。  有些人,会忧心忡忡地把那面金牌变成“五指山”,让它沉沉地压在自己身上。这时,他纵能七十二变,也难以施展拳脚。唉,一刹那的荣耀,竟可悲地化作终生的负担。在全然没有佳作继续问世的落寞里,金牌闪出的亮光,既惹目,又刺目。也有些人,患得患失
近日,厦门120急救车将要全部安装“天眼”,这样,社会车辆有条件避让而不避让的将会被拍照罚款。当地警方表示,为急救车护航的具体处罚细则还在制定之中,不日将会公布。相关人士表示,这种措施正式实施后,有望在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背景下,使120急救车行驶的“生命通道”更加通畅。  如今,交通拥堵不堪已成为多数城市最大的难题。前不久,由于其他车辆占用了应急通道,浙江一名受伤司机在等待救援中死亡,福建龙岩一名
摘要:评论界对余华的长篇《第七天》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主要是认为《第七天》流于一种浮泛的新闻速递而缺乏文学之审美属性,但细读文本可知,余华《第七天》依然展现了其一贯的小说叙述才能,通过强化情境叙述、运用“多声部”叙述和言简义丰的审美风格而令作品中所营构的“生前”与“死后”两个世界互为镜像,引领读者对生离死别、生死错位之人生荒诞悲剧予以哲学反思,小说叙述的人物在阴阳两界之间游弋,叙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摘要:从1980年代开始,余华的小说就具有对现实文学“再现”的创作特征,这一特征一直延续至今。在以往对《兄弟》的论争中,人们都过于关注余华在这部作品中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正面强攻”,而忽视了历史也是某种现实,余华在对现实“再现”这一点上从未改变。换个角度来看,《兄弟》以及余华以往作品所引起的种种争议,根源在于作品中的“现实”对读者的阅读期待和审美惯性发起了挑战,而这种挑战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21世纪
回家。楼梯口的门禁关着,透过落地玻璃,我看见门廊里,两个陌生男人正站在那儿聊天。其中面对着我的中年男人也看见了我,看到我要进楼梯洞口,他侧身,伸手,似要摁墙后面的门禁开关。而与此同时,我已经掏出门禁卡,刷了一下,“嘀——”一声,门开了。  推门而入,经过中年男人的身边时,我犹豫着要不要跟他道一声谢,因为我看出他是准备帮我摁门禁开关的。但我终究没有说出口,因为,我也清楚地知道,事实上,是我自己刷门禁